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錄 學校「博物館實踐」當求常態化

2023-07-20 21:11:30 字數 843 閱讀 2177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近日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館校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建設北京市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課件庫」,中小學各學段每學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館主題教學實踐活動。(據《北京**》7月17**道)

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凝結著記憶,乙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近距離觸控歷史、對話文物,有助於中小學生開拓視野、啟發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也有助於優秀文化傳承和保護。

為更好發揮博物館育人功能,2023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此次北京發布指導意見,是對有關要求的認真落實,是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全面提公升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展室」變「教室」,「殿堂」變「課堂」,對博物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館要專設學生觀展路線,增加針對中小學生的講解員和講解詞,讓他們聽得懂、願意聽。要通過科技與藝術結合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增強博物館學習的趣味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安全制度,做好各項安全防護工作,確保孩子安全有序觀展和藏品安全。

對相關學校來說,要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等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育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和實踐活動,將豐富的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需求有機銜接。同時,要建立完善相關考核評價體系,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揣著思考回,真正觀有所感、學有所獲。

課堂搬進博物館」,實現了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性體驗的統一。各地不妨像北京這樣,結合實際,加強制度設計,促進中小學「博物館實踐」常態化開展,讓更多孩子常去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在豐富成長體驗中實現全面發展。(許君強)

關注河北**,了解更多權威資訊。

遊江寧織造博物館

偶然,發現了它。處於南京的繁華區,歷無數春秋寒暑依然鎮定自若,不為浮光掠影所迷。在那園子裡,去默坐,去呆想,拋開嘈雜,去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這裡,沒有喧鬧的市,沒有遊人如織,但具有深厚的底蘊,有無言的美。想起趙師秀的 閒敲棋子落燈花 多美的意境,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這裡,享受著靜水...

中國考古博物館 來了

中國考古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是2023年9月15日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專業考古博物館。常設展廳7000多平方公尺,以 倉儲式陳列,沉浸式體驗 為特色,將考古發掘出土物以遺址 遺跡單位為中心密集式陳列,古籍 檔案陣列式展出 集中展示五千多年中華文明與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基本陳列包括 文明起...

國家博物館 穿拖鞋謝絕入館

7月22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發布最新文明參觀須知。中國國家博物館 英文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代表國家收藏 研究 展示 闡釋能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