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到三國鼎立,幾點原因分析

2023-07-22 13:34:58 字數 1300 閱讀 4771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高祖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到曹丕篡漢,漢朝滅亡,歷經 405 年。再到後來劉備、孫權相繼稱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那好好的東漢為什麼演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十長侍作亂。

圍繞《三國演義》講,「十常侍」指的是十個做「中常侍」的太監,「中常侍」是官職。

東漢之前由皇帝身邊的近臣擔任,東漢初期由宦官擔任。常年在皇帝身邊,負責傳達詔令和掌理文書,所以權利極大。哪怕大將軍,也不敢小瞧這幾個人。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個大**,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就是因為認了乙個歷任四朝的宦官當乾爹。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常在皇帝身邊做事,並非易事。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功底」,否則哪天一句話惹皇上不高興,就「咔嚓」了。

可這幾個人「功底」太深了,在皇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受他們影響,皇上基本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決斷總會受宦官的影響,**皆由宦官任用。

這就是我們知道的十常侍作亂,禍亂宮廷,各地**效仿。因此發生了一件大事——黃巾起義。

2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標緻著三國故事的開始,它雖然沒有推翻東漢政權,但它是最大的導火索。

百姓本就對東漢政權不滿,只是缺少帶頭人,把他們擰成一股力量,對抗朝廷。這時張角的出現,百姓紛紛附和,這也說明了政權的腐敗。

黃巾軍日益壯大,朝廷難以抵擋,皇上召集文武群臣和十長侍商量對策,最後出了乙個餿主意——權利下放。地方大員可以自己組建勢力,招兵買馬打黃巾。

權利下放容易收回難,人人有了自己的勢力,導致雖然黃巾起義失敗,後來群雄割據的局面,這對東漢可是傷筋動骨的損傷。

3 三根支柱垮台。

黃巾起義暫時告一段落,此次起義不是無故發生,歸根結底是東漢王朝內部腐敗、權力鬥爭所導致。但是通過這次起義,各地諸侯已經蠢蠢欲動,希望通過權力鬥爭分得更大的蛋糕。

再說回宮廷內部鬥爭。

東漢帝國三根支柱:外戚、宦官、士族。外戚和宦官是對頭,士族相對獨立,但又相互制約,所以漢靈帝去世前,還能勉強維持乙個平衡狀態,當漢靈帝去世後,平衡被打破了,皇宮內部暗流湧動。

互相猜測,各懷鬼胎。導致張讓殺何進,外戚集團垮台,袁紹殺宦官,宦官集團垮台,董卓進京接管政權,士族集團垮台。

三大集團相繼覆滅,這裡面少不了袁紹的功勞,自此天下大亂,東漢名存實亡,這就是三國故事的開端,也是走向三國鼎立的起點。

三國殺 謀攻篇爛到流湯,設計師玩過三國殺嗎?

三國殺 謀攻篇爛到流湯,設計師玩過三國殺嗎?去年三國殺始計篇擴充套件包,出了一堆低能精品和撈比史詩,精品主打乙個噁心自己噁心隊友逗樂對面,就許靖向寵劉巴這種若智技能,有一點整出來噁心人的必要嗎,這不純純的蜀黑啊?孫邵更是創造了1個將改10版技能的橫跳巔峰,眾所周知當時測試服就三件事,出新將 出新 改...

三國梟雄曹操的故事

曹操 權謀智者,輝煌一時。曹操,字孟德,是中國三國時期的傑出政治家 軍事家。他精明睿智,才智出眾,成為了那個亂世中的一顆璀璨明星。曹操以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戰略,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歷史傳奇。曹操早年居於鄉野,已顯其深思熟慮之才。他自幼聰慧,好學不倦,精通經史,文思敏捷。在曹操眼中,政治和軍事緊密相連...

東亞三國努力扭轉少子化

東亞三國相繼進入少子化,最近進入該趨勢的是中國,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出生人口數量三連降,今年更是跌破了800萬。自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年度人口資料以來,人口負增長 已經成為持續性熱門話題。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