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成癮的內在機制 多巴胺驅動的慾望與痛苦

2023-08-10 10:33:30 字數 2208 閱讀 6465

今天我們將討論的話題可能會顛覆你對成癮的認知。無論你對什麼成癮,無論你的癮有多大,或許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通常,我們認為對某件事上癮是因為它帶來了快感。這個說法沒錯,但也不完全對。實際上,很多成癮者在重複成癮行為時已感受不到快樂,但如果不重複這些行為,他們會感到極度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從自己說起。

我在高三時,學習成績一般,加上任務繁重、壓力巨大,我染上了去網咖打遊戲的習慣。因為只有在電腦前拿槍突突敵人的時候,我才能稍微喘口氣,感受到高中生活中的一絲樂趣。最初,我選擇玩遊戲是為了逃避學習的痛苦,以此來麻痺自己。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上課時渴望吃飯、睡覺,甚至時刻都想著遊戲。這使任務更加繁重,壓力更大。學習的痛苦讓我對遊戲產生了更深的依賴和渴望,成癮也隨之產生。

儘管玩遊戲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快感,但如果不玩,我只能回到現實中承受學習的痛苦,這本身就很痛苦。許多癮症都是這樣形成的。想象一下,每**九晚五,扛著家庭重擔,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你無處可息。或許只有在廁所裡抽根菸,刷刷手機,在深夜打會遊戲,或喝口啤酒,才能稍微感到一絲愉悅。因為只有在這些時刻,你才能感到最放鬆。然而,享受完多巴胺帶來的快感後,痛苦仍在原地等待著你,前後的落差讓你感到更加痛苦,所以一有機會,你就會選擇逃避。逃避雖然可恥,但卻既有效又有趣。在痛苦的驅使下,你會對快樂產生上癮,無論是菸癮、酒癮、性癮、網癮、手機癮、遊戲癮還是食物癮。

多巴胺是神經遞質,它在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的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帶來快感。多巴胺的釋放量越大,成癮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成癮,戒斷也就越難。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今天將**的方法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成癮醫學教授安娜倫布克。過去25年裡,他一直在**賭博、電子遊戲、**等各種成癮問題上進行研究,因此在這方面具有絕對的權威。

為了更好地理解成癮的原理,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被視為一種大腦的通用貨幣,科學家通常用它來衡量某種體驗是否會讓人上癮。例如,巧克力能使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量增加55%,性行為能增加100%,尼古丁則能增加151%,某些毒品如苯丙胺則能增加1000%。顯然,這些事物的成癮程度不斷上公升。因此,只要嘗試了一次,就很難再戒掉。即便你認為你只會嘗試一次,可能也不容忽視戒斷可能帶來的痛苦。有人形容戒毒的感受就好像全身骨折,仍在不斷地移動,令人頭皮發麻,不是嗎?

多巴胺是神經遞質,只有大腦中的0.0005%的神經元能夠產生它,但正是這微不足道的量,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各種情感。然而,多巴胺的主要作用並不是使我們在獲得獎勵後感到愉悅,而是驅使我們產生獲得獎勵的動機,例如吃巧克力。儘管大腦會記住吃巧克力時的愉悅感,但這種獎勵迴路實際上是在驅使我們期待。

這種逃避現實的成癮行為可能會在短期內提供一些暫時的緩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往往會加劇問題。重複的成癮行為會造成大腦獎賞迴路的不平衡,導致更高的快感門檻和更深的痛苦。這種惡性迴圈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人際關係破裂以及日常功能受損。

使用方法來自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成癮醫學教授安娜倫布克,是乙個積極的方向,它提供了一種通過改變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來應對成癮的方法。三種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幫助你恢復大腦獎賞迴路的平衡,減輕戒斷痛苦,並逐步脫離對成癮行為的依賴。

第一種方法是“以痛治痛”,通過主動尋求痛苦來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從而改變大腦的獎賞迴路,降低對成癮行為的渴望。這可以通過一些有意識的方式,比如寒冷水浴、劇烈運動等,來幫助你調整大腦的多巴胺系統。

第二種方法是“物理阻斷”,通過徹底斷絕與成癮行為相關的一切,包括與成癮物品或活動有關的物品、賬號等,以防止成癮物與你產生聯絡,從而降低成癮的**。

第三種方法是“激進誠實”,這意味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成癮問題,不再掩飾或逃避。通過承認自己的問題,你可以強化大腦前額皮質的活動,增強自控力,更理智地作出決策,延遲滿足,從而逐步擺脫成癮的束縛。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不要因為對某種事物產生成癮感到羞恥。成癮往往是現實生活壓力和情緒問題的一種逃避方式。重要的是要尋求積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改變成癮行為,提公升自我控制力和生活質量。如果你覺得成癮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不妨考慮尋求專業的幫助和**。

科普文 美聯儲加息的內在邏輯

美聯儲又加息了,目前利率已經達到了二十二年來的新高,這必然會對經濟造成各方面的影響。但大家經常都在談論美聯儲調整利率,但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這個行為的內在邏輯。今天,我就簡單的講講,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一起討論哦。說白了,美聯儲利率調整就是乙個工具,美國通過這個工具影響自身和全球經濟,已達到符合美國利...

培養良好心態的內在力量

有一位智者曾言 你的心態即是你的主宰。在現實中,我們或許不能左右遭遇,但我們卻能駕馭心態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他人,但我們卻能塑造自己。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並不是那麼顯著,真正的差距蘊藏在心態之中。因此,乙個人的成就與否,主要倚仗於其內心態度。篤信吸引力法則,你所思所想必能吸引所求。保持一顆陽光心態...

美麗之爭 外在與內在的較量

美麗,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心中永不磨滅的追求。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對美的定義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在美與內在美之爭,就如同清水出芙蓉,了何謂真正的美。一 70年代的南韓,選美爭議之源。上個世紀70年代的南韓,選美大賽的評審標準頗具爭議。當時,評選的物件是符合 真善美 的女性,將最 真 的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