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院學子三下鄉 紅安紅色文化調研有感

2023-07-20 20:51:28 字數 1820 閱讀 3453

引言: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深地烙印在每乙個中國人的心中。紅色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符號,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激勵著我們追求真理、奮發向前。

2023年7月15日,**科技學院的「追光者志願服務實踐團」,為響應紅色精神傳遞延續號召,來到濃厚紅色文化的「將軍縣」——紅安。開展以「宣揚紅色文化,牢記使命教訓」為主題的調研與學習。

調研活動裡,實踐團走進紅安縣知名的七里坪長勝街,一步步邁入那刻滿歷史的街巷,迎面而來的,是直接深入觸及靈魂的厚重和古老,聽街裡的老人們講「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沁有著紅軍戰士們的鮮血與汗水」。身處舊地,免不得回望過去,從井岡山到長征,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通過長期的鬥爭,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這些歷史瞬間,永遠銘刻在紅色文化中,那乙份不易的革命精神,同樣也深諳其中。

圖為七里坪長勝街的大門口,團隊志願者將在這裡學習和調研紅色文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羅希 攝。

步入革命舊址,一幅幅革命先輩的畫像,一樁樁生動的蠟像,陳列在玻璃展示台裡的那乙份新青年報,一本泛黃破損的日記,記錄著抗戰年代。再看現在的中國,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它傳承著對正義和平等的追求,倡導著社會公正和人類尊嚴。正是因為這種信念,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為團隊志願者進入街巷革命舊址,切身體會革命時代的紅色精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羅希 攝。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是在紅安民間廣泛流傳的一首民諺,它歌頌的就是2023年11月在黃安、麻城兩縣領導三萬餘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舉行的黃麻起義。歌聲迴盪在歷史的長廊裡,飽含著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激勵著紅安人們抗爭困難,勇往直前。無論是面對挑戰還是機遇,都能夠憑藉紅色文化中的堅定信念和革命精神奮勇前進。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的象徵,代表著勇敢和堅定。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無數優秀的人們投身於革命事業,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們放棄了個人的利益,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他們是敢於戰鬥、永不妥協的戰士,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石。我常常想象那個年代的場景:炮火連天,硝煙瀰漫,但是在每乙個戰士的身上,卻能看到他們骨子裡的那份信念和堅守。他們流傳下來的紅色精神,不只是一炬烽火,更是」一寸丹心圖報國「的赤子之心。

圖為團隊志願者們在七里坪長勝街前往其他革命舊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殷巨集坤 攝。

豐功偉績,光照千秋。「這是***為董必武紀念館所題的詞。小小的紅安縣裡,230位將軍,紅色文化是刻在這片土地上的,永遠不會被磨滅的記憶,它融入了中國人民的血液和靈魂它植根於中國的土壤,沐浴著中國人民的血脈。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的精神,它是一種對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崇高敬意。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文化仍然煥發著光芒,繼續鼓舞著人們前行。

圖為團隊志願者來訪董必武故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羅希 攝。

結語: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見證,是先烈們無數流血犧牲的珍貴遺產。我們應當珍惜和傳承這一文化瑰寶,牢記歷史,汲取智慧型,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色文化的內涵,讓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通訊員 殷巨集坤)

汽院學子三下鄉 探索非遺,傳承文化

汽院學子三下鄉 探索非遺,傳承文化 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關金康 宋河麻糖原產地在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鎮,其以香 酥 脆 甜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京山各鄉鎮和周邊縣市。從五四改革後開始做,一直傳承到現在,麻糖的製作只有九月份到第二年五月份。其餘時間則在休息,近三十年來,江錫久一門心思做宋河麻糖,門店從小到大,產...

汽院學子三下鄉 熊門拳

汽院學子三下鄉 熊門拳。中國青年網荊門7月24日電 通訊員 關金康 科技學院追光築夢暑期社會實踐隊 文化傳承,民族榮耀 暑期三下鄉非遺實踐活動於7月23日在京山市綠林鎮正式拉開帷幕。清朝嘉慶年間綠林起義,高手散落民間,剛開始時為綠林拳,後來熊開元結合各種武術 眾家之長形成熊門拳。綠林鎮的綠林武術與熊...

汽院學子三下鄉 喜悅夾暑期,童心伴教育

汽院學子三下鄉 喜悅夾暑期童心伴教育 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關金康 暑期將至,科技學院追光 築夢志願服務隊為了豐富學生們的假期生活,從 到京山歷經六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坪垻鎮中心小學。在活動中,志願者們首先開展了安全教育知識,並且志願者們有序組織學生活動,打掃衛生,做自我介紹,學生們也很積極配合志願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