皇甫嵩為東漢名將又是武廟72將,為啥歷史上不出名?

2023-07-20 19:01:22 字數 1659 閱讀 3016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人,東漢末年的名將。他是平定黃巾之亂的主要功臣之一,曾經擊敗張角、張寶、張梁等黃巾領袖,威震天下。他也是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與盧植、朱俊等人並稱為東漢末年的三傑。然而,他在歷史上的名聲卻不如他的功績那樣顯赫,為什麼呢?

皇甫嵩的生平和功績

皇甫嵩出生於將門世家,他的叔叔皇甫規是東漢名將、涼州三明之一,他的父親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久為邊將。皇甫嵩少年時便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最初被察舉為孝廉、茂才,歷任郎中、霸陵、臨汾縣令等職。漢靈帝時被徵為議郎,遷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後,靈帝令其為左中郎將、持節,前往潁川郡鎮壓黃巾軍波才部,後擊退波才,封都鄉侯。十月,奉命北上,領軍與張梁激戰於廣宗(今河北威縣東)。次月,又擊殺張寶於下曲陽(今山西晉州西),公升左車騎將軍,兼冀州牧,封槐里侯。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誣告,罷左車騎將軍。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將軍,與所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往援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專權,任命皇甫嵩為城門校尉。皇甫嵩至京師,董卓立即下令將其逮捕,欲殺之。因眾人求情,改任議郎、御史中丞。初平三年(193年),董卓被誅,皇甫嵩任征西將軍,繼為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

皇甫嵩一生為人愛慎盡勤,先後上表陳諫有補益者五百餘事,皆手書,毀草稿,不宣於外。又不置親信下士,門無留客,時人皆稱其忠賢廉明。其身經靈、少、獻三帝,始終忠於朝廷,屢建戰功,平亂維穩。雖多次被誣陷,但剛直不阿,不參與黨錮,還諫言赦免。憂國扶民,德布天下,為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皇甫嵩為什麼不出名?

皇甫嵩為東漢名將又是武廟72將,歷史上卻不出名,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皇甫嵩雖然平定了黃巾之亂,但是他的功績被宦官所嫉妒,多次遭到誣陷和貶斥,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和賞賜。他的封地也被削減過,從槐裡侯降為都鄉侯。他的官職也被罷免過,從左車騎將軍降為城門校尉。他的聲望也被損害過,被董卓逮捕和囚禁。這些都影響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名聲。

皇甫嵩雖然忠於朝廷,但是他沒有參與到群雄逐鹿的局面中。他沒有像曹操、劉備、孫權等人那樣建立自己的勢力和基業,也沒有像袁紹、劉表、馬騰等人那樣控制一方的地盤和人心。他只是乙個忠臣良將,沒有成為乙個政治家或者軍事家。他沒有在亂世中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和野心,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和影響。

皇甫嵩雖然有文武志介,但是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和言論。他雖然好詩書,但是沒有像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那樣寫下自己的詩詞和文章,也沒有像司馬懿、郭嘉、諸葛亮等人那樣制定自己的謀略和計策。他雖然上表陳諫有補益者五百餘事,但是都毀草稿,不宣於外。他雖然有文武之才,但是沒有傳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綜上所述,皇甫嵩為東漢名將又是武廟72將,歷史上卻不出名,主要是因為他的功績被埋沒和抹殺,他的才能沒有得到施展和發揮,他的思想沒有留下記錄和傳承。他是乙個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忠貞之士,但是也是乙個可惜和遺憾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