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陶瓷修復師 金繕修復體驗課!火熱招募中

2023-07-26 23:08:52 字數 2891 閱讀 8841

器以載道,器以盛情。

陶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象徵,每一件瓷器都承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記憶。

器如人生,人生如器。

修復代表一種惜物的態度,每一塊碎片、每一處裂痕都應當被珍視。

修復不僅是修補破損,更是歷史文脈與美學價值的延續。

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小小陶瓷修復師】陶瓷修復體驗課

正在招募中……

在這裡,你將親手體驗陶瓷修復技藝,化殘為美,體悟金繕惜物之心,開啟一場寓教於樂的非遺研學之旅!

陶瓷的前世今生

在這裡讀懂中國(china)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早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其中人面魚紋陶盆就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彩陶。

人面魚紋彩陶盆。

隨著時間的推移,直到東漢末年,完成了從陶到瓷的過渡。陶瓷曾是王公貴冑的奢侈品,現在更是百姓的日用品。這件《青花鬥彩冬瓜瓶》是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施於人設計製作,作品將青花、紅綵、綠彩、黃彩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生機盎然、瓜瓞綿綿的美好景象。

青花鬥彩冬瓜瓶》施於人設計製作。

現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陶瓷更是人們承載記憶,表達文學藝術的一種方式。《紅樓十二釵之林黛玉、薛寶釵》作者為“南方瓷塑學派”的領軍人物——陳鐘鳴。人物取材《紅樓夢》中十二金釵,林黛玉敏感細緻,多愁善感,薛寶釵隨分從時,藏愚守拙,均透過神態飾物衣裝等細節,將人物特點細膩地展現出來,讓文學經典《紅樓夢》作為另一種形式傳承下去。

紅樓十二釵之林黛玉、薛寶釵》陳鐘鳴。

現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作為和“中國”(china)同名的瓷器(china)更是中國人的精神象徵。比如這件《青花“梅蘭竹菊”瓶》,就用青花在瓶身處繪製了梅蘭竹菊四種植物。而梅蘭竹菊被人們稱之為“四君子”,分別象徵著傲、幽、堅、淡四種品質,表達的是中國人特有的精神。

青花“梅蘭竹菊”瓶》 陸如製作。

現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小學員們將跟隨研學導師的帶領,近距離走進展廳,了解陶瓷展品的前世今生。課堂中還將貫穿趣味尋寶小遊戲,學員們在參觀中完成研學手冊中的互動任務,學習非遺技藝、領悟工匠精神,寓教於樂、開心成長。

走進展廳,聆聽導師的精彩課程。

體驗陶瓷修復技藝

器為人所用,每一件器物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承載著所用之人不同的情感,在經年累月的磨損中,瓷器有了裂紋,木器有了斷痕,白玉成了碎片,紫砂碾為破瓦,像歲月本身,總有一些缺裂的溝壑。從事陶瓷修復之人,便是這歲月溝壑中的縫補師,一來修物,二來繕心。

所謂“大巧若拙,打工無痕”,匠人如何修復這些脆弱的藝術珍品呢?

古陶瓷修復必須精雕細琢,一條看似簡單的青花線條,在修復過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 整個修復過程包括拆卸、清洗、補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舊等多個步驟。

本次陶瓷修復課堂選擇的瓷器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清代《陶說》裡有記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這裡的五彩指的是鬥彩,而酒杯當中以雞缸杯最為精美,是成化朝瓷器中的精品。因此,雞缸杯歷來被世人追捧,更被不斷模仿,是世界瓷器歷史上被仿製最多的瓷器之一。

在課堂上,我們了解古陶瓷修復的意義,體驗陶瓷修復的工序,學習修復成果鑑賞方法。親自動手將原本破碎的瓷器重新粘合,並以金繕工藝在缺陷表面裝飾。

整理殘片。固定殘片。

黏合殘片。描金工藝。

成品展示。在這裡,你將會親手觸控歷史的痕跡,聆聽歷史的故事,並通過修復古代瓷器,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匠人的精湛技藝。親手把破碎的器物一點點修繕、裝飾,直到能重新使用,是乙個非常美妙的過程。

親子共同完成陶瓷修復。

完成啦!陶瓷修復成果展示。

活動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