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堅持 希望 觀看電影《隧道》有感

2023-07-20 21:21:30 字數 1335 閱讀 4236

年紀越大,越不敢看電影了。因為有一些電視劇集、電影,你看到了最後,都知道在講些什麼。浪費了時間和金錢,總有一種被人騙錢騙色的感覺。而南韓的電影《隧道》,卻是一部值得回味,值得思考的好電影。它就像是一道饕餮大餐,在餵飽你的胃之後,還能讓你回味無窮。

影片劇情很簡單,由河正宇扮演的李正洙是乙個汽車專賣店的銷售員,有乙個美麗的妻子和乙個可愛的女兒,在女兒過生日的當天開車回家,經過隧道的時候,隧道大面積塌方,李正洙被困在狹小的空間。這些場面,對我們們來說,並不陌生。李正洙,不就是**中廢墟的倖存者,就是礦難中被困地下的礦工,就是深圳滑坡塌方中被埋的受害者。。。場景何其相似。相似的場景,相似的劇情,讓我們開始為主人公的命運揪心。

災難面前,開始考驗人性,既考驗災難之中的人們,也考驗這災難之外的人們。主人公李正洙,在有水、有吃的、有**還能聯絡的外界的時候,是理智的,他甚至還在狹小的空間換上乾淨的衣服,用指甲刀修剪自己的冒出來的鬍子,是的,儘管狼狽、儘管閉塞、儘管孤單,但是慢慢地希望在支撐著他,他想以紳士的方式被救出去。隧道中的另一名倖存者,被巨石壓住,不能動彈,李正洙和她一起分享無比珍貴的水,兩個人彼此互相支撐。此時的李正洙,人性的光輝熠熠閃耀,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當少女由於傷勢過重,停止呼吸的時候,悲痛的李正洙死狐悲,心中的希望又少一分。還好,還有乙隻狗陪著他。由於施工沒有按照圖紙進行,花費十幾天,從上往下打的通道打錯的時候,李正洙幾乎發狂,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已經到達崩潰的邊緣,隨著**沒電、食物吃光、水源殆盡,李正洙心中的希望猶如風雨中的火苗,隨時熄滅。李正洙與外界斷絕聯絡已經乙個星期了。沒有人知道李正洙還活著,沒有人認為李正洗還活著。

外界開始了一場成本與回報的大討論。而此時的李正洙也通過廣播得知,救援隊已經放棄救援,此時他心中的希望堡壘徹底垮塌。他想告訴外界,他還活著。但是卻無能為力,當時的絕望,我相信看電影的每乙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災難之外,是救援隊,是記者,是政客,是親人,也是圍在電視機前的群眾,演繹著人生百相。救援隊長他讓李正洙等待,他一定會把他救出來的。他為了這一句話,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沒有食言。他懂得人命的價值,他不是蜥蜴,他不是爬行類動物,他是活生生的等待救援的人,是我們的同類。當別人正在進行成本與回報的討論時,當別人都在以為李正洙已經不可能生還的時候,當別人正在搶頭條的時候,當別人正在估計是否能破紀錄的時候,只有他真正站在了主人公的立場,真正的去做出努力。即使在民眾哪怕是妻子也已經放棄的情況下,他依然執著,依然抱有希望。他深入洞穴,親自去驗證李正洙的生死。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人李正洙的倖存。

政客很多時候都是被嘲笑的,被諷刺的,在妻子悲痛的時候,**依舊在拉著她拍照,在巨大的損失和渺小的人命之間,他們選擇了妥協和讓步,讓人命置於一邊,當主人公被救出來之後,最後一句話讓人感覺到很解氣。

人命大於天,希望那些深陷人生低谷的時候,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絕望中咬牙堅持,在絕望中你會看到熠熠發光的人性。要知道否極泰來,人生一定會越來越好。

希望是前行的動力,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生活中有時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困頓,但正是希望和堅持,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希望是一盞明亮的燈塔,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無論我們身處多麼黑暗的時刻,只要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我們就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希望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是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它激發了我們追求夢想的勇氣,讓我們不斷努力,去實現那...

死亡的抗爭與希望 電影《逃離索比堡》中的人性光芒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方式來講述歷史事件 探索人性和傳遞重要的資訊。1987年的電影 逃離索比堡 就是這樣一部震撼心靈 令人深思的作品。該片根據二戰期間波蘭索比堡集中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囚禁在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如 敢抵抗,並最終成功逃脫的故事。現在將對電影進行深入分析,其中展現的死亡...

當戰爭折磨人性,幻覺成了最後的希望,會做出什麼抉擇

電影 死亡行軍 death march 深刻探索了戰爭 生存和人性等核心主題。影片以1942年菲律賓巴丹省為背景,將觀眾帶入了二戰時期的殘酷現實。在這個歷史事件的背景下,成千上萬的菲律賓和美國士兵被迫進行死亡行軍,經歷了疾病 飢餓以及日本軍隊的殘酷虐待。電影通過主要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掙扎,引發觀眾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