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華優品楊利軍 養「脾」不等於養「脾臟」,中西醫論脾相差巨大

2023-07-22 19:45:10 字數 1885 閱讀 6004

關愛健康守護生命,煜華優品健康管理,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養生必先養脾」,這是我們在學習養生知識時都會聽到的一句話。養脾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疑問:什麼是脾?脾在**?

這似乎是乙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有人說,脾不就在左肋下嗎?不完全對。

因為這個部位是西醫講的「脾臟」,而不中醫所講的「脾」。

雖然只是乙個字的差別,區別卻很大。

中醫的「脾」是整體的功能概念。

僅僅就部位而言,整個腹部都屬於中醫認為的「脾」。

經常聽說有人因為車禍、摔倒撞擊造成脾臟破裂,做了全脾摘除手術後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後照樣生活的有滋有味。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脾臟確實是乙個無關生死的器官,它位於左上腹在胃的背面,形狀為扁橢圓形或呈條索狀,顏色暗紅質地軟脆,當脾臟區域性受到外力打擊時容易破裂出血。

造血功能。脾臟是胚胎階段重要的造血器官,人體在發育成年後脾仍然存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

當人的身體嚴重缺血或處於某種疾病狀態時,脾臟可以產生紅細胞、血小板等滿足人體需求。

存血功能。脾臟是血液(尤其是血細胞)的主要儲存庫。當某些緊急情況(如緊急大出血),脾會收縮將血細胞釋放到迴圈血液之中。

濾血功能。脾臟是血液有效的過濾器官。

血液中的細菌異物、衰老的細胞等在流經脾臟時,會被脾臟中大量的巨噬細胞吞噬和消化。

免疫功能。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當人體受到外界病毒細菌等侵害時,能發揮十分重要的免疫作用。如果摘除了脾臟,可能會導致爆發**染。

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因為中醫論「脾」,無論是功能、部位、形狀全都不同,相隔巨大。

中醫認為的脾,是「心肝脾肺腎」五臟中的一員,是乙個整體的概念,而不是具體到某乙個器官。

單從部位來講,腹部的所有器官,包括胃、大小腸等都有部分涵蓋在中醫的「脾」中。

就重要性而言,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也就是人出生以後賴以生存的根源,十分重要也生死攸關。養好脾,是養生中的重中之重。

脾主運化。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腸胃等器官的消化,轉變成可被人體吸收的微小粒子,中醫稱之為「水谷精微」,這個過程稱之為「化」。

營養吸收後,通過迴圈系統輸送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位,這個過程稱之為「運」。

中醫認為運和化全部由脾負責,脾虛會導致人體乏力、營養不良、虛胖等情況。

脾主公升清。可以維持人體內臟相對恆定位置而不下垂。人體若脾氣不公升,就會導致出現頭暈、神疲乏力、洩瀉等現象,嚴重者會導致導致脫肛、內臟下垂等情況。

脾主統血。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也就是說,脾負責維持血液在血管內流動而不溢位。

如果脾統血的功能不足,人就會出現氣血兩虧,從而血溢脈外導致出血。

常見的比如女性月經良多、尿血、崩漏、肌肉皮下出血等情況。

臉色發黃,沒有光澤。

嘴唇總是容易乾燥。

吃的不多卻容易虛胖。

一身「排骨」怎麼吃都不長肉。

神疲倦怠,沒精神,睡不醒。

睡眠情況下愛流口水。

身體既怕冷又怕熱。

吃什麼都感覺沒有香味。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以上情況,這是說明我們的脾虛了,應該好好養脾了!

本文源自煜華優品健康管理中心***原創作者楊利軍;複製**請註明出處;本文禁止使用於除健康科普外的商業用途。

煜華優品周建國 人間縱有萬疾,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關愛健康守護生命,煜華優品健康管理,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有人說在乙個地方生活,有兩個朋友必須要交 乙個西醫朋友,乙個中醫朋友。西醫朋友在您需要做各種檢查甚至手術時,可以幫您聯絡床位,找醫院裡水平最高的大夫 而中醫朋友可以在您身體不舒服時,可以幫您望聞問切,從根本上調理您的身體。不過,作者覺得,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