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護與活化公益專案 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07-25 01:57:07 字數 1340 閱讀 5395

為了加強古籍保護與活化,促進古籍事業繁榮發展,同時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3年7月21日,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會和位元組跳動共同啟動了“古籍保護與活化公益專案”。這個專案旨在通過科技手段和創新模式,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我國豐富的古籍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續發展。

背景介紹。我國擁有著豐富的古籍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哲學、科技等多個方面的珍貴文獻。然而,由於時間、環境、人為等多種因素,許多古籍都面臨著損壞和遺失的風險。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文獻,同時讓它們更好地服務於現代社會,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會和位元組跳動共同發起了這個公益專案。

專案目標。促進古籍的修復和保護:通過科技手段,如數位化掃瞄、修復和保護技術,對古籍進行搶救性保護和修復,延長其使用壽命。

推動古籍的數位化:利用現代技術,將古籍轉化為數位化格式,方便更廣泛地傳播和共享。

開展古籍文化展示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展示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古籍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促進文化傳承。

推動古籍的研究與教育:支援古籍研究,培養專業的古籍保護和修復人才,為古籍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實施措施。建立古籍數位化平台:通過與位元組跳動的合作,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建立全球最大的古籍數位化平台,提供全面的古籍檢索和閱讀服務。

推廣古籍數位化應用:開發一系列的古籍數位化應用,如古籍電子書、古籍有聲書等,讓更多人能夠便捷地接觸和了解古籍。

開展古籍修復培訓: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古籍修復培訓課程,培訓專業的修復人才,為各地圖書館和博物館提供技術支援。

推廣古籍文化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廣古籍文化活動,如古籍展覽、古籍講座、古籍文化體驗等,讓更多人了解和親近古籍。

支援古籍研究:設立古籍研究**,支援古籍研究專案,為學術界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援。

成果展示。自專案啟動以來,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果。首先,通過數位化技術,大量珍貴古籍得以搶救性保護,並被更多人廣泛地接觸和了解。其次,通過開展古籍修復培訓課程,培養了一支專業的修復隊伍,為各地圖書館和博物館提供了技術支援。此外,通過推廣古籍文化活動,如古籍展覽、講座和體驗活動,使更多人了解和親近了古籍文化。在學術研究方面,設立了古籍研究**,支援了多個研究專案,為學術界提供了資金和資源支援。

總結與展望。

古籍保護與活化公益專案”的成功實施,不僅保護和傳承了我國豐富的古籍資源,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和親近了古籍文化。未來,該專案將繼續推進古籍保護與活化的工作,通過科技手段和創新模式,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該專案也將積極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的古籍保護與活化工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古籍保護貢獻青春力量(青春派)

圖 張巍耀 右 和毋婕 左 在圖書館參與古籍普查工作。受訪者供圖 圖 呂亞峰在進行古籍保護工作。受訪者供圖 圖 劉鎏在進行修復工作。受訪者供圖 圖 北京民族文化宮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 杜建坡攝 人民視覺 古籍是文化的載體,文明的記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

中醫藥古籍整理的回顧與反思

古籍整理工作是將優秀的中華文化進行傳承的一種重要形式,每一本整理出來的古籍均將作為歷史文化產物流傳百世。對古籍進行整理出版,應當以質量為主,數量為次,要有 精品至上 的思想與原則,整理工作中在底本尋找與選擇 編纂與編輯等各個環節上保證質量。開展古籍整理的立項之初,對古籍底本 編校原則,不僅僅整理者需...

古籍數位化 儲存與傳承的必要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資訊時代的到來,古籍數位化作為一種重要手段,逐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通過光學字元識別 ocr 技術將古籍轉化為可搜尋 可編輯 可儲存的電子文件,不僅能夠實現古籍的長久儲存,還能夠更好地推廣古籍文化,提供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具有極其重要的必要性和深遠的意義。原色古籍原圖。數位化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