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專家提醒 兒童遺尿症就診率不足20 危害家長莫忽視

2023-07-24 18:56:53 字數 2721 閱讀 1178

點選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

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成立65周年學術活動暨兒童健康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日壇賓館會議中心舉行。在分論壇上,首都兒科研究所主任醫師初梅就「兒童難治性遺尿的**」進行了學術分享。初梅主任指出,兒童遺尿症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周歲以上孩子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在世界上,這是乙個較為常見的疾病,相當於每30人的幼兒園大班中就有5個孩子有尿床問題,而每100個大學生裡面就有2人依舊在尿床,這其中五分之一的人是每週尿床3次以上的。這一疾病具有一定危害,但統計顯示,目前實際就診率不足20%,家長亟待提高認識。

初梅介紹,有的家長認為,尿床不是病,但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有一次尿床就會緊張,懷疑孩子有遺尿症,實際上偶爾一次尿床不需要過於緊張,看是否當天孩子過於疲勞,或者運動量過大。但是如果孩子超過5歲了,平均每週至少兩次出現了尿床,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應當積極前往醫院就診。

原發性兒童遺尿症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抗利尿激素、膀胱容量不夠大、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傳送資訊、便秘壓迫膀胱、睡前攝入過多水等。從危害上來看,長期遺尿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造成不良影響,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兒童性格養成和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學習成績,如不及時檢查**,對孩子的腎臟發育也可能帶來危害。因此,家長需要提高對這一疾病的認識和重視。

那孩子來醫院需要做哪些檢查?最基礎的尿常規檢查適合所有初診的孩子,通過尿比重、尿糖、白細胞尿、血尿和蛋白尿等專案來初步排除兒童潛在的繼發因素,如泌尿系感染、糖尿病和尿崩症等。還可以通過泌尿系超聲檢查了解腎臟、膀胱、輸尿管的結構,初步排除泌尿系統先天畸形,通過檢測膀胱容量、膀胱壁的厚度和殘餘尿量來了解膀胱狀態和功能。

在**手段上,對於單純夜間遺尿症的孩子,如果沒有器質性病變,基礎**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正向激勵。父母對**的配合程度和家庭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結果,只有乙個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控制好孩子的尿床問題。

首先,家長要強調夜間尿床不是孩子的錯,避免因此指責孩子。小朋友尿床本身就會產生羞愧、尷尬的心理,此時家長如果打罵,反而容易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應該尊重和安慰孩子,鼓勵她(他)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其次,飲食方面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鹼類的食物和飲料。要保證孩子的每日正常液體攝入量,盡量讓孩子白天多飲水(佔全天飲水量的80%),在晚上睡覺前2~3小時應盡量不進食水。晚餐要早點吃,最好清淡、少鹽、少油,多食用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菠菜、菜花、南瓜、穀物類等,晚餐不要大量飲水及進食牛奶、稀粥和水果。

第三,作息要規律,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家長應當教育並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一般每天4~7次,對於孩子的排尿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此外,在晚上,一般建議孩子10點之前睡覺休息,睡眠過晚不僅會影響孩子休息和生長發育,也會對孩子的覺醒有不利影響。睡覺前不宜讓大腦過於興奮,比如劇烈運動、看刺激的電視、電影、玩遊戲等。睡前不要忘記讓孩子排尿。

第四,喚醒**:6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夜間使用遺尿報警器進行喚醒**。不建議家長自行隨意喚醒孩子排尿,因為往往家長很難判斷孩子膀胱充盈要排尿的準確時間。

第五,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家長在白天要鼓勵孩子有意識地適度延長排尿時間,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多儲存尿量。當孩子的膀胱具備一定的貯存尿液的功能後,再訓練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這樣時斷時續地排尿,分次將尿排盡,以訓練膀胱括約肌的功能,達到使孩子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最後,建議家長詳細記錄排尿日記,以便醫生評估病情和判斷療效。

一線**:除了基礎**外,目前遺尿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遺尿報警器和藥物「去氨加壓素」。

遺尿報警器**:顧名思義就是在孩子即將排尿的時候,採用警鈴報警的方式,叫醒孩子排尿。它可以在第一時間識別孩子排尿。遺尿報警器的主要部件是濕度感受器,當小朋友睡眠中膀胱充盈的時候,啟動排尿過程,排出的尿液刺激濕度感受器,引發鈴聲或震動,可以喚醒孩子。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一種穩定的條件反射,讓孩子能從最初報警器喚醒排尿,逐漸過渡到停用報警器。報警器是採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在孩子膀胱充盈尿濕時將患兒完全喚醒,需要每天晚上佩戴**,一般至少使用3個月。

二、服用藥物「去氨加壓素」。去氨加壓素是一種抗利尿激素類似物,是目前**原發性遺尿症的常用藥。藥物可以加強患兒夜間尿液的濃縮功能,使尿量生成減少。經去氨加壓素**後,患兒短期內即可有症狀改善,需要定期複查,逐漸減量無尿床後再考慮停藥,因此一般需連續用藥6個月左右,具體療程遵醫囑。去氨加壓素需在睡前服用,服用前1小時和服用後8小時應限水,以使藥物發揮作用並減少不良反應。

對於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的患兒,通常是難治性遺尿,需要積極複診,醫生需要再次評估病情及診斷,尋找難治的原因,必要時採用其他**方法,如三線藥物、生物反饋**、精神心理**等。

* |光明**。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首都兒科研究所融**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

“只有乙隻眼睛近視?”醫生提醒 兒童弱視不能忽視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視覺健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有時家長可能會忽略乙個看似微小的問題,即 只有乙隻眼睛近視 醫生們強調,這可能是兒童弱視的前兆,絕不可輕視。本文將深入 兒童弱視,為家長們提供有關預防 檢測和 的重要資訊,以保護孩子的視覺健康。什麼是兒童弱視?兒童弱視,也被稱為 懶眼 是一種常...

兒童能否做胃鏡?會影響智力發育嗎?醫生有提醒

文 羊城晚報全 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圖 視覺中國。才6歲大的孩子,能做胃腸鏡檢查嗎?這是最近高先生夫婦的煩心事。因為孩子一周前間斷地拉黑色稀爛便,懷疑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孩子還沒發育好,胃鏡那麼粗,會不會把胃弄壞了?麻醉會不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智力發育?對於很多家長類似的擔心,醫生提醒,小兒胃腸鏡...

兒科專家 警惕過度螢幕暴露影響兒童語言發展

原標題 警惕過度螢幕暴露影響兒童語言發展 來自語言門診的啟示 螢幕暴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及兒童健康領域的研究熱點。螢幕暴露是指使用帶有螢幕的電子產品的行為活動。早期過度螢幕暴露會對兒童的語言 睡眠 視力 注意力 社會交往能力及其他心理行為等產生不良影響。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長時間螢幕暴露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