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 31億,成果轉化為0!財政的錢也能這麼浪費嗎?

2023-08-08 21:22:07 字數 2009 閱讀 2270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出了乙份令人驚訝的報告。

報告指出,某高校在累計獲得1.31億元的財政投入科研經費後,實施了862個科研專案,但卻沒有乙個專案成功實現成果轉化。花費1.31億,成果轉化為0!

這樣的浪費是否應該被容忍?

我們知道,財政投入是為了支援科研專案,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然而,在這個案例中,1.31億元的鉅額資金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成果,這不禁讓人質疑這些資金是否被合理利用了。

錢,就這麼被白白的花掉了。

甚至,就這麼堂而皇之進入到個人口袋。

這是在搞科研,還是在洗錢啊?!

財政的錢,也能這麼浪費嗎?

納稅人的錢,也能這麼浪費嗎?

我們可以理解,科研有不成功的風險,可是1.31億資金,連個水花都見不到,這已經不是單純風險不風險的問題了。

就是在浪費!

回到新聞本身!

據羅海山介紹,該高校共實施了862個科研專案,其中有些專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最終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成果。與此同時,另一所高校的成果轉化率也僅為0.71%。這兩個數字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質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科研專案的規劃和管理不夠嚴謹。

既然是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援科研專案,就應該制定詳細的計畫和目標,並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科研經費的使用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果。

其次,科研人員的能力和動力也是關鍵因素。科研專案需要有專業的人才來推動,而這些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如果科研人員沒有足夠的激勵和支援,或者缺乏科研經驗和技術能力,就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第三,科研專案的資金使用也需要更加透明和規範。財政投入的科研經費應該有明確的流向和使用標準,必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杜絕浪費和濫用資金的現象。

搞科研,不是搞錢的藉口!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

必須要加強對科研專案的審計和監督。

審計機構應當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

必須要建立科研專案的評估機制。

對於每個科研專案,都應該設立明確的目標和指標,並定期進行評估。只有在專案的不斷優化和改進中,才能實現成果的轉化和市場化。

同時,**和高校應該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支援和關注,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和發展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從事科研工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更重要的是,引入市場化機制,讓高校教師找企業要專案,而不是找上級要專案。

財政資金,因為是公家的錢,大家態度曖昧,上下其手,但如果是企業投資,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人家必然管的很嚴格。

當取得成果後,財政可以給予科研補貼,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科技研發,同時,也能夠督促高校拿出切實的成果來,而不是將科研經費中飽私囊了,那些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們,也失去了搞錢的機會。

高校教師,要憑能力和本事說話。

花了1.31億卻沒有任何成果轉化的案例引發了人們對財政資金使用的質疑,我們不能容忍將納稅人的錢浪費在沒有實質性成果的專案上。

為了更好地利用財政投入的科研經費,我們需要加強管理和監督,提高科研人員的能力和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財政資金的最大價值,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歡迎關注!

華為 131億!高通表態,全面打破!

導語 三年前,美國通訊行業巨頭高通的股價突然暴漲,伴隨著一系列隱晦的動作,引發了廣泛的好奇。是什麼讓高通如此風光,而華為又會在這個故事中扮演何種角色呢?然而,如今的局勢似乎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撲朔迷離的故事,揭開其中的種種秘密。正文 高通的 華為時刻 三年前,高通在美國通訊行...

131億,這一醫療龍頭被收購

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 且24小時後方可 近日,外媒報道,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領域併購 公司thoma br o宣布,對nextgen healthcare進行私有化。此次thoma br o將以每股23.95美元的現金收購該公司,總計金額約18億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為131億元 包括承擔債務。據了解,...

華為全面打破!高通表態131億?

導語 在三年前,美國通訊行業大佬高通股價突然暴漲10 以上,因為它不僅拿到了對華為的出貨許可,還與華為簽了授權協議,大撈專利費。但是,三年後的今天,華為正式推出了5g手機,高通徹底被 脫鉤斷鏈 一邊能吃中國的飯,一邊要砸中國的鍋,在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公司慘遭制裁後,美芯巨頭們可謂是蛇鼠兩端,既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