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蘇東坡傳》頓悟 真正能治癒乙個人的,不是時間,而是經歷

2023-07-20 20:51:28 字數 1739 閱讀 1115

75年前,林語堂先生撰寫的《蘇東坡傳》,一經出版,就備受好評,更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

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先生用生動的筆墨,記錄下蘇軾傳奇又跌宕的一生。同時也將一位鮮活樂觀的東坡居士,帶到了世人面前。

雖然有人調侃蘇東坡一生坎坷,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但那些黑暗的經歷,教會了他在苦難中成長,於困境中超脫。他變得越來越豁達,活成了令無數人敬仰的「東坡居士」。

張愛玲說:「真正能**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明白。時間,只會讓乙個人習慣痛苦。真正教會乙個人淡忘痛苦、釋懷傷害的,一定是那些成長路上的經歷以及對它的感悟。

誠然,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人生的昇華。我們終將在不斷地經歷,不斷地成長中,活得淡定從容,刀槍不入。屈原曾說:「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

從古到今,聚散離合,都是乙個牽人心腸的話題。在面對離散時,就連一向豁達的蘇軾也會忍不住傷感。

曾經,他在友人楊元素為他舉辦的餞別宴中哭得涕淚縱橫,但隨著不斷地公升遷、調任、貶謫,他輾轉過很多地方,遇到過很多人,經歷的別離也不計其數。只是,每多一次別離,蘇軾便會成長一分,心也會跟著成熟一分。

十幾年後,同樣是與友人分別,蘇軾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於是便有了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豪邁之言。

這世上的人和事,來去都有它的時間。有些人,光是遇見,已是幸運;有些人,最後離開,亦是天意。

當你想清楚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為一時的聚散而患得患失;當你遇到足夠多的人以後,便不會因為一段感情的消逝而痛苦不已。

在匆忙的一生裡,做到緣來珍惜,緣去釋懷,便已是對一段感情最好的珍重。

蘇軾的人生歷經三次沉浮,在為政的四十多年間,被貶謫就佔了三十三年。

風光得意時,他高居廟堂,受得了天下學子敬仰;跌落低谷時,他亦能苦中作樂,接受自己漸不為人識的事實。

蘇東坡傳》中有這麼一句話:蘇軾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的心靈沒被周遭的一切所侵蝕,而在於他超越了周遭的一切,用心靈之光來點亮人生之道。

在黃州時,他薪資微薄,一家子沒有粥公尺果腹。他便脫掉書生的長衫,幹起了體力活,使全家得以溫飽。在儋州時,面對人煙稀少、瘴氣重重,食無肉,居無室的生存環境,他自己動手,建了一處房屋,取名「檳榔居」。無聊的時候,他就在檳榔樹下和村民聊天,大家暢談鬼故事,笑得不亦樂乎。

撒貝南在一檔節目中說:「蘇東坡,如果永遠只停留在『月有陰晴圓缺』,那他絕對成不了蘇東坡。他厲害就厲害在,最後選擇的方向是『莫聽穿林打葉聲』『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嘗盡了人情冷暖,見到了世間多面,所以,哪怕命運給他再多苦難,他也不會在其中沉淪。

而我們經歷得越多,也越會體會到: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在於你看輕了多少事。你若懂得與生活和談,與世界言歡。即便眼前一時困頓,不久也會變得雲開霧散,豁然開朗。

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乙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回首蘇軾的一生,充滿了風雨與坎坷。然而,他卻在那荊棘叢生的歲月裡,不斷地遇人見世,活出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生命中所有的苦難,都是來渡你的。

每一段經歷,都是在提公升你的自癒能力;每一次挫折,也是在賦予你對抗艱難的勇氣。

一步一修行,一歲一成長。那些成長路上經歷的所有痛苦、挫折,也必將指引我們**萬千煩惱,奔赴更好的人生。

#蘇東坡傳#

莫言 能點醒乙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莫言的話,總是能夠一針見血,讓你瞬間清醒 能說服乙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牆 能點醒乙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成年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就會成長。言辭無法喚醒人心,困境才能。正因為人生充滿挫折和考驗,我們方能在享受生活的喜悅中,...

乙個人,最大的魅力,不是有錢,也不是有顏,而是這3個「度」!

提到莫言,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莫言作為我國優秀文壇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 懷鄉 以及 怨鄉 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 尋根文學 作家,他的作品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卻飽含真情實感,也是憑藉一系列文學作品,代表國人首獲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家風,主要是重視學習,重視文化,也就是百姓常說的勤學...

乙個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50歲,還在做這3件事

身不由己,是許多人活著的最大感受。為了養大孩子,為了晚年做準備,我們不敢辭職,不敢放棄努力 為了家庭和諧,為了顧全顏面,我們不敢翻臉,不敢吵架。人人兜兜轉轉數十年,忍受了很多委屈,放棄了許多追求,到最後還剩下什麼?五十歲後,請開始多為自己著想,如果還在做下面三件事,這輩子很悲哀。01 為感情爭風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