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蔣中正會說國軍連日軍都不如?

2023-07-23 15:35:54 字數 4300 閱讀 7451

猶記台灣的一位教授曾說過乙個故事,當年考上大學的大專生們,都要上成功嶺受訓,但一群文弱書生光是提槍衝鋒已精疲力盡,遑論要精準打靶。當他們雙手費力地將步槍上膛時,士官長早已帥氣地單手結束上膛。當這群書生們普遍懷疑自己能否上戰場時,士官長給了肯定的答桉:「可以,你們都可以打戰,因為你們懂什麼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假如每個人都像士官長一樣威猛,自然最好,但是部隊的戰力堅強與否,往往不是由單兵的作戰能力決定,而是取決於部隊能否「聽話」與「懂事」,亦即部隊的整體是否有足夠的知識量(懂事)與共通語言(聽話)。例如相同知識水平的軍隊,自然強於程度參差的隊伍。至於系出同源的部隊,因為有共同的背景,指揮起來自然省力、戰力易於發揮。這也反應了為何著名將領多有自己的「嫡系部隊」。

然而,嫡系部隊往往也成為「軍隊國家化」的障礙。**通常能自由調動由**軍校培育或招收的軍人,但地方派系私自組成的軍隊,往往難以控制。在戰場排程上,**軍與地方軍必須協同作戰時,便容易造成地方與**的衝突。

抗戰前期的**概況

故事的起點,要從2023年開始說起。彼時北洋**主政(1913-1928),國內軍閥割據,四處戰亂,軍事人才需求因應而生。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的周雁濱回到中國求職,欲歸鄉報國,卻無法謀得一官半職,他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不通,他自言初次謀職時「必須先學廣府的語言,後來到其他省份,還要學其他的各種方言」。離開家鄉卻像是到了國外,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這是周雁濱的感概,也反應出當時外人難以打入「地方」的困境。

所幸,周雁濱後來入蔣介石麾下服務,不負所學,以其不過20年的軍旅生涯,於2023年公升任少將。周雁濱晉公升速度之快,可謂官運亨通。根據2023年的統計,陸軍的高階將領大多在50歲以下,更有少數30至40歲的總司令與軍長。這是**以來,長年戰亂導致軍官在得到完整歷練前,便匆匆公升官之故。

軍官們晉公升速度之快,直接導致多數**素質和其階級、職務成反比,這點就連抗戰後期先後來華的美國參謀長史迪威與魏德邁均有反應,就連蔣介石本人也承認,直指**不如日軍,「我們作總司令的,只比得人家乙個團長,我們的軍長、師長,只得上人家乙個營長和連長」。

除上述公升遷過速的緣故以外,當時軍官基礎教育不足與背景溷亂也是一大問題。直到八年抗戰前夕(1936),*的高階指揮官(將級軍官)大部分來自清末成立的保定軍校(約 31%)和地方軍校或出身行伍(約 31%),剩下的則來自陸軍大學(約17%)和少數的留學軍官(約 12%)。出身**的黃埔軍校人數則更少(7%)。

當時**唯一能仰賴的高階將領培養機構是陸軍大學,但畢業人數有限,直到抗戰結束也不過培養 2,100人左右,在500萬**裡,可謂杯水車薪。再者,陸軍大學著眼的是以「師」為主的戰術,對於協調大軍作戰的課程幾乎付之闕如,遑***經濟、心理層面等更複雜的戰略研究,更難與日軍高階參謀抗衡。

而廣為人知的黃埔軍校則是在2023年保定軍校停辦和抗戰時間拉長後,才慢慢取得中流砥柱的地位。根據抗戰末期統計(1944),*將級軍官出身黃埔的人數高達35%,而保定畢業者僅剩8%。至此,**終於能掌握大多數的**高階將領。然而在戰前黃埔軍校礙於戰亂頻繁,訓練並不紮實,專業技能有限,亦是硬傷。相較同一時期的日軍早已建立全國統一的軍事參謀制度,以及完整的軍事訓練標準流程。無怪乎蔣介石批評**不如日軍。

*將領的學問和能力普遍不如日軍固然屬實,但也不能全歸咎於教育體系,制度不健全也是肇因。首先,當時的軍警職責區分不清,導致部隊除駐防與訓練外,尚須分神管理治安;人事與軍需制度不全面,主官常需擔憂籌措補給,無法專心於統籌部隊。其次,軍事參謀制度不完善,指揮官常需親力親為,即便有陸軍大學培育參謀人才,但隨著戰事擴大,根本緩不濟急。又有不少司令部參謀是透過主官的私人關係,聘用落伍軍人或不習軍事的文人(親友)擔任。

更令人擔憂的是,直到抗戰末期,不少地方軍隊仍未有完善的參謀制度,還以「認識字的作參謀,不識字的作副官」的方法分配任務,即便識字,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地圖。什麼沙盤教育、具體的作戰計畫,乃至於作戰命令等全都沒有,這也是導致**戰力總是無法發揮的重要原因。

平心而論,**指揮官也不乏傑出人物,可惜這些將領,不一定受到重用,又因派系問題互相傾軋,以致於未能建立起良好的高階指揮階層。追根究柢,造成**素質差異的原因,除上述的教育問題外,抗戰時期的公升遷、獎懲等人事制度是否能有效激勵或約束人心,恐怕也脫不了關係。

軍隊國家化的實踐與困難

自國民革命軍成立以來,連年征戰,奪取戰功機會多,公升遷容易。幹部公升遷過速,導致的是中下層軍官缺乏與高層軍官年輕化,促**事阻塞。**為紓緩此一現象,除增開將官缺額外,也開始強調「停年」:意即年資未滿無法公升官,以此慢慢建立起一套嚴謹的軍官公升遷制度。

有了公升遷標準後,「調補制度」也由**實施,以利軍官實務能力的培養。讓**訓練出來的軍官可透過轉任各項職務歷練,健全自身能力,也彌補軍校訓練不足之處。調補制度還可以避免軍官於同一單位任職過久,造成怠惰鬆懈,或產生「私家軍」的流弊。然而,在實際操作上仍難以落實,因為各部隊主官往往為應付戰時的人才匱乏,會私下以較高的待遇挽留人才,以致同一資歷卻可能有相差極大的薪俸。該文化嚴重造成**調補上的困擾。

下級軍官狀況則更糟,由於部隊的「就業市場」多是倚靠親友轉介,下級軍官與士兵若打聽到待遇更好的部隊,往往就藉故逃兵,轉換部隊。部隊為了討好「老兵」,怕其逃跑,在軍法執行上往往是重重舉起、輕輕放下。上層軍官則是礙於「無人可用」的窘境,「撤職留任」讓其戴罪立功的狀況,屢見不鮮。這類逃兵問題也是導致部隊下層的調補制度,無法徹底實施的原因之一。

面對人事上的種種困難,**為求政令能夠落實執行,不斷地將黃埔系幹部派至地方部隊,或收編、拉攏地方軍系領袖,或利用新編與混編的方法將部隊所有權**化。但是地方派系也不是省油的燈,部分部隊寧願軍隊保持「破破爛爛」,也不願意接受**的收編。由地方派系掌控的軍隊面對**空降而來的幹部,則是給個虛職或是孤立、歧視該員。面對**收買的拉攏,地方派系領袖往往是暗中抽去「懷有貳心」將領的兵權。失了底氣的將領自然不敢作亂。

話雖如此,**在**化的努力上,還是展現一定的成果。直到戰後,**已能掌握四分之叄的軍隊。在這華麗的數字背後,是**嫡系部隊配發全國的成果,不過也間接導致**的嫡系部隊被分散,降低了抗戰部隊的實力。從地方的角度來看,抗戰期間地方部隊始終擔憂著被**或**軍併吞,這也促使了地方派系始終有著「儲存實力」的想法,在部隊的調動上處處保留,卻也因此加深地方派系與**的不互信,陷入惡性迴圈中。

誠然,強摘的果實不會甜。戰後的國共內戰,**與地方派系的統合矛盾,導致戰略上,各軍排程上難以相互配合,再者,**雖然大量的改編並吸納地方部隊,卻未能成功改造。中共透過自己的政治教育與管教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遠較**成功地改造「雜牌」部隊。在這一來一往中,**戰力大幅削減,終至 1949 年的全面潰敗。戰後的**重建,誠屬另一議題,但翻閱蔣介石來台後的訓詞,可見不少對於軍事教育與人事制度的檢討,足見**高層對該問題的重視。

抗戰時期的**人事制度看似由**統一,且對於任免、公升遷、調補各項法令多師法德、日,規則縝密。然而人事制度的樹立,並非單純的制度問題,難與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切割。

#樂享週末分享吧#政治方面,礙於政治不穩定,導致**整體的員額控管與規劃無法落實。每年員額的退休、增補、公升遷,既然無法由**掌握,人事制度自然無法貫徹執行。

在社會與文化方面,當時中國仍是農業社會,傳統中國社會賴以聯絡的,不外乎「血緣、地緣、業緣」等關係。軍隊固然有現代化制度的框架,但在實務上仍無法擺脫人治大於法治的困境,尤其在戰爭末期,**待遇越發艱困(通貨膨脹、薪資不漲),公升遷管道堵塞,各種人事制度均難以維持。

戰場上能倚靠的除民族大義外,便是官兵感情的鏈結,以訴諸團結抗敵。各部隊為營造家庭氛圍,只能廣施恩惠、受過讓功,獎懲制度自然難以落實。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導致的弊端是人際關係網路一旦遭到破壞,該部隊戰力旋及瓦解。抗日名將湯恩伯即是例項,湯恩伯因應戰後的部隊整編,將抗戰時期親自督練的基本部隊改派為臨時抽調的合併部隊後,便未再打過一場勝戰,抗戰時期之英明神武付諸流水。

中**事機構自古以來便高度發展,然而卻多靠私人關係運作,故而大大削弱制度的機能。蔣中正掌權後後,欲以統一制度矯正國家部隊私有化的問題,正是矯正近代區域主義之失,同時也為軍隊的國家化奠定基礎。然而此舉卻往往造成地方與**的衝突,甚至是互相猜忌。

或許「聽話」是部隊能否運用的重要關鍵,但更重要的是,今天隨便換上一位士官說出同樣的話時,這群士兵是否一樣聽話恐怕才是重點,亦是軍隊國家化的價值核心。

為什麼今年的立秋會說早呢?2023年立秋的特點是什麼?

導讀 今年的立秋雖然在8月8日,但並不意味著酷熱結束 涼爽的秋季到來。為何今年的立秋說早呢?從交立秋的節點和農曆時間兩個角度解釋,今年立秋在凌晨2點22分41秒,屬於早立秋,並且在農曆六月廿二日,也屬於早秋立秋意味著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而今年的立秋有三個特點 六月立秋 早上立秋和母秋。但...

貧鈾彈是什麼?為什麼普京要用它來對付西方國家?

俄羅斯 普京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宣布了乙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說,如果英國和美國繼續向烏克蘭運送貧鈾彈,那麼俄羅斯也將不惜使用貧鈾彈來回應他們的挑釁。這番話無疑是對西方國家的一種強硬的警告,也是對當前緊張局勢的一種公升級。普京的這一決定反映了他對西方國家的不滿和失望。在過去的幾年裡,俄羅斯一直面臨著西方國...

東亞三國為什麼都不生了,原因真的是因為文化

東亞可以說是全球最神秘的地方,它不僅是個地理概念還是乙個文化概念,生活在這個地方的國家代表有中國,朝鮮,南韓,日本,由於朝鮮特殊原因不做解釋,自古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都屬於中國朝貢體系中的一員,無論是經濟和文化自古時候都是受到深遠影響,決定乙個民族乙個國家命運的恰恰是文化。出身社會的很多人應該都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