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明」醫毛進軍 深挖中醫「髓」與「魂」

2023-07-20 20:31:26 字數 4157 閱讀 2204

河南**社全**記者 楊曉東 王琦 苗銀。

一張診桌,乙個脈枕,一台電腦,一支筆,一摞處方箋。7月13日早上8點,駐馬店第四人民醫院毛進軍主任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坐診,而診室外面早已排起了長龍。

我有老胃病,去某醫院看了喝了一星期苦湯藥,還不見好,感覺反而胃噁心還更嚴重了點。」診桌前,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向毛進軍陳述病情。

你都吃了啥藥,還記得不?」毛進軍問。婦女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皺巴巴的藥方,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一頁紙,毛進軍看後說,我給您治吧。

他一邊切脈一邊向患者詳細詢問病情,不多會兒便開好了方子,「先開三副,吃完看效果怎麼樣。」

這藥能不能……」中年婦女看著方子上寥寥幾味藥遲疑了下,將信將疑問道,「能不能多給我開幾副,三副會不會太少了?」

話音剛落,旁邊複診的病人就接過話,「你不知道,毛教授一般三副藥就能治住病,很奏效。」一時間,複診的病人紛紛點頭附和。

治學:博及醫源 精勤不倦

熟悉毛進軍的病人都知道,他有兩大特點:一是診斷精準,一搭脈一看一問,病情基本已明;二是用藥出了名的少,且很少用貴藥。一般都是三五味或七八味,十二味藥以上的方子比較少,每味藥的劑量也不會太大。

有的醫生一張單子開二三十味藥,病人熬藥拿乙個小鍋都裝不下,一副藥得百十塊,我們不能讓普通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啊。」

一張方子藥開得過多了,說明大夫心中沒底,對疾病的整體把握沒底,對病機的靶點把握沒底,對藥性的把握沒底,我們做醫生的,給病人診斷後一定要做到巨集觀把握病**勢,心中有數,明白開方。」

名醫不一定是『明醫』,但是『明醫』一定會成為名醫。」

這些都是毛進軍常說的話,做一位「明醫」是他的人生信條,但這條路注定充滿艱辛。

初學醫時,永遠都有背不完的書,抄不完的方子,毛進軍在學習中反覆揣摩、力求融會貫通,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榜樣」。進入工作崗位之後,他接診了一些遷延難癒,病情較重的患者,比如有些難治性心力衰竭病人,靠西醫控制住危重症程序後,全身症狀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出院後仍然有心慌、水腫、乏力及動輒喘甚等症狀;一些慢性胃炎、膽囊炎患者,經常發作腹痛腹部脹滿不適,西醫**效果不明顯等等。給這些患者用一些時方或專病專方**,自感針對性較強,辨證也較準確,但療效卻不太理想,病人無奈終又選擇西醫**,把中醫當作輔助。這讓毛進軍陷入迷惘,也遭遇到了治病的瓶頸,古代沒有西醫,中醫在**急慢性病及疑難危重難症方面不也大顯身手嗎?為何如今療效不好了呢?

畢業後,我們也有同學找到老師,想尋求一些**秘方,老師告誡我們一定要好好讀《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說那就是我們的祖傳秘方。」 老師的話啟發了毛進軍,而後在臨床實踐他發現了經方的妙用,更加明白了經典的重要性。

中醫的療效在於繼承經典,熟讀經典,理解經典,實踐經典,而經典中最為臨床所實用的就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部書上的方子堪稱經方,要想當乙個好中醫,實實在在地為病人解除痛苦,一定要掌握和會用經方不可。」下定決心學好經方的毛進軍開始下苦功夫溫習和背誦經典,在臨床上也盡可能多應用經方**。剛開始,雖然經方用得不太熟練,但是看到其療效明顯優於應用時方,毛進軍學經典,用經方的信心更甚。為提高臨證水平,他在研讀經典的同時,還想方設法蒐集學習古今傷寒大家的學術思想,力求幫助理解經方應用的內涵。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馮世倫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著作對他影響極大。

下班後關上門,一本書,一盞燈,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為鑽研經方,他常常廢寢忘食,埋頭苦讀到深夜。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馮世倫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著作讓他如獲至寶,一讀再讀。對於醫生來說,用藥貴在對症,治病要深諳藥性。為精準掌握經方的配伍,他還如神農嘗百草一樣不惜以身試藥。藥味的搭配、藥量的多少、熬藥的講究,怎麼做能使方子發揮出最大的療效,他一一嘗試,一一記錄,認真研究,並結合病患實際情況進行改良。

一劑良方,從書中來,從實踐**。日復一日的熟能生巧,毛進軍運用經方的療效得到迅速提公升,自己獨特的「六經脈證病機辨治」學術思想體系也日漸形成。他把學術思想與臨床實際相結合,造福了無數患者和家庭。

行醫:妙手回春 常懷仁心

環視毛進軍的診室,不算大的房間裡掛滿了患者送的錦旗,同事戲稱他為「錦旗收割機」。回憶救治過的病例,毛進軍笑了笑,直言:太多了。

他幾乎每天都坐診,一天接診病人高達**十位,這其中有當地的病人,也有很多來自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全國各地的患者及海外患者,很多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找毛進軍求醫問藥。

來自內蒙古的車先生,今年60多歲,談起10年前的一次求醫經歷,至今刻骨銘心。他患有冠心病、心衰、高血壓病史10餘年,冠狀動脈狹窄比較嚴重,心梗過2次,植入了3個支架,出院後經常發作心絞痛,屢治無改善,非常痛苦。為治病跑了國內不少大醫院,後來有人說,你去駐馬店找找毛進軍。經毛進軍診治後,車先生的發病次數明顯減少,心功能逐漸改善,「之前我動輒就氣喘心慌,現在打太極拳什麼的完全不成問題,還拿到了老年組太極拳的冠軍呢!」提起毛進軍,車先生難掩感激。

這樣的案例不勝列舉。46歲的陳先生逢人便說,「毛醫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2023年3月他陪同家人找毛進軍看病,他也順便請毛進軍診脈。「你盡快去查冠脈cta。」診完脈的毛進軍一臉嚴肅。「可是我身體沒有任何症狀,沒必要吧。」陳先生將信將疑地做了檢查,後來結果證實其冠狀動脈前降支有一處已經狹窄90%以上,還有多支病變,當即住院做了冠脈造影並植入支架。「要不是毛醫生,我都不敢想會發生啥」,病癒後的陳先生逢年過節,都會來拜訪毛進軍,感謝其救命之恩。

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我只是在做好我的本職工作。」毛進軍說,病人離不開醫生,而醫生也離不開患者,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善待患者。他盡一切可能為病人服務,為患者著想。細心詢問病情,耐心解答問題,不開昂貴藥,坐診結束再吃飯……毛進軍用行動詮釋著醫者大愛,他說:「我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病人好起來」。

傳承:授業解惑 醫道傳承

對於醫道傳承,毛進軍的態度近乎虔誠。「乙個人的醫術再高明、本事再大,能**的患者也是有限的,中醫藥事業要發展,必須要有人去學習、繼承並發揚光大。」生於南陽市唐河縣的他,從小受「醫聖之鄉」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薰陶,從醫之後更是躊躇滿志,身體力行地弘揚國醫,傳承國粹。

無論是在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院、駐馬店市中醫院抑或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毛進軍經常通過坐診、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方式進行臨床講學帶教。工作間隙的毛進軍抓住一切機會,傳承和弘揚中醫經典和經方醫學。

大家都知道,『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我自己走過了艱辛探索的那條路,深知其『難精』,學醫悟性很重要,但沒有『明』師指點,全靠自己悟,效率低下不說,還容易走彎路。「毛進軍告訴帶教的學生,」只要你想學,我就全力教你。」他將經典理論結合臨床實踐,深入淺出,說理透徹,思辨明晰,不少人學後都成了各自醫院的經方骨幹人才。

毛進軍多次應邀去北京、上海、重慶、鄭州、廣州、深圳、海南、長春、香港、台灣等地的中醫藥院校、研究院、學會或國際國內經方論壇講學,毫無保留地公開傳授經驗。每到寒暑假,很多中醫院校的在校學生都會慕名前來求教實習。對於立志於發展弘揚中醫的年輕人,他往往毫不吝嗇,傾囊相授。就在上個月,他剛剛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經方大會,分享結束後,有學員拉著他激動地說:「毛老師您的分享太實用了,臨床咋用的您就咋說,毫無藏私,這次我真的收穫太大了」。

每每聽到這樣的反饋,毛進軍總是很欣慰,但同時也免不了擔憂。「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醫學經典,很多一誕生就是巔峰,一定得好好流傳下來,經方中醫不能後繼乏人。」他多次提到中醫傳承的問題,拳拳之心溢於言表。在工作之餘他筆耕不輟,以嚴謹認真的態度求知、立身,精益求精,盡數把多年行醫路上所思所想所感所得著於書中。

10餘年來,毛進軍所著的《思考經方——傷寒論六經方證病機辨治心悟》《經方啟示錄——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帶教實錄》《經方辨治法度——古代經典核心名方臨證指南》《經方秘要——經方內外治實戰思維與方法》《經方心得——傷寒論六經方證理解與臨證》等多部經方醫學專著陸續問世,被不少醫學生奉為學習經方的「武林秘籍」。台灣一位60多歲的女醫生激動地告訴毛進軍「我學了半輩子中醫,看了你的書才感覺自己剛入門中醫。」她把書通讀了30多遍,直言受益匪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再過段時間,毛進軍即將赴武漢講學,他說,中醫傳承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會繼續在弘揚國醫,傳承國粹的路上奮力前行,希望能與更多同行一起,推動中醫藥文化在中華大地根深葉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