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人文長精神 蘄春城管實施城市人文治理的探索與實踐

2023-07-27 18:39:35 字數 3907 閱讀 6473

城,因人而生,因業而旺,因文而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蘄春縣城管系統貫徹落實***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深刻把握新時代城市管理的核心要義,積極探索將人文思想融入城市治理之中,傳承人文根脈、培育人文精神、彰顯人文關懷,當好城市的“大管家”,做好文化的“傳播者”。

人文印記植沃土。

7月23日傍晚,微風不燥,暮色清朗。蘄春縣教授文化主題公園裡,人們三三兩兩,悠閒自在。

媽媽,他是誰?”小女孩站在一座青銅色的雕像前問。

他叫黃侃,我國近代非常有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國學大師,曾經在北京大學等很多大學當過教授。”媽媽驕傲地說,“他可是我們蘄春人咯。你想成為他一樣有本領的人嗎?”

嗯!”女孩眼裡閃著光。

加快口袋公園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開窗見綠、出門進園’需求,是**部門的重要責任,但一定要突出個性化、避免同質化。”4月18日,蘄春縣委、縣**主要領導同志調研在美麗城鄉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充分挖掘和展現蘄春歷史文化,賦予每乙個新建公園以獨立主題,讓它們成為蘄春人享受生活、記住鄉愁的重要基點。

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蘄春城管決定將面積約1.3萬㎡該地塊打造成“教授文化主題公園”,用以展示蘄春上千年來崇文重教的文化現象,揭開蘄春人書香為伴、耕讀傳家的遺傳密碼。

至6月底,該公園成功展現在廣大市民面前,名人雕塑、文化長廊、格言展牌、水墨燈箱等文化元素,通過蜿蜒曲折的園路串聯起來,與雷溪河旖旎風光互相呼應,實現了人文性、休閒性與實用性的有機統一。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文化遺產是城市悠久歷史內涵與深厚人文底蘊的最好見證。如何挖掘文化遺產,釋放文化基因,厚植文化沃土,延續城市文脈,凸顯城市獨特個性,增加歸屬感?近年來,蘄春城管在豐富城市人文印記上從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公園建設上,他們先後打造出以醫聖李時珍為主題的瀕湖公園、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法治公園、以蘄春四寶為主題的四寶公園;價值定位上,以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深層次挖掘具有蘄春精神內涵的中國教授縣崇文重教文化、醫聖李時珍懸壺濟世文化、《本草綱目》健康養生文化、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載體選擇上,無**園廣場、大街小巷、交通節點,還是戶外廣告、地標建築、城市家具,亦或建築圍擋、文化長廊、垃圾桶(箱),足之所至、眼之所及、心之所向,均能品味到具有蘄春歷史記憶的多彩文化。

我們蘄春,現在連街邊公廁的牆壁上都有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展示。以小空間推動大產業,城管人真是用心了。”深圳蘄春商會副會長游佳武在一次招商引資座談會上由衷讚嘆。

人文治理增福祉。

政之所向,民之所盼。

現代城市管理必須把服務人民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影響群眾生活質量的“髒、亂、差、堵、違”等實際問題,真正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堅實底盤。

此前,蘄春城管接到市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停車難、停車亂”問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高度關注。

停車小問題,治理大學問。如何盡快破解停車難題,是擺在蘄春城管人面前最突出、最迫切、最棘手的任務。

民生實事大於天,擼起袖子加油幹。該局聚焦“停車有位”,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決定通過新建一批、釋放一批、整治一批的方式增加停車位供給,先行緩解供需矛盾。

一年多來,他們聯合鎮村、企業、個體戶新建公共停車場(含臨時)17個,增加停車位875個;新施劃路內停車泊位2650個;打擊侵占公共空間行為,釋放停車位260個;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停車位821個;錯時開放80余家機關單位庭院停車位2000餘個。同時,還通過現場直播執法等形式加大交通法規宣傳力度,引導車主規範停車。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城區道路交通環境好多了。”蘄春城市形象觀察員、網路名人“七個桔兒”點讚說,“有了蘄春城管,漕河停車不太難。”

該局直屬大隊政治教導員李雄表示,我們按照“乙個城市乙個停車場”思路,快速推進智慧型停車系統建設,用現代化、市場化手段共享停車資源,破解停車難題。

實施城市人文治理,不是冰冷生硬的強制,而是溫暖有愛的互動;不是死搬硬套的條條框框,而是共同探尋的最大公約數;不是疏遠對立的彼此傷害,而是心心相印的共同締造。

6月初,湖北省住建廳通報漕河鎮南門畈社群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成效暗訪全省排名第7位,再次被評為全省先進村。社群黨委書記餘延江很開心:“縣里既然決定在我們這裡試點,我們就一定幹好。”

南門畈社群位於縣城北面,轄區面積2.2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9159人。試點工作啟動後,絕大部分居民都不配合,認為分類後還是混裝混運,沒意義,嫌麻煩。

為化解居民的牴觸情緒,縣垃圾治理辦公室、漕河鎮、南門畈社群和服務公司積極行動:組織20餘人的隊伍逐家逐戶上門宣傳,手把手指導分類;組建專業隊伍,加大社群全域清掃保潔力度,做到垃圾不落地,讓居民看得見變化;建立資訊系統,強化垃圾分類過程管理,對做得好的居民實行正面激勵,對做得差的針對性開展再宣傳。

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率從最初的30%不到攀公升到近90%,分類正確率也達到了85%以上,社群環衛保潔質量更是全城第一。

南門畈社群試點的成功,我個人認為,核心原因是幹部與居民實現了共情。”縣垃圾治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陳瑾分析,“我們正在將這套經驗複製到全縣,努力將蘄春縣打造成全省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縣。”

群眾思想通了,參與城市治理積極性業上來了。該縣城管局與社群聯合建設自產自銷臨時疏導點、專業市場,緩解佔道經營、流動經營等“老大難”問題;與商業綜合體、小區共建夜市聚集區,公升騰城市煙火;實行路段長每週巡街制度、下沉執法力量到街道,第一時間回應市民關切。

在4月中旬開展的黃岡市城鎮管理“百日攻堅”行動中,廣大市民紛紛響應,主動配合拆違達25萬平方公尺,城市形象迅速提公升,群眾拉著隊員的手說:“拆得好!”

人文關懷鑄品牌。

城市管理工作繁雜瑣碎、反覆性強,管理物件成分複雜、需求各異。如何教育、撫慰、激勵夾縫中生存的城市管理工作者負重而行、向陽而生,是考驗城管幹部職工的一門大學問。

2023年6月,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突襲鄂東大地,漕河城區持續高溫少雨,全城300多公頃綠化在炙烤中岌岌可危。

關鍵時刻,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澤明站了出來:“旱情不除,抗旱不止;大旱不退,我們不退。”

在隨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他科學排程、精心組織,身先士卒、衝在一線,帶領200餘名幹部職工放棄雙休,連續作戰,終於用汗水保住了滿城綠蔭,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抗旱保綠的豪邁戰歌。

城市治理需要注重人文關懷,這既體現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也體現在關心城市管理者的身心健康、人格尊嚴、價值追求和家庭幸福上,要悉心引導、精心呵護,真正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各項重大工作、專項工作結束後,對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通報,激發幹部職工比學趕超、幹事創業的激情;在婦女節、建軍節、環衛工人節和端午節、春節等節慶日開展關愛活動,傳遞大家庭的溫情,強化職工的歸屬感;建設高標準的職工活動中心,組織高規格的攝影比賽,開展高參與度的趣味體育運動會,撫慰幹部職工的心靈,提高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

2023年9月,在一場思想大討論之後,蘄春城管提出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全力打造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創新型、清廉型、文化型城管品牌。

最是書香能致遠。今年建黨節前夕,一期題為“沁潤翰墨書香,激揚火熱青春”的城管職工閱讀分享會如期舉行。該分享會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九棵松村黨委書記董振興 “無奮鬥,不青春” 的講座中火熱開場;隨後,四名年輕隊員逐個上台分享讀書體會,激勵本系統同齡人及早立志、立信、立規、立行,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職工閱讀分享會只是該局“文化城管”品牌建設的乙個側影。該局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創新型、清廉型城管品牌建設,也均在真槍實彈中有序推進,隊伍作風和形象在不斷磨礪中開始煥發出蓬勃力量和奪目光彩。

城管品牌戰略讓我心中有夢,眼裡有光,腳下有路。”隊員王嘯說,“單就城市管理而言,只要我們心中有責,眼中有人,手中有活,人民群眾那裡就有我們的好口碑!”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砥礪奮進、逐夢前行。

該縣生活垃圾治理經驗被湖北省長江高水平保護指揮部推介全省學習,河畔老年學校成為全省老幹部工作示範點,城市管理工作成效躍居全市前列,老幹支部被評為“全市示範黨支部”,環衛工人張國富被評為黃岡市“荊楚楷模”“道德模範”,王郡、駱又生、遊志偉、周君、王美清、張金林、付直林、饒立軍等40餘人被省、市、縣通報表揚。

民有呼、我有應”,“等不起、慢不得”,“晝無為、夜難寐”,堅持人文治理,下足“繡花功夫”,蘄陽大地呈現出安定、和美、向上的時代韻味。(通訊員汪立軍 特約通訊員陳鈺)

*:湖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