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降到1g以內就安全了嗎?還需要注意這四點

2023-07-24 20:46:58 字數 675 閱讀 9886

正常情況下,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0.15克,若尿蛋白定量超過0.15克,提示尿蛋白排洩量增多。尿蛋白排出增多多提示腎狀有病變。尿蛋白是判斷慢性腎臟疾病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之一二十四小時尿蛋白定量越高,說明腎臟損害也越嚴重。一般臨床上以尿蛋白定量小於一顆來衡量病情好轉的程度,那尿蛋白降到一顆以內就說明安全了嘛。尿蛋白低於一顆,說明尿蛋白排出的量並不是很多,疾病進展的速度不會很快,像慢這腎衰發展的速度也比較慢。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一顆,相對於大量蛋白尿而言,病情相對是輕的,安全性也是比較大的,那麼也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以下幾點,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阻止慢性腎衰的發生。

第一,預防感染。蛋白尿降到一g以內,說明病情是處於乙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放鬆警惕,一定要注意預防各種感染,因為感染是慢性腎臟病加重的乙個獨立的危險因素,預防感染是防止腎臟疾病進展的最好的措施。

第二,積極**。雖然蛋白尿比之前減少24小時,尿的埋定量在一顆以下,但是也不能放鬆**,還應該繼續鞏固**。鞏固**的目的是盡量使疾病處於乙個穩定的狀態,儘量減少疾病反覆的機會。

第三,穩定血壓。高血壓多與慢性腎臟病相犯,血壓控制不好可導致腎小球動脈血管內壓增高,加快向腎小球纖維化發展速度,造成腎小球硬化、腎小缺血、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功能衰竭。

第四,**基礎病。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以及狼瘡性腎炎等患者都存在基礎性疾病,所以應該積極的**基礎性疾病,這樣才能穩定病情,保護腎臟功能。

1G是美國發明的,但5G卻由中國引領,美國怎能不焦慮?

在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從1g到4g,美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起初,美國率先推出了1g技術,這是第一種可以進行移動通訊的技術,但在那個時候,移動 只能用來打 無法實現資料傳輸和網際網路訪問。隨著技術的進步,歐洲提出了2g技術,它在1g的基礎上實現了簡訊功能,並能夠進行基本的資料傳輸。隨後,美國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