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鑑賞之古代瓷器的起源和發展(一)

2023-07-20 19:41:23 字數 2516 閱讀 6114

一、史前新石器時代美術陶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遺存物。 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陶器是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圜底罐,據放射性碳素斷代為西元前 2023年左右。

新石器時代歷時幾千年, 表現為陶器有不同的工藝特徵和藝術特色。按藝術表現形式, 可分為彩陶、黑陶、白陶、刻劃壓印裝飾陶、印紋陶、史前陶塑等幾大類。

原始瓷器最早者見於鄭州二里岡文化時期,此後在各地商代遺址中均有發現。原始瓷以氧化鋁含量高和氧化鐵含量低的瓷土制胎,在胎表面施一層石灰釉,在1200℃以上的窯中燒成。胎質呈白或灰白色, 不吸水, 叩之有金屬般的脆聲;釉為玻璃質,呈青或青綠色。

由於當時選料不精,工藝簡陋, 釉層厚薄不勻, 且易剝落, 釉色青黃或黃褐, 與真正的瓷器尚有距離。商代原始瓷是中國瓷的萌芽, 由於數量少,故極為珍貴。從商代至春秋戰國, 原始瓷器的生產一直延續,各地均有出土物。

東漢後期、由於對製瓷原料的精選,對胎釉配方、成形工具和窯爐結構都進行了改進,燒造技術大大提高。首先在浙江紹興、上虞燒成了符合瓷器標準的青釉瓷器,釉層均勻,釉呈淡青色,胎釉結合緊密,極少有脫釉現象器形主要是廣口、扁圓腹、平底的四繫罐。

浙江上虞縣上浦小仙壇東漢晚期龍窯窯址內出土的斜方格紋青瓷,經理化方法測試,瓷胎已燒結,顯氣孔率為0.62%,吸水率為0.28%,燒成溫度及達1310℃±20℃,胎釉結合緊密,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因而青釉色澤純正,少見開片,釉層較原始瓷增厚,透明而有光澤,沒有流釉現象。

此時期也能燒造黑釉瓷,與青瓷同窯燒造,只是黑釉瓷的胎釉質量及工藝都不如青瓷。

青瓷釉色的燒成,其主要原因是在窯燒的過程中使燃料不完全氧化,使瓷中所含的鐵分完全還原為氧化亞鐵,即鐵和氧在1:0.296 比例下結合呈現出翠綠的青色。

如果比例超過1:0.43時,釉中的鐵就會生成三氧化二鐵,因而出現黃色和褐色。所以我們看到有些青瓷出現不純的顏色就是這個原因。

據考古資料,東漢晚期到三國時期,許多瓷窯在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地區出現,表明乙個南方青瓷產區在長江流域已經形成。其中以東甌(浙江)縹瓷質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質地緻密,釉色均勻。江蘇宜興的均山窯、浙江溫州的甌窯和浙江金華的婺州窯所產青瓷,也各有特色。

西晉時婺州窯為了彌補胎質粗糙的缺陷,還應用了化妝土。在青釉瓷器上還出現了飾褐色點彩或彩繪的新工藝。江浙地區的窯爐,仍採用龍窯。

由於魏晉六朝的青瓷正處於發展期,品質尚不夠好,仍為粗瓷,所以只能大量製作民間生活用瓷和明器,並沒有廣泛地進入上層社會。縹瓷的特點是,器物以罐類最多,不論有繫無繫,都是盤口直唇,圓腹,高身,平底,肩部有壓印的斜方格紋。罍式除肩部有裝飾外,一般均貼有印花的獸耳二三方 個。

魂瓶貼有印花的辟邪獸和騎士。碗類多淺腹,平底,口沿外有壓印的斜紋。早期的瓷器,在外壁近底處和底部都不施釉。

秘色瓷是唐代越窯中最佳者,釉有青和青綠兩種,無光,有玉類的質感。用於進貢。秘色瓷雖說是貢品,不准民間使用,但當時民間仍大量生產,期生產的地區也不限於越州。

釉色雖有深有淺,亦有種種名稱,但釉色區別卻在依稀之間。所以,秘色瓷是唐代越窯中最佳者,且因大量仿製,流傳頗廣,秘色瓷也就成為唐代至五代越窯青瓷某類色釉的專稱了。

白瓷出現在北朝後期,但真正燒製成功則在隋代。1971 年在河南安陽北齊範粹墓**土了六件「早期白瓷」器,白瓷特色突出,釉呈乳白色泛青色,說明它是在北方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隋代時,白瓷質量顯著提高,從河南、陝西、安徽隋代墓**土的白瓷,胎釉中沒有泛青的痕跡,潔白度很高。

唐代邢窯白瓷的眙稍厚,極細,色純白,瓷化程度高;釉白潤,但不甚亮,微泛黃,或閃青,還有乳白色的。

唐代除邢窯燒造白色瓷器外,還有平定(又稱「西窯」)、平陽、霍州等地的窯場。地處江南的湖南也燒造白釉器,但胎較薄,色公尺黃,釉白中帶青。碗邊外侈,與邢窯造型不同。

長沙窯在唐至五代問燒造瓷器。該窯在當時首先創造了釉下彩瓷器和在瓷上彩繪的裝飾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宋代是中國瓷器的繁榮時期,品種繁多,釉色紛呈,除官窯外,民營瓷穿開始興起。根據產品工藝、釉色、造型與裝飾的特點及異同,各地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窯系。著名的瓷窯在北方地區有定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南方地區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德化窯等。

宋瓷的最大貢獻是開創了瓷釉審美的新境界。宋代,在中國北方和西北方相繼有三個與宋朝對峙的少數民族政權,即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羌人建立的西夏和女真人建立的金,也都有各自的制瓷業。宋、遼、金、西夏瓷器共同組成了我國瓷器發展史上第乙個**時代。

感受中國性學之美 《中國古代性學報告》

如同西方給人 開放 的印象,東方中國多以 含蓄 面世。從思維方式到生活習慣,從文字語言到傳統服飾等,無不如是。尤其是在 性 的態度上,中國人皆諱莫如深。因此,馮國超的這部 性學 之書 中國古代性學報告 真是一本充滿勇氣的大作。在地位上,它也可以和西方的 金賽性學報告 海蒂性學報告 相媲美。基本內容。...

中國古錢幣鑑賞 唐代錢幣

一 唐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七月,李淵廢除五銖錢,鑄造開元通寶。自此流通了700多年的五銖錢塵歸歷史,開啟了通寶年號錢的新紀元。通 意為流通無礙 寶 為珍品寶貨,結合在一起則為 通行之寶貨 寓意開元初唐,寶通千載。二 唐代中期發生 安史之亂 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唐王朝為應對巨大的軍費開支,多次改...

古代智者傳世之玄妙姜太公

當代人們喜歡以智慧型與謀略來形容姜太公。姜太公,字太公望,說起來,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偉大智者。他的智慧型和謀略使得他成為了一位具有傳世價值的人物。姜太公是中國古代的智者之一。他在智慧型和謀略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相傳,姜太公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偵探,他以獨特的洞察力和敏銳的思維在許多棘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