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生活的生命化書寫

2023-07-20 21:31:31 字數 2432 閱讀 5833

■ 周建江 撰文。

塵間•扉》散文集收錄了作者的21篇作品,跨越不同的題材領域,其中有對自己兒時童年生活的回憶,有對自己當下生活的記錄,有對自己獨立精神世界的表現。題材雖然有所不同,但特徵卻極為一致,生活色彩濃重是最突出的表現。

市井生活的展示是《塵間•扉》散文集得以獲取生活性和生命力的所在。整部散文集由21篇散文組成,其中有6篇是描寫市井生活中菜市場及餐飲店圖景的。明代文學家李開先有「真詩乃在民間」的感慨,說的就是好的文學作品來自民間的生活。那些真正展示民間百姓日常生活圖景與真諦的所在,正是來自百姓日常生活中各種型別的市場。這裡有「人聲鼎沸」的汕頭珠合菜市場,有廣州天河的石牌菜市場和穗園小區的菜市場,有石家莊專賣古玩舊貨的天光墟,有清源早市,還有山城的市場,不同的市場將百姓日常生活的軌跡聯絡起來,甚至將人們的人生軌跡聯絡起來,構建起日常生活的圖景和人生的圖景。

市場之所以能夠成為作品的重要內容,就在於它能夠承載起流動於其間的人群。在菜市場裡,「雜亂重疊的人頭,湧動著,裹挾著,一切都在向前。」在人聲嘈雜的混亂中,努力分辨著自己所尋找的攤位和所需要購買的物品,購物者在摩肩接踵的行進中心靈得到很好的釋放與舒緩。不論是賣家渴求得到光顧的眼神,還是買家過而不顧的腳步,都在一種看似不協調的狀態中構成一幅協調的畫面,買賣雙方都得到自己的自由。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託舉起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實現彼此之間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在《修鞋匠的幾個鏡頭》作品中,作者因為修鞋的緣故而與修鞋攤主發生了長時間的交集,從最初認識時的打量,「她的攤位在地鐵口,靠邊某高校的門口,處於繁華的商業區,背靠著住宅小區的圍欄。」到經常光顧攤位,「一次以後,我需要的東西基本上就是給她做了。」再到之後與修鞋攤主家常話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從陌生交流開始,就是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進行著,進而成為自己生活的重要內容,把對方的存在當作自己存在的一部分。

以《人聲和物質的交匯》作品中的賣魚「阿龍」為例。從下午4點鐘將自己的海貨提到路邊擺攤開始,到之後乙個女人的出現,再到攤位上賣魚的「阿龍」,不經意的邂逅之後,彼此之間有10多年的交流,「友情」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產生著,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正是在這種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賣貨人可以和買貨人拉扯家常,彼此間沒有陌生感和抗拒感,人性的溫暖被展現出來。市場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好平台,從各自的尋覓和獲得中得到彼此心靈的滿足。

需要指出的是,作品沒有停留在展示生活本身上面,而是深入世間各種人的精神世界上。還是以菜市場為例,售賣者和購買者彼此之間的地位是不均等的。有時看上去是賣者的主場,例如在路邊設攤賣海鮮時被瘋狂的家庭主婦所包圍的阿龍,例如在市場門口推著自行車售賣巴浪魚飯和麻葉蘿蔔的小女孩。此時阿龍和小女孩是主角,他(她)必須應對各種型別顧客的瘋狂,在意對方的存在,畢竟顧客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但更多的場合下,售賣者和購買者之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尤其是供求關係不對等的情況下,售賣者們眼巴巴渴求光顧的目光是如此的可憐,「在她那裡,把今年的貨賣掉,就是她的生活,是她的全部。」

購買物品是買者生活的一部分,售出貨物則是賣者生存的全部。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售賣者也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情景,例如修鞋的女攤主,在兒女們都成長起來之後,做生意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熱情了,能推掉的活兒則推掉。現在的她,修鞋工作只不過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存的全部問題了。再以後,連攤位也沒有了。

市井生活的展現讓作品火熱起來,充滿了人世間濃濃的生活百態味道。乙個人從年輕走到中年,再到老年,生活的形式和態度在不斷地變化。在這個層面上,作品充滿了濃郁的人文關懷的格調。正像作品評論修鞋女攤主的生活那樣,「他們勞碌半生,希望能歇息,人大多如此。」也正像作品展示自己的人文關懷那樣,「我為看到了某些熟人般的小販而心裡暖意頓生。」並不去在意那些「熟人般的小販」是否還認得自己。讓生活填充進些暖意是作品具有生活性和生命力的所在。這種具有濃濃生活品味的人生格調,使得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外面,風雨飄搖,我的靈魂也跌跌撞撞,從那個屋裡突然撞入此刻的時空。」這一小段文字完美地詮釋了《塵間•扉》散文及所擁有的一切,尤其是作者的思想精神的時空。

本文作者系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塵間•扉》作者:鄞珊。

鄞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二級作家;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畫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作品》雜誌社編輯,廣州畫院特聘畫家。出版《日光底下》《畫•嶺南》《草根紙上的流年》《刀耕墨旅》《雁飛時》《天籟跫音》《閒茶逸致》等7部。

從事非虛構散文創作,作品發表於《散文》《時代文學》《廣州文藝》《羊城晚報》等,被《散文選刊》《讀者》《作家文摘》等**。散文獲得第三屆三毛散文獎大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五屆「九江龍」散文獎等;散文集《草根紙上的流年》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供稿 | 楊映瑜 編輯 | 梁醒吾** 羊城晚報出版社。

品味生活,尋找生命的意義 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著不同的目標,奔波在成功的道路上。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功成名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此放棄追求,因為生命的意義就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早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你是否曾在這縷陽光中感受到生命的新生?午後,一杯清茶放在桌邊,你是否曾在這杯茶的香氣...

底層人群的生命覺醒,沒有創造生活的能力,只有受委屈的命

生而為人,我們都會走向同乙個終點 死亡。然而,誰也不願輕易赴死,我們都想活出個人樣,獲得更多的生命體驗。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大才 小才,還是庸才,都在竭盡所能地奮鬥著,以彰顯自己的存在。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有些人活得人不人鬼不鬼,他們不知道自己何時就離開這個世界,這種不確定性使得他們感到疲憊和無助。...

探索生命的意義 如何過出有意義的生活

人生是乙個充滿了瞬息萬變和無盡可能的旅程,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無論是在個人成長 人際關係還是事業發展方面,我們都追求著更加有意義的生活。那麼,如何過出有意義的生活呢?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意義是個人主觀感受,每個人對生活的看法和價值觀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反思自己的興趣 價值觀和激情,我們可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