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 身處包辦婚姻,卻從未拋棄髮妻,先婚後愛相伴一生

2023-07-23 22:06:07 字數 2566 閱讀 1184

如今,我們在提及名氣最大的幾位**文人時,往往繞不開「風流」一詞。在接受了教育開化之後,諸如魯迅、郭沫若等幾位文壇巨匠,都決然脫離了沒有感情基礎的包辦婚姻,大膽追求所謂「真愛」,留下緋聞一段,抑或幾段。「一見鐘情」的確是人的本性,但凡事皆有例外。回望百年之前,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夫婦「日久生情」的故事,同樣令人動容。

早在聞一多14歲那年,父母就為其訂下了婚事。二老選中的兒媳高孝貞,比聞一多要年小4歲,出生在官宦之家,兩家還是遠房親戚。

讀書時,聞一多素來成績優異,年僅13歲便以湖北第一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此後在外學習多年。然而,在學習了新的知識、接受到了新的思想後,他同樣開始牴觸「盲娶啞嫁」的包辦婚姻。

他也開始嚮往書中美好的愛情,渴望遇見一位和自己心有靈犀,有共同語言,接受過新思想的新時代女性,攜手相伴一生。而遠在家鄉的未婚妻高孝貞,恰恰是個典型的舊時代女性,大字不識一籮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空有個「大家閨秀」的名頭。隨著時間推移,聞一多對這樁包辦婚姻越發抗拒反感。

2023年底,聞一多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興奮地籌備著赴美留學的事宜,眼中全是對未來的憧憬。然而,在讀過一封突如其來的家書後,他立即陷入了苦惱之中。原來,父母在信中又催著他回家結婚。

聞一多也曾據理力爭多次,但受制於所處社會環境的束縛,他的反抗無濟於事,身為孝子的他,還是無奈地向父母妥協。最終,他亮出了自己的底線條件:不行跪拜禮、不祭祖、不鬧洞房。總之,他牴觸一切傳統中式婚禮的習俗。對於這些條件,父母雖然心中不悅,但還是勉強同意了。

2023年,聞一多如父母所願回到家鄉,和高孝貞舉行了婚禮。不過,就在結婚當天,聞一多竟當著家人和妻子面,耍了一場大脾氣。當天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抬著新娘的花轎已經進了家門,而新郎卻不見了蹤影。

家人在書房裡找到了埋頭看書的新郎,生拉硬拽才把他拉出來完了了結婚儀式。聞一多就是想用這種消極的態度,來抵抗父母的包辦婚姻。

蜜月期間,聞一多也一直冷落新娘,一心撲在對詩的研究上面,兩萬餘字的**《律詩的研究》便是那時完成的。

而且,他對包辦婚姻的不滿,並沒有因為一日禮成而減少。他甚至曾在筆下公開吐槽:

「家庭就像是一根鐵鍊,捆著我的手和腳,捆著我的喉嚨和腦筋。

如果不擺脫,我將失去自由和生命。

正因如此,聞一多婚後依舊對妻子很冷漠,可高孝貞是個賢惠的女人,對此毫無怨言。所幸,聞一多並非鐵石心腸,妻子的一切付出,他也看在眼裡。日子久了,他也慢慢意識到,高孝貞又何嘗不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漸漸的,他的思想有了改變,對妻子也有了關心和負責的態度。

他寫信懇請父母將高孝貞送去讀書,讓高孝貞進入了武昌女子職業學校學習。

幾個月後,聞一多到美國留學,經常寫信關心高孝貞的學習,還鼓勵她好好讀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高孝貞接受了新思想,也和聞一多有了共同話題。

從此以後,夫妻二人鴻雁傳書,相互傾訴了解,竟在持續的書信往來中,不知不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2023年,聞一多回到祖國,來到清華大學教書,一家人終於團聚。他把高孝貞母女接來身邊生活,妻子溫柔體貼,還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閒暇時,他們在一起讀詩看書,一起陪著女兒玩耍,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夫妻兩人恩愛甜蜜,簡直是先結婚後戀愛的成功典範。

只可惜好景不長,自2023年後國內時局緊張,這個小家庭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聞一多成為愛國民主運動的民主戰士,高孝貞也成為他最親密的同志。

2023年,聞一多的好友李公樸被暗殺,他明知自己也是敵人的暗殺目標,卻依舊毫不畏懼。李公樸追悼會當天,聞一多不僅高調出席,還上台發表了演講,痛斥敵人罪惡行為,表明自己甘願為民主獻身的決心。由於發言過於露骨激進,就在當天下午,聞一多遭到敵人暗殺,搶救無效身亡。

得知聞一多犧牲的訊息,高孝貞痛定思痛,她下定繼承丈夫遺志的決心,致力於丈夫未完成的事業,一直為組織工作。

2023年11月,高孝貞病逝,按照她生前的遺願,子女將她與聞一多合葬。這對夫婦,是大多數包辦婚姻裡,難得白頭到老的一對,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婚後滋生了愛情。究其緣由,無非是妻子不卑不亢、一心一意對待枕邊人,加之接受教育後,與丈夫在溝通交流上達成同頻,這才有了後來,兩顆心持續拉近的機會。

生同眠,死同穴,成為他們美好愛情的結局,也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