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與溺愛有何區利

2023-08-14 03:46:31 字數 1954 閱讀 6183

我敢保證,每一位父母都相信自己深愛著寶貝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卻形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為表現,關鍵往往在於父母對子女是真愛還是溺愛。什麼是真愛?什麼是溺愛?這裡存在著原則和界限範圍的問題。掌握教育原則,允許孩子在正常界限範圍內自由地、舒服地活動成長,鍛鍊能力,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潛在力量,形成英氣蓬勃、積極向上、性情開朗、活潑愉快的良好性格,教育後果是卓有成效的,這就是真愛。嚴重違反教育原則,一方面嬌生慣養,任憑孩子超越正常的界限範圍,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另一方面又限制太嚴,干涉過多,這也不許,那也不行,壓制了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扼殺了孩子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形成以我為中心,自私、任性、懦弱、膽小怕事的消極情緒,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這就是溺愛。真愛和溺愛都會影響終身,這一點應該引起每一位父母的注 意和重視。

下面我想舉幾個真愛和溺愛的具體事例:

1.自理能力。

真愛孩子的父母,根據兒童發育規律,從2歲半開始,通過日常生活,耐心地、堅持地教會孩子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事項,到3歲時,孩子能夠自己穿**、褲、鞋、襪,並會解衣扣、鞋扣,會結衣扣、鞋扣。最後變得喜歡動手動腦,做事積極主動,自理能力強,還能主動幫助其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溺愛孩子的父母,過分地嬌慣,怕孩子遇到困難,怕孩子著急受累,為孩子承擔-切,總是包辦代替,搶先為孩子穿**服,孩子說:“我自己會、 我自己會。”*卻說:“你不會、 你不行。”硬是不讓孩子動手,剝奪了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阻礙了孩子手、腦和眼睛並用,和手的小肌肉發展。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變得很差,顯得笨手笨腳,容易產生自卑感。遇事愛依賴他人,缺乏積極主動的精神。

2.合群友好。

真愛者設法為獨生子女尋找同伴,請他們來家作客,熱情招待,共同玩玩具,或到別人家和同伴一起玩,來往親密,建立友誼。孩子待人友好親切,喜歡集體,見識寬廣,語言發展好,健康活潑。

溺愛者總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不給孩子找同伴,又拒絕別的孩子來,甚至不願把自家的玩具給別的孩子玩,把孩子關在家裡,由老奶奶照管,不許外出,一人獨玩。 最後變成在家很淘氣,出門卻十分膽小、怕生、不講話、不理人,顯得孤僻不合群,且孤陋寡聞,語言遲鈍。

3.勇敢有生氣。

真愛者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勇敢大膽,只要對孩子沒危險,是他力所能及的,都放手讓他自由活動,如:騎小自行車、爬樓梯、玩皮球等。休息日帶孩子到公園,任他自由地跑、跳、攀登、滑滑梯,夏天練游泳,冬天看滑冰。孩子必然變得勇敢,朝氣蓬勃,見識廣,能力強,興趣廣泛,積極進取,健康活潑。

溺愛者正像平時形象的說法:“抱在 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時時在擔心,處處怕危險,對孩子的干涉太多了,這也不許去,那也不許去,束縛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活動。孩子自然會表現怯弱,膽小怕事,不敢攀登,不敢下樓梯_生活 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差,對什麼事也不感興趣,反應遲鈍。

4.尊敬**、尊重孩子意見的民主家庭。

真愛者對孩子既有嚴格的要求,同時也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才能和孩子建立正常關係。孩子也還能對**有禮貌、尊重**的意見。

溺愛者缺乏原則性,對孩子不是嚴格的要求,孩子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不如願就大哭大鬧,倒地打滾,**心軟,遷就了之。後果將是孩子掌握了父母的弱點,常對**沒禮貌,不尊重**的意見,不聽**的話。**高興時遷就,不高興時打罵,對孩子不尊重,家庭氣氛不和諧,屬於既溺愛型、又放任型,兼**型的家庭。

5.不挑吃挑穿。

真愛者根據兒童身體發育的需要,供給適當的肉、

蛋、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培養定食定量的進餐,做到。

不挑不剩,不暴飲暴食。結果會使身長體重正常成長,身。

體健康,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從不挑食。

溺愛者總怕孩子營養不夠,雞魚肉蛋無限制的吃,有位母親煮10個雞蛋放在桌上,孩子隨便吃,結果一天。

吃了個,從此再不想吃雞蛋了。還有,肥肉易咽,蔬菜難嚼,光吃肉不吃菜,既不定時,又不定量。另外,各種糖果、巧克力隨時隨地吃個不停。如此一來,勢必。

造成嚴重偏食,營養失調,身長體重不標準,體弱多病,父母煩惱。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對健康帶來嚴重的不。

良後果。

華為與愛立信簽署專利交換協議,有何看點?

華為和愛立信簽署了一項涉及3 4 5 g移動通訊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長期相互授權的國際協議。該協議允許雙方將各自擁有的技術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華為財產部負責人樊志勇說,此次協議不僅體現了中美兩國對彼此智財權的尊重和重視,而且有利於營造乙個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同時也展示了中美兩國在智財權方面的合作意願和共同...

企業社會責任與現金持有,到底有何關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戰略定位的角度意識到社會責任對企業高質量的重要影響,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並履行社會責任。那麼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能否真正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呢?部分人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能夠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獲取投資者的認可和青睞,從而從獲得更多的...

家長與學生對教育體系有何訴求?這些訴求該如何解決?

西方在進行教育變革之前,進行過對於家長同學生的利益變化的考量,戴卓爾夫人和里根 改革的兩個最重要的共同特徵在於市場原則和消費者選擇。在公共管理改革運動中,消費者的地位被推到了乙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奧斯本和蓋布勒的 再造 十項原則之一即為顧客驅使的 這一原則認為 的目標應該定位於滿足顧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