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過載 慣性焦慮,持續變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

2023-08-14 14:16:52 字數 4306 閱讀 3307

前段時間朋友說到了自己的困惑,幾年前在公司朝九晚五的上班,覺得還挺有安全感的。處理什麼事情,要麼是有現成的公司模板,要麼問問上級就會給予明確的指導。

但是現在自己創業運營公司,基本上每隔幾個月就會遇到乙個全新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給到確切的答案。

比如一些突然而來的風口、紅利期出現,要不要馬上跟風?經常要處於這樣那樣的抉擇中,很是焦慮。

其實在這個持續變化的時代,不管你是有穩定工作的職場人,還是自己創業的創業者,所要承受的焦慮都差不多。因為世界變化太快,很多不確定性讓我們對未來有了一種無力感。

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該如何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個人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困擾我和朋友很久的問題,相信你也不例外。

最近看了陳春花老師的新書《價值共生》,解答了上述的困惑。只要理解了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化時代的本質,我們做好當下,即是未來。這本書對處於數位化時代中迷茫的企業和個人,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今天就請大家跟隨這本書,了解一下什麼是數位化,以及在數位化時代下的個體和組織應該如何發展。當然我也會加入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文末有驚喜——長圖高畫質視覺筆記。

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大環境當中-

想知道如何正確地思考,先要了解當前所處的大環境。

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大概是2023年,吃飯只能回家或者去外面的餐廳,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用手機app下單點外賣。而且具體吃什麼,哪家餐廳好吃,都可以根據軟體中的評價資料來選擇,非常方便。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超多領域,買哪件衣服?看哪部電影?住哪家酒店?我們越來越依賴資料進行選擇和判斷。

價值共生》中提到,我們現在正處於乙個“數位化”的時代,數位化是通過“連線”實現各種技術創新,利用人工智慧、移動技術、社交、物聯網、大資料等,在虛擬世界中重建現實世界。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虛擬經濟的價值和實體經濟的價值融為一體,才能為顧客創造全新的價值。

我覺得了解這一點對於每個人甚至每個企業都極其重要,因為我們需要跟隨時代腳步更新認知,進而掌握在數位化時代下生存的能力,才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使用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應該創造什麼-

大家對五菱的認知是一家生產汽車的企業,今年2月份正值疫情“一罩難求”時期,五菱宣布了生產口罩這個訊息,在朋友圈**開來。到了2月14日,第一批五菱生產的100萬只口罩正式完成交付。

口罩包裝上的“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口號,讓人格外溫暖,也讓我們記住了這家有責任感的企業。

在讀《價值共生》時我認識到,在“數位化”時代,我們不能閉門造車,不是以企業為中心,而要以顧客需求和使用者價值為中心。顧客價值是行為準則,做事時必須以此為標準。

我聯絡到自己現在在做的視覺筆記訓練營,已經滾動做到了第4期。大家都知道現在獲取流量很難,都在積極做營銷。而我們剛剛起步一年,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和精力做營銷,但是我唯一能做好的是,抓住每一位學員的需求,關注學員的真實困境,用心做好產品和創新服務。

所以每一期訓練營結營,我們都會邀請學員填寫調查問卷,了解訓練營的口碑情況、內容設計,包括授課的形式,每一期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根據資料,對新營做迭代公升級。或以此來研發新的產品。

所以我從來不會擔心自己沒有客戶,只不過我會走得慢一些罷了,這都沒關係,只要懷抱利他之心,每一步都是踏實堅定的。

在讀《價值共生》的過程中,讀到這個“創造顧客價值”版塊的時候,心中無比激動!因為以前覺得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那一刻終於看到了確切的文字,驗證了自己做對的事情,暢快!

不要總想著競爭,而要跟大家協同共創未來-

在以前,同行是冤家,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在真實市場中存在競爭對手。但是現在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我們需要作出徹底的調整,確信自己沒有對手,要問自己能和誰共同為顧客創造新價值,也就是共生邏輯。

陳春花老師在書中講到她經常對企業管理者強調的乙個觀點:“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你基本上將被淘汰;如果你說你與誰合作,你就會有機會。在數位化時代,關鍵是看你與誰合作,並不是看你比誰更強。”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重點不是獲得比較優勢,而是獲得生長的空間。

除了競爭對手,其實和產業夥伴之間也應該保持一種協同共生的關係,相信大家可以共同打造乙個生態系統,創造更大的空間。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抱團取暖才能走得更遠。就像我們小時候看的葫蘆娃,七個葫蘆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大力、千里眼、吐火、吐水、隱身。不論敵人多強大,總有乙個葫蘆娃能接招,大家合作必然取勝。

再來看我們如今所面臨的對手,並不是某個特定的“蛇妖”,而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共同創造價值。所以想要變得更加成功,我們就要去主動尋找自己的葫蘆兄弟,形成最強生態。

不光實現組織目標,更要兼顧個人意義-

在數位化時代,個人價值在企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才是第一資源。

在團隊運營的過程中我也越來越意識到人的重要性,以前我經常會因為想不明白乙個問題而睡不好覺,很多時候都會自己鑽牛角尖。

現在不同的是,遇到某個問題,拋到內部的智囊群裡,分分鐘就能討論出乙個不錯的答案。甚至有的問題,團隊中的夥伴主動承擔直接就把問題解決了。

而且大家一旦冒出新的創意想法就會發到群裡即時共享,然後團隊馬上做出反應。比如這次訓練營結營前,楚汐提出畢業證書可以利用金句卡片為每一位學員定製不一樣的版本,我們覺得超級酷,於是在結營前一天加班做圖,最後果然收穫了學員的一致好評。

對於與人的合作價值,是我近兩年最最顛覆性的認知,轉變了固有的思維方式。

除了明確個體的價值,《價值共生》中也提到了組織要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

書中有乙份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騰訊00後研究報告》,報告表示“00後”更懂自己,非常現實卻也十分包容,具備更鮮明的個性、更強的適應能力,更關注個人的平等與彼此的關懷。

對於組織成員的管理,以前的管理模式大多是自上而下的管控,現在由於新個體的特點,管理要由管控轉向賦能。

最近我們也在學員內部招募了一些人才進入團隊,書中這部分內容給到我的啟發是,對待他們首先要賦能,並給大家創造乙個不斷學習並且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希望大家在團隊中可以通過不同的崗位得到鍛鍊,滿足自己的成長需求。

其實這也是利他原則的一種體現,前段時間看稻盛和夫的《心》也是沉澱下了這個利他之心的原則。

以前面對一些機會,方方面面的因素擺在眼前不知道如何抉擇,但是現在有了“利他之心”和“生而為人,何為正確”作為原則,選擇變得超級簡單。看書時也在感慨著,原來偉大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寫到這裡,我們再來回答文章開篇時所提到的問題。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數位化”時代,那麼多的風口紅利擺在面前,帶來了浮躁與焦慮,應該如何做出選擇?

價值共生》告訴我們,當你決定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時,那麼紅利其實是不需要討論的事情。你的商業模式以及最終追求的價值,其實沒有風口期,只有持續地進行創造。

我們一旦擁有穩定的價值觀和原則,心懷愛、信任,做乙個長期主義者,選擇起來就會輕鬆很多。

創辦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台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

不追風口,做好當下,即是未來。

最後附上《價值共生》視覺筆記長圖,將知識視覺化,助你理解書籍要點:

塗知鴨視覺思維。

用視覺筆記分享:成長乾貨|優質好書|手繪塗鴉,期待和你一起做朋友。

關注我,帶你用視覺的方式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