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2023-07-27 11:49:18 字數 5305 閱讀 2486

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後,發現城內屍橫遍野,但找不到崇禎。

三天後,在煤山上發現了崇禎的屍首,他披頭散髮,穿著白夾藍袍和白綢褲子。他的乙隻腳光著,另乙隻腳穿著綾襪和復底鞋,和太監王承恩一起吊死在壽皇亭畔的一棵歪脖子樹上。

他的衣袖上,有一封信留給了李自成,表示自己被臣下所誤,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百姓,但希望不要劫掠帝陵或傷害無辜百姓。崇禎死前堅守為帝王的職責,被人稱為“最有正義也最值得人同情的亡國之君”

崇禎將全部罪責推給朝中的**,甚至表示可以殺掉所有文武**。在紫禁城被攻破的時候,崇禎經歷了不為人知的事情,對滿朝文武充滿仇恨。作為一國之君,崇禎死後將面臨怎樣的結局?

2023年,大明皇帝崇禎迎來即位的第十七個年頭,紫禁城喜慶如畫,然而崇禎內心卻煎熬不已。

自崇禎元年以來,大明王朝遭遇連續的天災,如大旱、洪澇和蝗災等,導致人民苦不堪言。同時,清軍多次南下,闖王李自成和張獻忠分別在襄陽和武昌建立政權,使大明王朝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崇禎雖然努力勤政,卻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感到疲於奔命,無所適從。

1、拒絕遷都

在崇禎十七年的正月初三,崇禎與左中允李明睿商討應對敵人的策略。

李明睿建議崇禎南遷以緩解當前的緊急情況。崇禎對此大為震驚,擔心會陷入亡國的境地。

他詢問天意如何,李明睿急切地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必須作出決斷,不能再聽天命。

崇禎確認周圍無人後,坦率地表示其實他早就想遷都南京了,只可惜朝中大臣無人支援,現在既然李明睿提出來了,他會將此事交給內閣進行快速討論。

為了減輕**壓力,崇禎悄悄示意陳演聯名上書請求遷都。

然而,陳演回絕了此提議,反而建議殺掉李明睿以安撫民心。遷都之事爭議了兩個月,崇禎最終放棄遷都南京,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崇禎稱祖宗建立了京城,若逃離則無法面對百姓和**們。

此外,崇禎對滿朝文武抱有幻想,相信北京憑藉列祖列宗的保佑和文武大臣的支援,賊人無法攻進京城。

崇禎未曾料到,他所依賴的文武大臣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如此不可靠。

2、籌集軍餉

2023年正月,李自成率領大軍攻打北京之前,先後攻占了幾個軍事重鎮。崇禎帝感到絕望,召見吳襄和其他**商討應對之策。崇禎希望調動鐵騎回京保衛,但是吳襄指出需要大量資金來支付軍餉,崇禎無法出錢。崇禎於是提出由百官捐款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大部分**都沒有慷慨解囊,甚至只是象徵性捐了一些錢。崇禎找到國丈周奎,希望他作為榜樣來捐款,但周奎表示沒有多餘的錢財,只能變賣家產籌集一部分款項。崇禎不滿意,要求他交出更多的錢。周皇后為免父親受難,私下捐了一部分款項,但周奎最終只捐了一萬三千兩銀子。其他皇親國戚也沒有捐出多少錢。真的是他們沒有錢嗎?其實不是。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他們卻毫不吝嗇地捐款。陳演捐了四萬兩,魏藻德捐了一萬五千兩,周奎家更是被搜出了五十三萬兩銀子。據說,李自成在北京掠奪了七千多萬兩銀子。崇禎像他這樣低聲下氣向大臣集資的皇帝很少見,而像陳演、周奎這樣毫無家國觀念的勛戚權貴更是罕見的。

3、拒絕李自成的和談

2023年3月16日,大順軍攻至北京城下,崇禎帝驚慌失措,發出多封詔諭希望各地邊將能迅速勤王。然而,響應者寥寥無幾。此時,李自成主動派人送來一封“求和信”。他提出可以幫助朝廷平定內亂,抵禦外敵,但有兩個條件:支付100萬兩的軍餉,並且封李自成為西北王。

議割西北一帶分國而王,並犒勞軍銀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小腆紀年附考》

當時,李自成的勢力優勢,對崇禎不利。崇禎為了保住大明王朝,考慮接受李自成的求和條件是最合適的選擇。然而,魏藻德等人反對簽署和平協議,決不與賊寇妥協。崇禎被眾臣的激憤所影響,殺害了李自成的使者,拒絕了大順軍的和談。當晚,李自成開始準備攻城,崇禎焦慮不安,無法入睡。與他同樣難以入眠的還有曹化淳、張縉彥、朱純臣等人,他們忙於與李自成洽談投降事宜。3月17日早上,守城軍隊敞開城門,大順軍進入北京城。李國楨急忙趕往皇宮,哭著向崇禎稟報:“陛下,守城部隊不聽號令,個個都躺在地上,打乙個起來,另乙個又躺下去了。請您做好準備!”

事已至此,崇禎和近臣彼此無助,只能哭泣,並責備諸臣害得自己陷入如此困境。3月18日,崇禎發布最後一道詔書:停止增加軍餉,赦免除李自成以外的所有造反者,對於能活捉李自成的人,立即封侯。然而,這道詔書只是崇禎的一廂情願。傍晚時分,天色突然變得詭異,原本晴朗的天空被黃沙瀰漫,大風帶來了寒雨和冰雹,一顆顆冰雹砸在紫禁城冰冷的地面上。城外,炮聲震耳欲聾,馬蹄聲此起彼伏,在這個雨夜裡格外刺耳。崇禎明白,他和大明王朝的最後時刻已經來臨。

4、突圍無望、吊死煤山

崇禎來到朝陽門,守城士兵堅持等到天亮後再放行,崇禎準備強攻,但遭到對方更強大的火力打退。無計可施,崇禎派人去求助戚國公,卻被拒絕見面。他轉而去安定門,卻無法開啟沉重的門閘。他的生路被堵死,時間所剩無幾。在最後的時刻,崇禎敲響了鳴鐘,企圖召集文武**,但沒有人前來。崇禎感到絕望,再次責怪奸臣的錯導。現在,他只有一條路可走——自盡,以保留皇帝的最後尊嚴和體面。3月19日凌晨,崇禎在王承恩的扶持下,艱難地爬上紫禁城南面的煤山壽皇亭,這個高地雖然只是乙個土堆,卻是構成整個城市的制高點。他想再次看一眼承載著大明輝煌的紫禁城!然而,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越來越近的炮聲,崇禎藉著微弱的燈光,在衣袖上留下一封給李自成的"血書",然後上吊自殺。崇禎的自殺不僅意味著存續277年的大明王朝正式滅亡,也標誌著中國最後乙個漢族王朝退出了歷史舞台。李自成攻占北京後,追尋崇禎不果,只好加大懸賞和懲罰力度,命令**和百姓必須交出崇禎皇帝。

1、李自成打算省錢將崇禎草草埋葬

發現崇禎的屍體後,李自成只拿出少量錢讓太監買了乙個廉價的柳木棺材,並用土塊當枕頭,把崇禎收殮。這個場景十分淒涼,文武百官紛紛掩面哭泣,但沒有人敢靠近去送行。

襄城伯李國禎和兵部侍郎成德不滿李自成對崇禎皇帝的處理,發起上疏,請求給予崇禎皇帝厚葬。李自成雖口頭答應,卻只塗了一層紅漆在崇禎的棺材上,一層黑漆在周皇后的棺材上,讓崇禎穿著皇冠、玉帶和金靴整齊入葬。由於崇禎生前沒有建造陵寢,李自成也不願花費建造新的,只好將崇禎帝和周皇后草草合葬在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下葬當天,監葬的大順禮**主事許作梅覺得沒有槨木不符合帝王葬制,私自將田貴妃的槨木取出,移至石床右側,將周皇后的槨木移至左側,最後將崇禎帝的棺木放入田貴妃的槨木中,擺放在石床的正**。李自成撥付的經費不夠,昌平縣**趙一桂出面捐出200兩銀子,才湊齊了祭祀用品,草草結束崇禎的葬禮。李自成對待崇禎的身後事極為苛刻,但他卻保住了崇禎的三個兒子。據說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戚國公朱純臣為了討好他主動獻出太子朱慈烺,隨後永王和定王也被俘,李自成沒有處死他們,反而供養得很好。李自成失敗後逃離京城,崇禎的三個兒子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在這個問題上,滿清與李自成形成鮮明對比。

2、滿清為收買人心厚葬崇禎、重建思陵

清軍入關後,順治皇帝為了鞏固大清對明朝的替代統治地位,接受太監曹化淳的建議,開始厚葬崇禎,並重新修建明十三陵中的思陵,以顯示大清接替明朝的合法性。由於崇禎已經被安葬,為了尊重逝者,順治下令追諡崇禎為“莊烈愍皇帝”,並規定臣民服喪三日,進行思陵的地面建築。然而修建工程一開始,**們和工人們都不重視,導致修建工程拖延了兩年仍未完成。得知此事後,順治大為光火,責令監工冉維肇等人立刻加速工程進度,先開工隧道,其餘部分等到來年春天完成。如果再延遲,將嚴懲不貸。除了修建思陵,順治還因為王承恩的忠心,破例將他改葬在思陵旁邊,作為他的最終落葬地。隨後繼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在需要親近漢人並鞏固國內統治時,都重修思陵並廣為宣傳。

清朝皇帝對崇禎有同情之情,並認為明朝滅亡是由於前幾位皇帝的失政所致,崇禎雖然努力補救,但為時已晚,只能以身殉國。為了警示後人,清朝制定了規矩:皇室子弟經過煤山上的歪脖子樹時要停下來默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朝皇帝在積極營建思陵並保留崇禎的尊嚴的同時,也進行了殘酷的**,幾乎將明朝的皇室成員全部殺戮殆盡。據統計,自清軍入關後,明朝幾乎所有嫡系皇室幾乎全被殺害,包括50多位郡王及以上的王子,他們的家屬無論男女老幼都被殺。順治在即位詔書中表示,對接受投降、忠誠的明朝宗室會給予賞祿,以展示國家的寬容。然而,順治卻對太子朱慈烺和其他王子採取了殘酷的手段,將他們處死。順治還以“私匿印信”為由殺害了魯王、荊王、衡王世子等人,接著又殺害了已經投降的周王、晉王、德王、潞王等人。即使如此,清朝依然不放過崇禎的後代。康熙四十七年,有人舉報山東汶上縣的王士元可能是崇禎的第四子永王朱慈照。儘管王士元已經75歲高齡,一直以教書為業,但他還是被康熙以“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由處死,他的三子和一孫也被斬首。

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備受人們唏噓,認為他時運不濟,自己也說“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矣”。然而,亡國的罪責並非完全由文武大臣承擔。崇禎在位17年間,有機會挽救國家,也有優秀的**可以輔佐他,但他缺乏治國之才,也缺乏任人之能。崇禎任用了50個內閣大學士,而整個大明王朝的內閣大學士也就160多個!崇禎固執、多疑,真心為朝廷辦事的**要麼被他殺了,要麼被他罷免,導致最後沒有人願意為國盡力!崇禎憎恨文武大臣,但魏德藻、周奎、左良玉等人不都是他提拔上來的嗎?崇禎是勤政、節儉的皇帝,但他的努力並未改善大明的政治和軍事局勢。在各種選擇中,他總能選擇最錯誤的那乙個,比如在大敵當前時猶豫不決,拒絕南遷和談,導致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崇禎的亡國不僅是大明朝的悲劇,也是他個人性格的悲劇!

#中國古代歷史#

「把荔枝送到長安」,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無人知 是因為這事讓人不敢信,不敢想,想不到!從盛產荔枝的嶺南到長安,足足五千里,而荔枝的保鮮期只有三天。這,誰敢想?如果真的發生了,故事可就精彩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必然是有驚心動魄的歷程。長安十二時辰 的作者馬伯庸,正是根據這一句詩,查閱地圖地形 結合歷史背景,從...

是誰把紅軍逼上長征路?這位「毒諸葛」,異常聰明,卻死於非命

老蔣作為國民黨的領導人,對於人才的需求特別的大,而他的隊伍中,幾乎全部都是在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那時只要上過軍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實力的!而他的人才們之中有一位可以說是現代的諸葛,只不過是一位 毒諸葛 當時就是他用盡手段才把我們紅軍逼上了絕路!他是誰?他當年做了什麼才會把紅軍逼上長征的路?最後他又落...

公主成親一年,問皇帝 我嫁的人是誰?皇帝大怒 把奶娘殺了

在古代,皇帝是權力至高的象徵,百姓望塵莫及。許多人都夢想著下輩子能夠投胎為皇室貴族,過上富貴榮華的生活。然而,現實往往遠比憧憬更為複雜,特別是對於那些身份尊貴的公主們。在古代,公主的命運並非由自己掌握,而是完全依賴於皇帝的抉擇。能夠贏得皇帝的青睞,自然會備受寵愛和尊敬。但是,即便是備受寵愛的公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