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設立「護學崗」,家長紛紛叫苦,官方回應叫人意外

2023-07-20 21:31:31 字數 2527 閱讀 6821

當代養孩子的成本和以前大大不同,以前生活水平雖然差一點,但是一家養活幾個孩子卻是稀鬆平常的;如今生活水平好了,養孩子卻成了父母的頭號難題,這究竟是因為什麼?

對多數普通的父母而言,家長對盡力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教學條件,除了學生物質上的滿足,家長們對學生的精神需要也非常關注。這就代表了,除了金錢之外,父母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保證學生健康茁壯的成長。

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一直都是遵從學校的家校合作的方式,以往的時候,學生回家之後的完成作業的程度,作業的正確率,都需要父母來監督;有些學校提出了各種活動,需要家長參加,家長們為了學生的學習,也積極響應。但如今又多了乙個「護學崗」,讓家長穿著小馬甲站在學校門口站崗,讓家長叫苦不迭。

小學設立護學崗,家長紛紛叫苦

護學崗的職責就是,在學生的上下學的時候,家長穿著小紅馬甲站在學校門口,保護學生的安全。說到這裡,肯定很多朋友腦海裡都乙個大大的問號,這不是學校的責任嗎?每個學校不都僱傭了保安嗎?什麼時候家長要到學校門口去保護學生安全了?

也不理解,不過這件事還的確存在,並且很多學校都硬性規定,實行排班制,讓家長即便是請假也必須來站崗

請假也要來站崗,請假的工資誰來承擔?經常請假領導也會嫌棄,甚至有意辭退,這部分的風險全都由家長來承擔。家長們紛紛叫苦,只能在網上吐槽這種行為。

很多家長想問,這種護學崗究竟是由誰來提出的?近日,鄭州的一位家長便將**打到了教育局,投訴學校的這種行為,官方回應卻叫人意外。

相關的教育局官方工作人員表示,設定護學崗是學校的自發行為,與教育局無關。護學崗設定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安全,況且時間並不長,大多數學校都存在這種行為,如果今天你不來,明天他不來,對出席的家長來說不公平。

官方的這一回應,明顯是站在學校的那一邊,認為這件事學校做的對?但是家長們並不買賬。

首先,「護學崗」的責任該如何劃分?

家長可以站在學校門口站崗,但是萬一出了事,請問責任該如何劃分,是學校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學校到時候是不是會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

家長並不是專業的安保人員,不論是在反應能力和身體素質上,和保安都有一定的差距,難道請保安不是最佳的選擇嗎?這也是很多家長不理解的地方。家長不反對家校合作,但是這個合作的範疇校方是不是也該考慮下家長的承受能力。

說的現實一點,家長就是學校的免費勞動力,家長沒拿學校一分錢,出力幹活不說,還要承擔隨時可能出現的責任,真的很難理解。

其次,是否所有家庭都能出人出力?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很多家長都不在孩子身邊,只有老人能帶娃。老人本身也屬於弱勢群體,現在天氣炎熱,老人一旦出現問題該由誰負責?在處理學校門口的安全問題時,老人一旦受傷,責任又該誰來承擔?

真是負重前行,無法請假的家長,又該如何接受學校的指派前來站崗?護學崗的意義聽上去是好的,但是真的細細思考問題,弊大於利。

最後,護學崗的意義真的名副其實嗎?

大部分參加了護學崗的家長紛紛反饋,說是護學崗,就是在那傻站著,並沒有人告訴家長需要做什麼?那麼請問護學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擺設?甩鍋的工具崗?

本來就不是專業人士,去了也沒有人告訴家長的職責是什麼,家長更是一頭懵了。護學崗。

的存在是為了維護學生的安全,然後我們去了,你還不說讓我們怎麼做?護學崗真的名副其實嗎?

家長們並不是不願意和學校進行合作,達到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圍,但是前提是學校拿出自己的誠意,真心實意的為了學生好,而不是變著法的指使家長,把自己本該承受的責任分擔出去,讓家長為難,斷了與家長溝通的橋梁。還是覺得,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家長站崗並不適合廣泛應用,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妥善處理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學校單方面製造問題,讓家長被動接受。

今日話題:你支援「護學崗」嗎?

燕山“老工友”大手拉小手 平安護學崗

歡聲笑語 開學在即。燕山 老工友 平安志願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老工友之家組織發動70餘名老工友,開展為期8天的 大手拉小手 平安護學崗 參與維護好校園周邊交通秩序 守護學生的上下學交通安全 配合違規電動三四輪車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大手拉小手 平安護學崗 是為推進校園周邊安防工作,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推出...

關嶺公安 站好「護學崗」 織密「防護網」

每到上 放學時段。乙個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校門口。看到他們,安全感爆棚。他們是誰呢?他們就是關嶺公安的警察叔叔啦!他們按照定人 定崗 定責 定時原則。提前到達轄區各學校門口執勤護學。確保校園周邊 見警察 見警車 見警燈 開學以來,為有效保障校園師生上學放學安全,關嶺公安緊密結合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

小學初中課程壓縮,高中提前學熱潮,利弊如何權衡?

為什麼一些小學要學習中學的課程呢?這個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存在與否,而是對中國教育現狀進行深入思考的結果。當幼兒園的教學模式變得與小學相似,小學的課程變得像初中一樣,而初中的學習則變得像高中那樣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獨特的教育迴圈呢?這無疑反映了當前中國教育的現實情況。孩子們在很小的年齡就面臨著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