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何拋棄了晁蓋,倒向宋江?

2023-07-25 17:07:43 字數 2628 閱讀 9065

吳用人稱智多星,在梁山中作軍師的角色。他自智取生辰綱,到夥並王倫扶晁蓋入主梁山,一直都是晁蓋隊伍中的老人,也是這些事件的推動者。為什麼最後拋棄了晁蓋,投入了宋江的懷抱,幫他架空晁蓋。可能有各種角度可說,我今天從出身立場的角度分析一下。

1,晁蓋是什麼樣的人,他是乙個鄉間保正,可以理解為乙個村長,也是社會最底層,雖說也是個頭頭,但是並不入流,不算朝廷編制。

你看跟他的兄弟都是什麼人,阮氏三雄,賣魚的;劉唐,小混混;都是最幹活的,談不上有文化,混飯吃,過好日子是他們的理想。公孫勝和吳用,也是後來為了生辰綱靠近晁蓋,公孫勝之前根本不認識晁蓋。吳用是個鄉村教師,如果縣里上班,估計都不會認識晁蓋。晁蓋也不會舞文弄墨,更無意科舉,他的理想就是快意江湖,同兄弟們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擺脫貧窮,過上好日子。他才不管什麼皇帝老子,青史留名。最真實有單純的想法。

2,宋江是什麼樣的人。

宋江的社會地位和晁蓋大不同。人家是實打實的公務員,縣級編制,退休是可以拿養老金的。而且他的為官水平也是一流的,雖說是小吏,卻好像有著使不完的銀子,看見受苦的平民給點,看到落難的好漢給點,揮金如土,毫不心疼。他要是靠工資能這麼闊綽麼。而且人員還好,人都叫他“孝義黑三郎”。孝,儒家的美名,義,仗義疏財。同時也暗示了他披著善良的外衣,行著不義的勾當。這也是古代封建官場的寫照吧。

宋江是得益於這套體系的,他的理想是往上爬,博得封妻蔭子,這也是古代文人的通病。宋江的弱點是什麼呢,就是他朝廷裡沒有大樹,朝中有人好做官,四世三公代代傳。想要往上爬,靠能力是不夠的,還要有關係,否則你一輩子可能只是個小吏。宋江就是底層公務員的真實寫照,有能力,沒背景,雖然不缺錢,但是理想卻不得進步。若不是他最後在潯陽樓發牢騷,他是如何也不肯上梁山的,他上梁山,也不是主動去的,是被大家劫去的。是被朝廷逼去的,因為寫反詩那就是造反,是沒有退路的。

他上梁山,是心不甘,情不願,迫不得已,走投無路。最後還是沒能熄滅回歸的那團火,他上梁山的目的,還是以梁山為跳板,打出乙個功名來,讓朝廷忌憚,用功名來買他的賬,實現階層跨越,突破一輩子當小吏的瓶頸。

宋江上梁山後,你看他拉攏的都是什麼人,柴進,呼延灼,秦明,盧俊義等,都是朝廷內部的人,如果說梁山是農民起義,宋江的的確確算不上,他自己不是農民,班底也不是農民。他拉攏的這些人,要麼是忠良之後,要麼是富戶大族,也可以說是被他**來的。這些人本來就是美滋滋的好日子,怎麼會甘心終老梁山呢。他們只不過是被宋江“借用”來的,給梁山貼金,增加詔安的籌碼,跟朝廷作交易。還有就是給自己拉票,因為這些人肯定想回朝廷,支援詔安。如果有人反對,那就投票吧,看看同意詔安的票這麼多,不是我乙個人的想法吧。

3,吳用是什麼樣的人。

他是鄉村教師,一樣沒編制,但是人稱智多星,可見他是有些才華,卻又不甘埋沒的。哪有人會說,他為何不參加科考呢,跨越階層。

首先,科舉考試本身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雖然有科舉,不同於今天的考大學,錄取率極低,不是有些文化水平就可以的。

其次,古代科舉考試,也是要花錢的,有資本支援的。全職讀書不上班,還有進京的路費等等,《紅樓夢》中賈雨村也是有了甄士隱的資助才進京考試的。

還有,就是吳用也是個不安分的人,他的才智不在於四書五經,他不是個書呆子,不愛八股文,否則他就當不了軍師。秀才有幾個嚷嚷要上梁山造反的,可見他不學傳統四書五經,八股文學,更傾向於經世致用。所以科舉也走不通。但是他有不安分,不甘於貧窮。

4,吳用和晁蓋。從始至終,吳用都是利用晁蓋,他心裡人瞧不起晁蓋這樣的人物的,沒有理想,有沒有文化,雖有江湖義氣,但終不是他心中的龍鳳。晁蓋本不願劫生辰綱,是吳用帥劉唐,阮氏三雄一起攛掇晁蓋,晁蓋也是為兄弟圖富貴,才趟了這趟渾水。

上梁山後,王倫不容他們兄弟,又是吳用看出了王倫與林沖不合,拉攏林沖,斷金亭裡暗示林沖火併王倫。吳用所做的一切,都是從自己利益出發,不是真的義氣。

5,吳用和宋江。吳用看到了宋江,就像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宋江一心要回歸朝廷。上梁山後以“眾兄弟歸宿”為由,示意晁蓋走詔安路線,晁蓋同他的兄弟們一樣,從心裡就牴觸朝廷,痛恨那些人,那些制度。他們都是泥腿子出身,打魚種地是把好手,搞官場遊戲,能死好幾回。但是吳用不同於晁蓋,他雖然痛恨朝廷,但是他畢竟是個文化人,心裡有著功名夢。科舉不通,宋江的詔安路線,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吳用也是個寫詩弄墨的人,他要不是侷限於地位,是不會與晁蓋等為伍的,宋江也一樣,如果不是謀反罪,也不肯上梁山當土匪。他們倆都是底層文人的思想,忠孝報國,封妻蔭子。不一定是真的忠,就是要有個體面的功名。晁蓋幫不了他,只有宋江可以。而且宋江一會收買人心,拉攏兄弟給他賣命,二願意開疆拓土,壯大聲勢。吳用正好得用其材。

所以吳用漸漸地倒向了宋江。拋棄了晁蓋。以至於後來晁蓋之死,可能與吳用不無關係。

因為晁蓋不除,就是阻礙他們詔安路線的第一道屏障。

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