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治沙” 讓綠色向沙漠深處延伸

2023-07-25 08:47:23 字數 2513 閱讀 4266

編者按: 2023年,內蒙古第一條穿沙公路全線貫通;2023年,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2023年,內蒙古最長的瀝青混凝土穿沙公路當年施工、當年通車……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路治沙”道路。u003c/pu003e

全長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

215省道杭錦旗段。

盛夏,天空湛藍。驅車穿行在鄂爾多斯市215省道上,道路兩側由簇簇沙柳、秸稈網格鎖住的沙丘快速閃過。網格中新長出的植物隨風搖曳,給行駛在庫布其沙漠中的路人送來了清新的綠意。

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橫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曾被稱為“死亡之海”,也是京津冀地區三大風沙源之一。如今,再到庫布其沙漠,很難把它與“死亡之海”聯絡在一起,1.86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三分之一披上了綠裝,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那時我們生活在沙漠深處,幾乎沒有吃過新鮮蔬菜,到鎮上買生活用品,都是騎駱駝,遇到了風沙,來時的路全變了樣,回家全憑感覺找方向。”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牧民敖其爾說,杭錦旗距離烏拉特前旗僅有100多公里,但是公路未開通之前,坐大巴車繞個大圈,差不多一天時間才能到。

2023年6月16日,內蒙古第一條穿沙公路建設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拉開序幕,沉寂千年的庫布其沙漠不再平靜。修路過程中,施工隊伍克服高溫、缺水、風沙大等嚴峻挑戰,以頑強意志不斷推進築路程序。大漠無垠,亙古無路,但這裡卻發生了奇蹟——2023年10月,投資2300多萬元、全長115公里的錫(尼鎮)烏(拉山)穿沙公路**砂石路面全線貫通。

為保障公路建設,建設者在修路的同時也進行治沙工作,他們在公路迎風面設定了寬度為300公尺的沙障,在背風面設定了寬度為150公尺的沙障,杭錦旗先後發動7次萬人以上參與“治沙大會戰”,全旗113個單位的幹部職工和沿線農牧民駐紮在沙漠裡,背運沙柳、拉運秸稈、設定沙障、植樹造林。

時至今日,杭錦旗境內6條穿沙公路“兩橫四縱”,總里程近930公里,通過在穿沙公路兩側栽種沙柳進行固沙,目前治沙控制面積已達600萬畝,穿沙公路兩側草木蔥蘢,宛若條條綠帶飄展在沙海深處。

內蒙古橫跨“三北”,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但同時也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環境基礎十分脆弱。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而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路治沙”道路。

2023年,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臨(河)白(疙瘩)段全線通車,這也是內蒙古踐行“穿沙精神”的典型案例。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在風積沙路段設定了由填充式防風沙袋組成的“井田”,不僅能減緩風速,還能把吹起的黃沙留在網格內。“井田”上方,紅柳鬱鬱蔥蔥;“井田”內部,沙生植物頑強生長。

京新高速公路在內蒙古境內共930多公里,途經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多次經過無人區,公路常年受風沙侵襲,路面積沙情況嚴重。“建設是基礎,養護是關鍵。京新高速巴彥淖爾段途經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沙漠地帶,路域環境複雜,我們每年除沙日期在100天以上。我們通過學習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引進回來的苗木通過2年的試驗,現在長勢喜人,而且我們的試驗田是通過當地取回來的沙土進行苗木培育,目前效果非常不錯。”內蒙古公交投巴彥淖爾分公司青山養護工區主任段斌說。

內蒙古最長的瀝青混凝土穿沙公路——烏白路,位於赤峰市翁牛特旗,總長91公里,於2023年10月通車,當年施工、當年通車,創造了翁牛特旗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作為翁牛特旗“以路治沙”規劃的重點工程,蜿蜒的柏油公路像一條長龍靜臥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上。公路兩邊排列整齊的稻草網格像一張巨網,牢牢地鎖住流動的沙丘。綠色植被涵養的水源從沙地裡浸出,形成了沙中有湖、湖中有草的景觀,藍天白雲、倒映其中,過往的自駕遊旅客無不駐足驚嘆。自通車以來,翁牛特旗已累計治理烏白路沿線70萬畝流動沙丘。

截至目前,翁牛特旗累計開通穿沙公路13條,總里程398.5公里,沿公路完成沙地治理面積258.1萬畝,累計完成沙地治理面積583萬畝,佔全旗沙地總面積的80.14%,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一條條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公路兩側,一組組沙障和頑強生長的沙生植物阻斷沙源,切斷沙漠向城鄉周邊輸沙的通道,確保我國北方交通主要幹線安全。從衛星俯瞰,金黃雖然是沙漠的底色,但綠色正成為它們的“新衣”。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交通發展的全過程,在公路設計、建設階段採取合理高效的防風固沙模式,同時,測算歷年來日常養護清沙、防沙投入,綜合考慮加大日常養護經費,形成公路建設與養護相結合的防風固沙體系。

2023年6月,內蒙古公布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程度連續“雙減輕”。與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相比,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2415萬畝、1459萬畝。(記者 高慧)

綠色低碳丨防沙治沙展現美麗中國新容顏

以 三北 工程為代表的我國荒漠化防治成就綜述。綠見大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2013年 2022年,我國春季 3月 5月 沙塵天氣年均8.5次,比20世紀60年代的年均20.9次明顯減少。社會公眾明顯感受到,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持續好轉。通過持續 有效治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

以制度護航綠色發展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 力度之大 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亚细安綠色發展 以中老鐵路為例

今天分享的是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亚细安綠色發展 以中老鐵路為例 報告出品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精選報告 公眾 科技學派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自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十週年至今,中國與亚细安持續攜手打造 一帶一路 合作的東南亞樣板。2021 年 12 月,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是 一帶一路 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