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輸贏遊戲正在悄悄破壞你的親子關係

2023-07-20 20:31:26 字數 2255 閱讀 7669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往往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家長總是以一種絕對的優勢碾壓孩子。因為孩子需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附父母,這無意中造成了一種不對等的關係。雙方一旦有出現分歧,父母總是贏的一方,輸贏遊戲也就成了親子關係中的常態。

我們經常會聽父母說一些這樣的話:「我數123,你再不來吃飯,今天你就沒有飯吃了。」「你要是敢走出這個家門一步,以後你就不要再回來了。」「你是翅膀長硬了是吧?老子的話你也敢不聽?」「你這麼不聽話,以後不要再叫我媽媽了。」

這樣的話一旦出口,就必定有一方贏一方輸。要麼父母贏,孩子憋著一口氣,乖乖就範;要麼孩子癮,家長無奈妥協。

在傳統的親子關係中,這種輸贏遊戲更是根深蒂固。由這種思想主導養育的孩子,一般長大後性格都比較溫順,特別是女孩子。男孩子則叛逆的多。

如果父母意識到「非輸即贏」的模式,不但損害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也極為不利,就要從輸贏遊戲中主動撤離出來。有一位智慧型的母親,她就是這樣做的。

佩里帶著三歲的女兒弗洛,去附近的一家超市購物。弗洛去的時候開開心心,堅持不要坐車,要走路去。可當在超市購完物出來,弗洛一屁股坐在了台階上,她不想再走了。

佩里一看,心裡的火氣「騰地」一下就上來了,因為她非常地累,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家裡,然後把東西一扔,躺在床上休息。

可看見弗洛坐在台階上,一副根本就不想走路的表情,佩里知道,她想快速回家的願望不能實現了。她想,自己作為乙個成年人,逛了這麼久的超市,也感覺非常地累,更何況是三歲的孩子。所以她的火氣慢慢下去了,她想,晚點回家也沒關係。

佩里把東西放在地上,然後走到女兒身邊蹲下來,只見弗洛正專心致志地在看螞蟻,螞蟻從地縫中進去,又出來,進去,又出來。

佩里陪著女兒,靜靜地看著。這時乙個老者走過來,他對佩里說:「怎麼?你又輸了?」

佩里知道,老者的意思是說,她又對女兒妥協了。可見,在大多數人的心裡,父母與孩子,總是糾纏在意志之爭裡。

佩里不想反駁老者,不想跟他解釋「我們是母女同樂,我們之間不分輸贏。」她只是微笑著對他說:「我們母女倆在看螞蟻。」沒過多久,老人走了,螞蟻也走了,弗洛站起來說:「媽媽,我們回家吧。」

矛盾就這樣輕鬆地化解了。如果佩里當時看到弗洛不願走,跟她講道理,「親愛的,是你自己說要走路不要開車的,你就要堅持下去,一下子就可以到家了。」要不就威脅:「你走不走?不走我就走了。」或者利誘:「寶貝,快點走,到家就給你吃你最想吃的冰激凌。」

威逼利誘,或許可以達到目的,但不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贏了,讓孩子成為「輸家」「失敗者」,都不是養育孩子的目的。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學會,以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他人,對待這個世界。

輸贏遊戲中,父母若是堅持非贏不可,最後的結果是沒有贏家。

2023年4月,上海13歲的女孩萌萌(化名),從17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她給她的母親留下了一封遺書:「媽媽,你贏了,我把命還給你。」就這一句話,足以讓母親遺恨終生。也可以想象,當時的萌萌是多麼地絕望,母親太強大,自己根本無法抵抗,只能以這種決絕的方式去解決。

從萌萌這份遺書中可以看出,她的母親平時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就算孩子不走絕路,她以後對待別人,很有可能就會複製母親的行為,從乙個「順從者」變成乙個「支配者」。

處在「輸贏遊戲」中的孩子,會有憤怒、羞恥的壞情緒,久而久之,這樣的情緒如果向內轉向自我,就容易導致抑鬱。如果向外轉向外界,就容易導致***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放棄輸贏之爭。

出現矛盾或發生分歧時,家長可以採取當下可行的方式去解決,而不要擔心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比如我們看到孩子寫作業時玩鉛筆,就會擔心他以後會成為乙個沒有專注力的人;看到孩子學了兩天書法就想放棄,就會擔心孩子以後會成為乙個半途而廢的人。所有這些,都不是基於當下去考慮,而是基於幻想。拋開這些負面的幻想,專心解決當下的問題,家長的心態就會更平和。

父母與子女,是彼此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人。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不是對立的。我們都希望能獲得滿足,而不是失落,我們都想好好相處,行為得體。所以,放棄輸贏遊戲。

願父母與孩子,成為同行者,彼此影響,共同成長。

遊戲詐騙套路深,一不小心就“入坑”

網路遊戲肯定是非常好玩的。所以不少人深度沉迷。更有人為了提公升遊戲體驗 不惜下血本 氪金 購買各種遊戲點卡和裝備。但這些 不菲的點卡 裝備 對於那些收入不高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種 甜蜜的負擔 更有 無孔不入。將 伸向網遊 令不少遊戲玩家被騙。損失慘重。案例回顧 2023年2月,江蘇鎮江公安從本地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