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 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2023-07-20 20:41:27 字數 3673 閱讀 3335

以下文章**於中經理論,作者樓繼偉

圖為樓繼偉)

近日,中國財政學會會長、財政部原部長、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樓繼偉在《經濟**》撰文表示,改革開放開啟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自2023年開始,我國經濟開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採取適宜的政策,更需要體制機制性改革。對此,他提出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著力點。第一,保持適宜的增長速度;第二,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為主;第三,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第四,解決影響財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中國經濟是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而且與全球經濟發展互相促進,任何力量都很難將中國同全球經濟脫鉤。現主要結合財政政策,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談幾方面看法。

一、改革開放開啟了經濟高速發展階段

2023年,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2023年,通過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配套改革,包括稅制、分稅制、市場准入、金融改革、人民幣經常項下可兌換,並解除了**行政管制,市場對資源配置開始發揮基礎性作用。改革開放不斷推進。2023年,我國加入世界**組織,成為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我國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援中國高速度發展的另乙個重要因素是人口紅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到80年代進入就業期,這時撫養比低,勞動力充裕。在生產函式中表現為勞動力要素收益低、資本要素收益高,延緩了資本報酬遞減效應,提高了投資佔gdp的比重,推進了經濟增長。同時,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也帶動了經濟增長。還有乙個特殊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各地相互競爭保持高增長的格局。這有利有弊,一段時期內確實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但也出現了部分地方超出財力可能,違規舉債大搞基本建設的現象。2023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我國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主要是提高財政赤字,集中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當時,基礎設施處於十分薄弱的狀況,擴張性財政政策給一些基礎設施專案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更為重要的是,基礎設施有效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支援了經濟增長。

二、進入新時代逐步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之前出現的過多關注增長速度、而不關注增長質量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鋼鐵、水泥、化工等與大規模基建投資相關的產品出現產能過剩。2023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有些地方又開始大規模舉債搞基建,地方**債務快速攀公升,房地產**快速**。大量金融資產進入地方隱性債務和房地產領域,金融脫實向虛並蘊含著系統性風險。生態環境惡化,水汙染和空氣汙染嚴重,2023年北京空氣質素優良天數只有176天。人口老齡化趨勢顯現,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勞動成本快速提高。與此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2023年7月,**提出我國經濟處於「三期疊加」時期,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接下來,我國採取了一系枚舉措,經濟開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在全國範圍內治理空氣汙染。通過改變取暖方式,關停高汙染企業,加強水汙染處理等措施,生態環境逐步向好。2023年至2023年,重汙染天數下降了92%,其中,2023年北京市空氣優良天數提公升到286天,重汙染天數從58天降到3天。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加大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發達地區對口幫扶等措施,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方面重點工作。**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決遏制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等針對性要求,引導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幾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判斷也是對前一階段轉型的規律性認識。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徹底改變過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忽視質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長,以及由此產生的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槓桿增加、風險加大、效益低下、環境汙染、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採取適宜的政策,更需要體制機制性改革。第一,保持適宜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長速度以往在9%左右,逐步轉為6%至7%,今後5年潛在經濟增長率應該在5%至6%。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再過5年可能會降到4%至5%。短期看,巨集觀調控政策十分重要,在不產生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應盡量將經濟增長維持在潛在增長率水平。如果不出現特殊情況,今年經濟增長速度會超過5%,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仍低於潛在增長率,不利於保持充分就業。疊加外部不利因素,總體評判有必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擴張的力度。可適度降低利率,更重要的是及時調整預算,增加財政赤字,主要是增加**赤字,大部分用於對中小微企業房租、水電、利息等階段性補貼,根據企業經營狀況,財政補貼可以直接到賬;小部分可以轉移給地方,緩解地方財政困難,同時要堅決懲處亂收費、亂罰款,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適當增加地方財政赤字,主要不是用於新增建設專案,而是彌補現存專案的欠資。按照國際通行流量計算方法,可以比較準確評判財政政策擴張或緊縮的力度。應進行科學分析,及時調整預算。疫情產生的疤痕效應是比較嚴重的,企業、居民和地方**都在修復資產負債表,信心恢復也需要乙個過程。只有資產負債表趨於正常,信心恢復,企業才敢投資。只有就業情況改善,對未來收入有信心,居民才敢消費。相應的,財政收入也會增加。第二,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為主。相當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靠**投資撬動民間投資。在資本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後,效果會逐步減弱。目前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約為54%,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今後這一比重應當在60%以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也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夥伴,對全球投資有持續吸引力,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市場還有廣闊的上公升空間。目前大部分農民工在城鎮打工,暫住於城鎮。讓2.9億左右的農民工真正在城鎮落戶,會大幅提高消費,也會產生新的就業機會,還有助於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第三,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高質量發展要求是全方位的,更多地集中於供給側。要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通過結構性改革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目前影響配置效率最大的是城鄉二元結構,勞動力和土地作為最基礎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不能順暢流通。只有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產業才會有競爭力,也會產生足夠的市場需求,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應當是進一步改革的重點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因此,必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真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時,改革會涉及重**律修改和相關利益調整,需要逐步探索。這些年來,確實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總書記在去年12月份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提出,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第四,解決影響財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首先要區分財政政策短期和長期效應。如果經過科學分析認為短期財政政策需要擴張,就要及時增加財政赤字,使經濟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這種做法代價是最小的,不會影響財政的可持續性。如果認為某些政策有制度性缺陷,就要通過結構性改革彌補缺陷,以免對財政造成長期的壓力,損害財政可持續性。比如說我們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影響到社會保險**運營的平衡性。北歐國家在本世紀初曾出現過社會養老體系不可持續的問題,後及時修訂制度,每年做出國家精算,向社會公布結果,爭取全社會的共識,在此基礎上對退休年齡、繳費標準、給付替代率進行調整,這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其中就包括保持財政的長期可持續性,這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內容**:中經理論。

責任編輯:張柯柯。

促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日,我國 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正式發布,讓民營經濟吃了定心丸,能夠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這也讓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高質量發展,有了更強大的信心和動力。對此全國工商聯青委會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 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表示,這次意見的發布是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作為一家...

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

農村流通是指發生在農村領域的商品流通活動,包括農產品 日用品 生產資料等。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提高農民收入 改善農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本報告旨在分析農村流通現狀,提出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和建議。一 農村流通現狀分析。1.市場規模。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市場規模不斷擴...

中國製造業加速轉型公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積極推進產能轉型公升級,以提高產業鏈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本文將深入 中國製造業產能轉型公升級的現狀 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傳統製造業面臨著環境汙染 資源約束等問題,亟需進行產能轉型公升級。為此,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 中國製造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