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奧迪低頭!向中國車企購買技術,國產車真的要崛起了?

2023-07-20 21:21:30 字數 2263 閱讀 9500

作者:李雲飛|**原創

奧迪是德國歷史上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於2023年6月份創立,後來被大眾收購,到現在已經有著114年的歷史,在曾經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奧迪代表了當時德國***和技術的頂尖水平,就這樣的乙個百年老企業現在卻竟然要向中國車企購買技術。

有訊息稱,奧迪正在與多家中國車企談判,他們包括上汽、吉利、比亞迪、蔚來等。他們究竟在談什麼呢?那就是奧迪公司竟然要購買中國本土車企的電動化平台。

電動化平台是什麼?簡單地來說,電動化平台就是能夠讓車企實現規模化量產不同級別的電動車型,我們可以理解為電動車的自動化生產線。有了它,不僅電動車的生產量會提高,對於不同車型的研發時間也會縮短。

我們可要知道,奧迪公司那可是德國的百年名企,在燃油車這一賽道上,曾經他說第一,全球沒有人敢說第二,可是如今為何竟然要向我國來購買電動化平台呢?對此行為很多專業人士都表示驚訝不已。

奧迪公司則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於有史以來的大變革,奧迪將攜手各方制定戰略方針共創未來。乍聽這句話,這就好像奧迪在幫助中國開拓市場一樣。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聽一聽大眾ceo奧博穆是怎麼說的?他說,奧迪品牌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是近幾年沒有轉化到具體產品上來,而且在車型陣容上來看,不僅落後競爭對手,更加落後自己的能力。他並且表示,奧迪目前高度依賴中國的市場,不過在電動車領域,奧迪在中國市場卻沒有競爭力。

你看,大眾的ceo終於說出了大實話,那就是奧迪確實落後了,沒有競爭力了,在電動車市場上就更加沒有競爭力,關鍵是還十分依賴中國市場。

說白了,奧迪低頭,向中國車企購買技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怕失去中國市場。因為離開中國市場,奧迪還真的恐怕活不了。

我們通過奧迪集團的高層變動就更能夠說明這一點,在奧博穆放話以後,奧迪集團ceo杜斯曼就被免職了,由現任的大眾汽車產品戰略主管多爾納接任。

我們再來用資料說明這一點,根據奧迪披露的資料顯示,2023年奧迪在中國的銷售量為64.3萬輛,同比下滑了8.4%,該年與賓士、寶馬拉開了10萬輛的差距。2023年1到3月份奧迪在中國地區的銷量僅為13.64萬輛,同比下滑了16%。可見這個下滑速度還是很嚴重的。

另外,在電動車市場方面,2023年,奧迪純電動車的全球銷量為11.82萬輛,同比僅增長了44%,而同期賓士純電動車銷量為14.92萬輛,增長近7成,寶馬純電動車銷量為21.58萬輛,增長超一倍。

反觀我國的電動車市場,根據中汽協的資料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企業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而在新能源車型方面,根據畢馬威的報告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優勢使得企業能夠提供的車型更多樣、**更全面,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2023年中國有136款新能源汽車車型可供選擇,其中純電動車車型為110個,位居世界第一。

通過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奧迪不僅在燃油車市場上落後同行,更在電動車市場上龜速爬行,在全球新能源電車的快速變革中,如果奧迪再不及時改變策略的話,那麼百年老企恐怕也就只能夠沉沒了。

所以,這次,奧迪購買中國的電動化平台就是想搭上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當中的這趟快班車,從而趕超同行,穩住中國市場。

換句話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當中,現在中國說第一,沒有人敢說第二。我國自從2023年第一輛國產車解放牌汽車誕生以來,只用了近70年的時間,就開始彎道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百年工業,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用市場換技術到用技術換市場的轉變,正在實現技入和市場的雙贏。面對中國技術和需求側的強大壓力,歐洲車企也不得不低頭啊!那麼接下來,我國不僅要輸出技術換來市場,還要輸出***的技術創新標準,以及產業鏈和**鏈。

歐洲議會現在要求從2023年起禁止生產新的燃油車,面對如此大變革,20年以後全球汽車市場誰能主宰?說一說你的看法。

作者:李雲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創始人,大型食品連鎖企業ceo,從事網際網路及實體連鎖行業16年,曾被搜狐網、網易財經、騰訊、鳳凰網、中訊網、等知名**平台相續專題報道,擅長財經知識分析,創業指導!

印度宣布500億計畫,會向中國企業低頭了嗎?

比亞迪作為中國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商,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交通的發展。而印度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面臨著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的嚴重問題。因此,比亞迪與印度 的合作似乎是一場雙贏的局面。然而,合作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在比亞迪與印度合作的過程中,雙方出現了一系列的糾紛。其中包括毀約指責 罰款等問題。比亞迪...

華為成功突破美國封鎖,德國向其獻上「大禮」,美國低估了

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中國期間,華為發布了備受全球矚目的 手機mate60pro,其採用了自主研發的國產晶元。這一舉措標誌著中國不再受制於美歐對晶元的限制,從而擺脫了美國對中國科技的束縛。華為的突破代表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讓許多國家看到了其潛力以及中國的崛起態勢。一些國家甚至開始改變對華為的看...

德國武器製造商將向烏克蘭提供無人機

據 報 報道,德國領先的國防承包商之一萊茵金屬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向烏克蘭提供最先進的偵察無人機。luna ng系統的射程可達數百公里,其未來的迭代預計能夠攜帶彈藥。週六,報 報道稱,代表德國 的交付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luna ng 新一代 是萊茵金屬最新的無人機系統,它不僅可以用於偵察目的,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