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放棄「脫鉤」中國,這波是既要錢也要面子

2023-07-23 20:36:03 字數 1054 閱讀 5936

2023年7月23日,《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歐盟對中國的經濟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轉變,放棄了之前的「脫鉤」說法,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戰略——「去風險」(de-risking)。這意味著歐盟將還是尋求降低與中國的經濟聯絡風險,但不再以經濟效益為代價,硬要減少與中國的業務,斷絕與中國的關係。這波啊,是既要錢也要面子。

原本「脫鉤」這個詞的意思是與中國經濟的廣泛脫鉤,是2023年開始的**戰中興起的乙個概念,並在西方世界大為盛行。中國作為歐盟產品的乙個重要銷售市場,對於西方工業化國家,在短期內脫鉤中國是不現實的。而且中國作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電池、風力發電機組件,沒有中國,西方的能源轉型將無法實現。目前在幾乎所有工業領域,中國的**商的地位幾乎是無法替代的。

去風險」也並非新詞,而是源自金融行業,用於描述降低支付違約風險的做法。然而,現在歐盟將其引申為對中國的新戰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2023年3月30日在布魯塞爾的活動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她表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濟關係不平衡,需要採取措施去風險,以維護歐洲的經濟利益。「脫鉤」說法不準確,我們歐盟不說了,畢竟賺不到錢的政策不是好政策,得換個說法。

在馮德萊恩的講話後,美國**也開始採用「去風險」一詞。美國***顧問沙利文在4月底的演講中表示,「去風險」意味著建立彈性**鏈,確保不受任何國家的脅迫,並強調不是要切斷**。

英國首相蘇納克在5月g7峰會後表示,英國和其他g7國家正在共同努力減少中國帶來的挑戰,但並非通過脫鉤,而是通過「去風險」的方式

歐盟在6月30日的峰會聯合宣告中正式提出「去風險」概念,並將其作為今後對華戰略的指導方針。然而,一些批評聲音指出,歐盟目前尚未提供具體的計畫和責任規範。

因此,可以看出,「去風險」已成為歐盟與中國經濟關係新的定義,代替了之前的「脫鉤」說法。歐盟將尋求通過更溫和的方式來維持與中國的關係,確保自身經濟利益不受損失。

烏克蘭面臨困境 歐盟發言人表態,考慮放棄支援,優先自保

俄烏衝突並非單純因兩國土地 人口 歷史矛盾等問題引發,這些因素充其量只能算是 導火索 深入分析,導致俄烏陷入戰爭的真正原因是美國及其盟友的煽動和算計。美英等國家意圖通過這場衝突削弱歐洲經濟和國際地位,待戰爭資源重新整合後,再全力以赴地對亞太地區展開進攻。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俄烏衝突並非傳統意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