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人的養育觀念不合,如何處理不傷感情?

2023-07-20 21:01:29 字數 1331 閱讀 3570

隔代教育是許多家庭都無法迴避的話題,兩代人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引發頻繁的家庭矛盾,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老人們疼愛照顧孫輩是自己情感寄託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往往會過多的替代本該由父母承擔的教育責任,這本身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再加上老人與父母在教育觀念上會有衝突,孩子還沒有能力獨立判斷是非對錯,面對這種矛盾時就會鑽空子,甚至會因此引起**之間的矛盾,而孩子則為自己的錯誤找到「避風港」。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永遠都是教育的主體。身為父母,既不能因為有老人幫忙,就把帶孩子的事情都丟給老人,也不能因為與老人觀點不一,就總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鬧家庭矛盾。如果老人和父母教育觀念有衝突,那麼作為父母,就要和老人多溝通,處理好老人與父母、老人與孩子的關係。如何來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呢?

多體諒,多理解

與老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多體諒老人愛護孩子的心理,以平和的心境處理兩代人的矛盾。

共同學習育兒知識

既然爸媽們想要讓老人們轉變傳統的育兒觀念,那麼第一步,自然就是先讓他們了解並接受現代的、先進的科學育兒知識。

邀請優秀的父母帶孩子來家中做客

很多老人不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是因為覺得這樣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或是沒有必要。

如果有好友的孩子來家中做客,讓父母看到科學,當代的教育觀點和方式養育出的孩子也很優秀和健康,父母自然就會有所觸動,可以更好地交流。

雖然說老人對孫輩的過度寵愛是個普遍現象,但這個矛盾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只要我們與老人多溝通,找到共同的目標和恰當的方法,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界限,整個家庭系統就會良性發展,人與人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和諧。

農村老人幫忙帶孫子,該不該跟兒子要工資?

農村大媽們對這個問題存在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聲音認為,老人幫忙帶孫子是應該得到工資的,畢竟這是乙份勞動,有必要得到一定的回報。然而,也有些兒媳婦並不願意給付工資,他們認為,婆婆幫忙帶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不應該要求報酬。其中,吳大媽的遭遇可以作為乙個例子。吳大媽的老伴早逝,兒子也是到了30多歲才成家,終於...

92歲老人燒秸稈被罰寫檢討 如此執法社會觀感太差

9月5日,一張老人手持檢討書的 在網上熱傳,引發廣泛關注。這份檢討書寫道 我是xx村二組村民劉某某,現年92歲,沒按上級嚴禁秸稈焚燒的要求,在地里焚燒秸稈,被區領導發現,經村幹部批評教育,我知道自己的錯誤,願意接受處罰,永不再燒秸稈。此事發生在漢中市南鄭區濂水鎮流西河村,當地村主任回應 是區里巡查拍...

老人說 如果你跟親戚 朋友越來越“淡漠”,說明了這3個問題

前言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親情便如影隨形。然而,許多人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親戚 兄弟姐妹的關係逐漸冷淡。這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呢?在人際關係的紛繁交織中,存在著一種潛在的價值交換。當乙個人的地位 資源或能力得到公認時,親戚朋友自然而然地靠近。但當這些價值漸失,便會感到所謂的 人情冷暖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