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落後處境今非昔比,合資車企集體轉運

2023-07-27 03:28:59 字數 2973 閱讀 4974

繼豐田、三菱之後,奧迪也宣布與自主品牌深度合作,引進後者新能源技術。縱有造車積澱深厚種種標榜的優勢,合資企業也開始承認,在中國洶湧的電動化浪潮中,他們已敗下陣來,從昔日對自主品牌做技術匯入的師傅,變身為向前者學習的徒弟。

落敗的不只是新能源汽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合資品牌幾乎全部遭遇銷量下滑。在自主品牌潛心多年研究的插電混動技術面前,合資品牌拿手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已經不值得追捧,連日系擅長的油電混動技術也不香了。

即便如此,合資品牌還沉浸在跨國品牌光環下,不肯放下身段,推出足以擠走自主競品的**,更是讓其接連失去陣地。

新能源、燃油車皆失守

近日,有訊息稱,奧迪將採購上汽智已旗下電動化平台,來提速自己的電動化產品開發程序。

這已不是自主品牌第一次對合作跨國車企“技術賦能”。更早推出的豐田純電車bz4x, 三電系統都來自比亞迪,被戲稱為“比亞迪海豹換殼”。廣汽三菱旗下阿圖柯是與廣汽埃安“聯合開發”,原型車便是埃安v。

放眼望去,合資品牌確實在中國還沒有推出叫座的新能源車。大眾id系列三款車合計月銷破萬,都能拿來作為可炫耀的成績。實際上,哪怕單款車月銷破萬,也進不了中國新能源銷量排行榜前15。

儘管比起自主品牌銷量拿不出手,id系列也確為國內目前最為暢銷的合資新能源車。

在新能源領域,被自主品牌吊打的合資車企,在燃油車領域也沒有了昔日風光。2023年至今,已有6個合資品牌以不同形式退出中國。

法系相關的東風雷諾、廣菲克、長安psa已經關停,神龍汽車也從曾經的60萬級年銷量跌落到不足15萬輛。

韓系和美系車企近況也岌岌可危。東風悅達起亞被東風集團倒賣股份,變為“悅達起亞”。北京現代從曾經的百萬年銷,到2023年年銷不足30萬。

另一曾經年銷接近百萬的長安福特,最近一年年銷也淪落到25萬,與此同時,還深陷大裁員風波。福特總裁吉姆·法利更是公開表示,在華不再重度投入主流市場搏殺,聚焦至商用車等領域。

連在全球都頗為強勢的日系和德系在華也悉數下行。今年前6月,日產中國銷量下滑24%,本田中國降幅也達到20%,豐田近況稍好,同比減少2.8%。而在2023年至2023年間,“雙田”在華一直是逆勢增長的典範。

輪流稱霸多年中國車市的南北大眾,也沒了昔日風光。去年,一汽大眾銷量就輸給比亞迪,失去衛冕三年的冠軍之位。

今年前6月,一汽大眾總銷量下滑1.1%,同門上汽大眾跌幅更明顯,同期共下滑12.4%,銷量還不及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居銷量排行榜第六位。

技術落伍卻售價頗高

曾經充當引進技術一方的合資企業,早已不是技術先進的代表,甚至比起自主品牌還遜一籌。

7月12日,一封廣汽三菱的停產裁員通知,讓流傳了近三個月三菱退出中國市場的訊息,再度發酵。因經營陷入困境,廣汽三菱宣布停產。

人們所不知的是,三菱發動機曾被稱為“國產車教父”。曾經,三菱憑藉皮實耐用、維修方便等優勢,成了諸多自主品牌發動機的首選,比亞迪、長城、吉利都曾使用過三菱發動機。

然而,在自主品牌爭相推出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之時,三菱仍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就顯得不思進取。後者熱效率不僅未顯著提公升,在不更新時,油耗高、動力弱等缺點尤為凸顯。

莫說是三菱,就連2023年的全球銷冠豐田,在中國也逐漸失去“技術先進”光環。

2023年至2023年間,豐田憑藉省油、可靠性高的優勢,在下滑的中國車市中仍然保持增長。然而,這一局面被以仿造豐田起家的比亞迪打破。

2023年,比亞迪dm-i車型憑藉節油、動力強、平順性佳等優點開啟市場。論省油,屬插電混動的比亞迪dm-i技術可將百公里油耗降至3.8l,而豐田油電混動技術百公里油耗最低也要4.2l。與此同時,不同於豐田以油驅動的油電混動車,比亞迪插電混動技術靠電驅動,有著更為靜謐等電動車優點。

今年2月,比亞迪宣布“油電同價”,將秦plus dm-i起售價降到9.98萬,更是分流走以省油為賣點的豐田卡羅拉、日產軒逸的市場。

偏高的定價讓合資車企自食苦果。縱使在燃油經濟性、產品力方面都不如對手,和比亞迪秦dm-i相比,豐田油電混動卡羅拉起售價仍貴出1萬元。與比亞迪秦一樣同為電驅,比起上代產品力有所提公升的日產電驅版軒逸,起售價則要比前者高出近4萬元。

後知後覺應對緩慢

因引進車型只能奉行“拿來主義”,將外方已有車型引入中國,合資車企中車型偏少,更新緩慢者不少在少數。

前述提到的廣汽三菱在售車型僅有勁炫ask、奕歌、歐藍德、阿圖柯、l200五款車,銷量擔當歐藍德更是國產七年後才真正換代。 長安福特也曾經經歷過35個月未有新產品發售。東風日產主銷suv奇駿也曾在華六年未換代。2023年前,軒逸雖曾經歷多次換代,但本質上只是針對原有的技術問題做補丁,未展現有突破性的新技術。

在華缺乏研發部門,“大頭朝外”的合資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新趨向、中國消費者湧現的新需求常常後知後覺,響應中國市場總是慢半拍。

2023年,中國以插電混動為主的電驅車型開始迸發,相關技術積澱最深的比亞迪當年銷量同比增長75%。但直到2023年,東風日產才大舉引入電驅車型,廣汽本田才推出特供中國市場的插電混動版雅閣。

而一些新興車企,更是通過將消費者需求細化,銷量異軍突起,理想就是典型代表。作為針對自駕遊的中大型suv,理想l系列車型車內有20餘處收納空間,可將所有座椅放倒變為雙人床。定位與之相似的豐田漢蘭達和大眾攬巡卻只是簡單引入全球車,車內完全沒有根據國人使用場景打造的細節設計。

究其原因,合資車企內部也飽受官僚主義困擾,引入哪些車型、如何定價、如何國產化改造,都要走流程,經過股東雙方博弈。其做決策的效率明顯不及自主品牌,發現問題後轉向也較緩慢。

lmc汽車諮詢***上海)總經理曾志凌對《車圈紀事》坦言:“合資車企在中國的工廠只有生產功能,並沒有對未來產品研發功能。這樣的組織架構,導致它對中國市場的反應相對遲鈍。等它想要做出行動時,已經是市場明顯下滑的時候。”

華為晶元技術落後多年,高通不懼!觀望嗎?

導語 在數碼領域,猶如探險家探索未知的領域,華為mate 60系列的問世如同一座神秘大陸的揭幕。這其中,最讓人矚目的焦點莫過於那顆自研發的晶元。隨著 和使用者的不懈解析,乙個令人好奇的未來逐漸揭開面紗。但是,這是否會威脅到高通的市場地位?華為的晶元產能又會是多少?讓我們深入 這一數字世界的新篇章。正...

烏軍坦克技術落後,面對俄軍無力反抗,如何突破困境?

最近,烏軍集中兵力發起進攻的失敗使得他們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這一失敗不僅使烏克蘭軍隊遭遇困境,也使人們開始思考為什麼烏軍無法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優勢。導致這一困境的原因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俄羅斯針對烏克蘭軍隊不斷公升級反坦克 的裝備,使得烏軍過去的裝甲突擊戰術失去了實效性。這使得烏軍在戰場上面對俄...

技術落後就得挨打,中國曾經的龍頭企業,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導語 在蒸汽時代的衝擊下,錦綸堂等傳統手工業者陷入了困境。新興絲織技術的崛起引發了一場關於蒸汽織機的爭議,民眾對其充滿了懷疑和恐懼。然而,蒸汽機並非禍害,而是為工業革命帶來的機遇之一。本文將帶您穿越時光,深入了解這段舊時光影中的故事,以及類似情節在其他行業中的反思。新興絲織技術的衝擊。蒸汽機被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