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口岸 助力通關提速

2023-08-15 09:57:48 字數 3109 閱讀 7809

打通部門資料、暢通服務流程,福建廈門——

建設數字口岸 助力通關提速。

核心閱讀。智慧型線上分流,提高通關效率;聯通多方資料,搭建平台基座;自助寄遞證書,更好服務企業……近年來,福建廈門針對外貿全流程作業,積極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持續提公升跨境**便利化水平。

下午3點,福建廈門海天碼頭外,車輛運轉繁忙。廈門昇億物流***工作人員蔡榮元早已等候在碼頭閘口外。抵港、通關、放閘……蔡榮元緊盯手機上的貨物通關進度,只等放行。“貨主的工廠已經蓄勢待發,就等著這批進口原料了!”

清點、裝車、簽字確認,看一眼時間,蔡榮元長舒一口氣:“從抵港到發車,只用了不到1小時,再次重新整理我們的取貨時間紀錄!”

取貨時間不斷縮短,歸功於廈門對進出口作業流程的持續優化。

去年2月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等多家單位,針對外貿全流程作業,梳理企業通關堵點,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讓進出口貨物“跑”起來。通過邊建設邊試點邊服務,廈門數字口岸平台於去年10月起上線,截至目前,已上線功能167項。今年上半年,廈門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同比分別壓縮.08%。

智慧型分流,縮短通關時間。

蔡榮元最近有點忙。目送著滿載進口石材的火車從碼頭外駛遠,他轉頭便給貨主撥去**。通話結束,他神情卻並未放鬆。開啟手機上的“廈門國際**單一視窗服務平台”小程式,上面還顯示了不少報關單。“剛才貨物從抵港到發車能夠在1小時內完成,多虧了海關推出的‘智慧型雲分流’功能。”蔡榮元說。

過去不少企業反映,在傳統作業模式下,進口貨物到港後,需要先集中運往碼頭堆場,待收到海關查驗指令,再由堆場轉運至查驗場或提離港區。無論是否查驗,貨櫃都需要至少兩次裝卸和運輸。

今年4月,廈門海關聯合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打通海關與碼頭資料,在海關查驗環節推出“智慧型雲分流”功能,在數字口岸平台上線。“現在只要提前報關,進口貨物到港的同時即可收到查驗指令,實現卸船分流,出口貨物實現進閘分流,都無需到堆場轉運,極大縮短了通關時間。”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關長黃順光說。蔡榮元手機上的小程式,清晰記錄了剛剛的通關流程——船舶靠港,收到無需查驗指令,提離港區。

碼頭方也受益頗多。蔣蔚是廈門貨櫃碼頭集團***海天分公司商務部經理,她算了一筆賬——“智慧型雲分流”功能上線以來,海天碼頭減少貨櫃在碼頭裝卸和運輸的次數達50%,時間壓縮90%。

除了“智慧型雲分流”,數字口岸平台還在申報環節上線健康申明卡,實現進出口船舶申報全流程無紙化;在登臨環節開通船舶登臨應用,企業預約登臨到放行平均時長壓縮10%;查驗環節上線查驗免預約功能,平均可為每票待查驗貨物壓縮場內流轉時間5小時以上……

市場競爭激烈,通關時間少1分鐘,企業競爭力就多一分。我們通過梳理**鏈條,拆解作業流程、逐個壓縮時間,建設廈門數字口岸平台,服務國際**口岸作業全流程。”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資訊化服務中心主任吳志強介紹。

瞄準需求,資料互聯互通。

從事口岸資訊化工作多年,吳志強對一組資料印象深刻——2023年的一次口岸營商環境現場會上,一家外貿企業反映,一批貨物空運到美國,原先要打77次**,而有了廈門口岸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後,出口效率明顯提高。

空運可以,海運能不能做?”在廈門海關,一名相關負責人看到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後陷入沉思。與此同時,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也在思考,從“單一視窗”建設到服務貨物通關和物流全流程,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已近極限,如何進一步縮減?

2023年2月,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就是希望把航空數位化思路延伸到海上,讓海運的所有相關方,像檢視電商物流一樣,登入手機就能夠隨時隨地查詢貨物狀態。”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資訊化服務中心高階工程師王李強介紹。

儘管前期準備長達半年,實現難度依然超乎想象。”王李強說,數位化建設,資料互聯互通是基礎。對於碼頭、堆場、報關行等相關企業,資料是其運營的關鍵,如何打通多角色多鏈條資料?

在開通“智慧型雲分流”功能過程中,打通海關與碼頭資料是重要一步。

起初,聽說要“交出”資料,不少碼頭負責人的心裡都“咯噔”一下。“生產資料直接交出去會不會有風險?”前期調研中,王李強和團隊一連走訪了好幾家碼頭,收到的都是相同的答覆。

我們打通資料的目的是建設**公共平台,更好為企業服務。對於資料,我們也會嚴格保密。”在廈門海關牽頭下,工作專班召集各方商議,現場會就在各碼頭召開。在海天碼頭,蔣蔚算了一筆賬:“一批貨就能減少兩個步驟,企業取貨快了,整體運轉效率提高,碼頭場地壓力也將大大減小。”

簽署保密協議,聯通資料,“智慧型雲分流”功能在海天碼頭率先試點。看到海天碼頭運轉效率明顯提公升,一些碼頭也開始主動要求接入資料。截至目前,廈門數字口岸平台已接入碼頭、場站、理貨公司、拖車公司等相關企業,以及海關、稅務局等相關部門的40多個外部單位資料。

延伸服務,完善功能搭建。

7月4日上午9點,在廈門外圖進出口***關務負責人劉潞麾剛剛在手機上完成一單原產地證書的寄遞申請。

原產地證書是企業出口貨物的重要憑證,大部分已能自助簽章列印,但一些國家不接受‘電子證書’,需要海關關員手寫簽章,產銷旺季人手緊張,公司離國際航運中心又遠,取件不方便。”劉潞麾介紹。

在聚焦通關主流程提速的同時,廈門數字口岸平台針對前期收集的外貿企業痛點,延伸服務範圍。針對原產地證書領取的“最後一公里”,數字口岸平台打通海關與ems快遞業務對接,開通“原產地證書自助寄遞”功能。

點開數字口岸平台小程式,劉潞麾向記者展示操作過程——線上申請寄遞後,海關將手簽完成的原產地證書存入國際航運中心內的快遞櫃,劉潞麾同步收到一條簡訊取件碼。辦公間隙,劉潞麾將取件碼貼上至小程式,當天下午就收到了快遞公司送來的原產地證書。

服務範圍延伸,功能搭建也在不斷完善。

同樣是上午9點,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6層會議室內討論熱烈,數字口岸工作專班每週二的排程會正在舉行。深入碼頭、堆場一線,工作專班持續開展調查研究,定期彙總專案進展,分頭分任務推進。

平台正在攻克的是軟體部分第三期,主要任務就是完善使用者側功能的搭建。”王李強手指一旁的數字口岸平台系統大屏。螢幕上,數字飛速變化。在各方聯通之下,閘口的每一次抬杆,每一艘船靠岸,每乙個查驗流程的完成,最終化為資料匯入平台。基於這些資料,數字口岸平台將最終實現進出口所有環節的視覺化。目前,這一功能搭建還在持續推進。

今年6月,《廈門市2023年促進跨境**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聚焦口岸數位化轉型、產業公升級、通關物流安全暢通、降低口岸收費、提公升企業獲得感5個方面,明確35項具體措施。“我們將持續開展廈門市促進跨境**便利化專項行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持續提公升廈門跨境**便利化水平,打造口岸營商環境示範高地。”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盧海林表示。(記者 王崟欣)

*:人民**。

建設數字口岸 助力通關提速

核心閱讀。智慧型線上分流,提高通關效率 聯通多方資料,搭建平台基座 自助寄遞證書,更好服務企業 近年來,福建廈門針對外貿全流程作業,積極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持續提公升跨境 便利化水平。下午3點,福建廈門海天碼頭外,車輛運轉繁忙。廈門昇億物流 工作人員蔡榮元早已等候在碼頭閘口外。抵港 通關 放閘 蔡...

智慧型印章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打造智慧型村章管理新樣本

用數字經濟賦能現代農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數字鄉村建設主要任務是加強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傳統基礎設施與資料元素的更多融合,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數位化公升級,推動鄉村管理數位化轉型。在這股數位化的浪潮下,印章管理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智慧型印章作為賦能數字鄉村的重要一環...

建設數字政府 改善營商環境

秒批秒辦 政務服務跑出加速度。新生兒出生 企業開辦等13個事項 一件事一次辦 企業誠信掃碼可見,全省賦碼市場主體168萬家。招商引資 減稅降費 獎勵補助 惠民補貼 惠企政策服務平台實現直達快享,讓政策找企業 資料多跑路,服務有溫度。這一系列讓企業 群眾充滿獲得感的政務服務,其背後的支撐是以 數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