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時期有廣陵王嗎

2023-07-22 23:25:18 字數 693 閱讀 3478

漢朝時期共有兩位廣陵王,其一為西漢時期漢武帝第4子劉胥。劉胥在位64年,是中國歷史上執政很長的一位諸侯王。宣帝五鳳四年,因"坐祝祖上",案發被究。劉胥自殺,封國廢除,改廣陵國為廣陵郡。

另一位是東漢時期劉秀第9子劉荊。他派人冒稱東海王劉彊的舅父大鴻臚郭況,寫信慫勇劉彊起兵叛亂。事發後,漢明帝以他是同母兄弟,遣劉荊出止河南宮。後劉荊勾結星象術士,企圖乘西羌叛亂時謀反,徙他為廣陵王。永平十年(公元67年)劉荊巫師祭祀祝詛,事情敗露,畏罪自殺,死後諡號「思王」。劉荊是東漢第一代廣陵王,也是最後一代廣陵王。劉荊死後,廣陵國被廢除,改為廣陵郡。

兩位廣陵王都因貪圖帝位,造反失敗自殺。

劉辯是漢靈帝劉巨集與何皇后的嫡長子。那時已是東漢末年紛亂已起,在何進被宦官殺害之後,宮中大亂,劉辯被裹挾出宮,路上碰到董卓。又被董卓脅迫。不久便被廢黜。被廢一年後被逼自盡。

劉辯與廣陵王劉荊算是最近的,但是仍然不是乙個時期的。

帝王生涯短暫而悲哀的漢少帝劉辯

做了皇帝卻主宰不了自己的生命,甚至不能為自己做一次主,這真是少帝劉辯的悲哀。因為靈帝在位時,朝權一直握在宦官的手裡,所以到他這裡,也只能是個延續而已。不過後來清剿 黃巾 起義時,皇后的哥哥何進等人,又擁有了重兵,其結果一是使得劉辨能登上帝位 二是讓外戚又有了資本來與宦官一決高下。劉辨也成了再一次宦官...

徵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淺談漢魏時期東北地區的民族治理

漢魏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的統轄制度的轉變時期。漢魏在東北地區的民族設定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朝鮮四郡,另一種是遼東屬國。此外,漢魏還有護烏桓校尉和護東夷校尉等機構來統轄少數民族。中原王朝在確立對東北民族統治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民族區域的設定,使之具有因俗而治的特點。中國東北自古以來就是多...

五代時期南漢政權,以及幽州劉燕政權的鑄幣

公元917年劉隱之弟劉龑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改元幹,鑄有乾亨重寶銅錢,越明年改國號為漢 史稱南漢 又鑄幹享重寶鉛錢,與銅錢以十比一抵兌行使,字文劣,兼有傳形者,部分錢幣背穿上有邑字。此外傳世的尚有乾亨通寶銅錢,但史籍中未提及鑄時和鑄地等資訊,有推測為劉龑稱帝當年所鑄,也有學者根據 貨泉沿革 一書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