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 “人情好似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古人的浪漫之語

2023-07-25 17:17:43 字數 4308 閱讀 3526

《智囊全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歷代智慧型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型收攬無遺。

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書中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正如作者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所言:“天下無餘智” ,普天下所有的智慧型皆囊括於此。

民間有很多俗語,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的俗語會告誡世人為人處事的方法,也有的俗語是為了勸誡人們積極生活。無論哪種型別的俗語或道理,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大家過得更好。也有一類俗語卻是愛情箴言,為廣大痴情男女指明了愛情的方向。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出自《醒世恆言》:“人情若比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

羅貫中撰寫的《平妖傳》中也有:“怎見得不上不下,進退兩難。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又道人心若比初相結識,到底終無怨恨心”

如果將這兩句俗語,放入語境中去分析,可以發現其大概意思為,如果大家能夠一直保留剛認識時的初心和情感,那麼在今後的日常相處中,就不會有所謂怨恨的心情。

事實上這句俗語所表達的內涵,其實在納蘭性德《木蘭詞》中,也有過相關的感慨的惋惜:“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納蘭性德寫的這闋詞,所表達的含義,也是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像剛認識那樣相互敬愛,那麼即使相處一輩子,也不會有相互怨恨的心。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在剛認識的時候,由於大家都具有新鮮感,並且也想深入了解對方,所以就會以謙卑的態度與人相處。

這種感覺會給人一種有禮有節的品質,如果按照這種相處方式繼續相處,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怨恨。

無論是人情還是人生如果都能保持初心,或者說像剛認識的時候那樣謙恭,才能夠讓兩個人的感情持續公升溫。

正所謂,“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否則就很容易導致感情破裂。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關係,往往都是剛開始的時候比蜜甜,因為這個時候彼此之間存在著敬畏心理。

但是在持續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很多人就會出現一些不恭敬的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雙方已經熟絡,所以根本用不著再繼續客氣了。

人與人之間交往都是開始敬畏,但是最終的結局往往是疏離。如果大家對動物情感有一定了解,就會知道馬與馬之間的相處方式。

動物往往都是剛開始的時候相互爭鬥,但是隨著相處時間逐漸延長,當彼此相互接納之後就會變得非常融洽,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卻恰恰相反。

在相識、相知的過程中,相信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產生矛盾。人們之所以在剛開始認識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會特別客氣。

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還沒有表現出個人缺點和脾氣。而且這個時候,都會欣賞對方的優點,或者說會將缺點自動遮蔽掉。

隨著交往逐漸深入感情逐漸加深,每個人的缺點或者小脾氣就暴露出來。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容忍,但是隨著缺點越來越多、脾氣越來越大,即使容忍性再好的人也會發飆。

在這種前提下就會導致感情破裂,進而出現對彼此的憎惡或怨恨。

所以古人才會發出:“人情好似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的感慨。筆者認為能夠真正保持初心的人並不多,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隨著了解不斷深入之後,開始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就會產生怨恨心理。

所以在這裡奉勸大家,平時在與人相處時,千萬不要只顧個人的感受。在做人或做事的時候,多替別人著想,這樣雙方之間就會特別和諧。反之就會逐漸出現矛盾和怨恨,而且這種現象還會愈演愈烈並導致決裂。

在民間流傳的俗語雖然以粗俗居多,但是也有一些俗語卻特別文雅。“人情好似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就是一句像詩歌一樣的俗語。

希望大家能夠真正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只有這樣才能與家人、朋友、愛人和諧相處。

雖然人生在世有很多不如意,而且有的時候也會出現亂發脾氣的現象。但希望大家能夠知道控制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對自己身邊的朋友或家人而言,千萬不要將自己的痛苦強加於別人,否則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怨恨越來越深。

老祖宗的話經歷上千年依然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邊蘊含的都是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型,用於警示後人。

為此,明朝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於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到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各個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其實古人的智慧型並不難學,俗語都較為通俗易懂,只要是你用心體會,就能懂得當中的道理,幫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順利。

曾國藩能在官場上站穩腳跟,憑藉著的便是自己不凡的膽識智慧型和為人處世。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可以如此優秀,還得歸功於馮夢龍的這一本《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准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型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多次演講中談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他說道男人就應當跟曾國藩一樣讀《智囊全集》,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型、人情世故。

由此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使你英明睿智,那智囊全集一定是你的最好的選擇。怪不得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向你學習,你也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就在於"增智",圍繞著 "智慧型"這乙個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5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非常值得一讀。

比如當中乙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乙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表彰。烏鴉雖說不討人喜歡,但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1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大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也就不撒糧食。但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過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沒多久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至今日,《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依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無論是官場、職場或是生活中,當中的智慧型,都能夠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型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套《智囊全集》共6冊**才99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型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

俗話講「掌心握兩圓,有財又有權」,古人的識人術可信嗎?

中國是乙個擁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同時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了許多傳統的民間俗語。在這些俗語中,有一句 掌心握兩圓,有財又有權 引發了人深思。這句俗語似乎在傳達乙個資訊 通過觀察手掌上的紋路,可以 財富和權力。那麼這種古老的識人術,究竟能不能相信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 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