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大腦

2023-08-09 21:33:02 字數 4774 閱讀 2425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

是人的大腦,

困住我們的永遠不是別人,

而是自己的貪心和不甘心。

電影《孤注一擲》,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台詞,毫無疑問是這句:

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

上一篇稿子,我講了“貪心”,這篇稿子,說說“不甘心”。

王大陸飾演的阿天,玩手機時看到乙個博彩廣告,抱著玩一把的心態,他掉進詐騙集團的網賭**。

詐騙集團先是讓他贏幾次,引誘他上鉤,然後開始一點一點屠宰他。

阿天輸光了積蓄,不甘心,想贏回來,賣掉收藏品繼續賭。

又輸光了,不甘心,想贏回來,四處借債繼續賭。

又輸光了,不甘心,想贏回來,賣血也要繼續賭。

又輸光了,不甘心,想贏回來,騙奶奶的錢繼續賭。

又輸光了,不甘心,想贏回來,把家裡房產證抵押了,轉身又去繼續賭,結果又輸光了。

無比悔恨和絕望的他,最後從陽台跳了下去。

乙個搞反詐的民警朋友說,很多被詐騙了的人,之所以陷在其**不來,其實並不是被限制了自由,而是因為不甘心,覺得自己虧了那麼多錢進去,所以就想把損失給撈回來,錢都給騙沒了,我得騙回來。”

我投入了40多萬,你讓我怎麼撤?”

投入了這麼多錢和精力,不敢放棄啊!”

虧了60萬,就這樣放手,心不甘啊!”

於是越撈越虧,於是越陷越深。

前段時間看了乙個**,是乙個詐騙頭目**後接受詢問的**。

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詐騙,做的就是人的不甘心。”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不甘心呢?

源於乙個詞——損失憎惡效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做過乙個有名的實驗,來驗證損失憎惡效應。

他對一群實驗物件說:

向上丟擲一枚硬幣,落地正面,你贏100美元;

落地背面,你輸100美元。”

你會參加這個賭局嗎?

大部分實驗物件選擇了拒絕,因為對他們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比得到10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得多。

接著,卡尼曼改變實驗方法,他先給每個人發500美元,然後說:

你現在面臨兩個選擇。

乙個是:立馬退給我250美元。

乙個是:拋硬幣,正面朝上,這500美元全還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錢。”

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拋硬幣。

為了避免250美元損失,他們甘願冒險。

這就是損失憎惡效應:

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變得冒險。”

那些深陷詐騙深陷賭局的人,之所以不願出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甘心“損失”,所以決定再次冒險賭一把。

而且,不僅僅是變得冒險,我們還會用“承諾一致性”心理來強化冒險。

什麼是“承諾一致性”心理?

先給大家講講村上春樹的《再襲麵包店》:

一位剛結婚的丈夫,夜裡餓醒了。

而家裡任何食品都無法消除這種飢餓感。

丈夫想起多年前也曾出現過這種感覺:

當時,他和夥伴一貧如洗。

有一天餓得不行了,他們就去搶一家麵包店。

成功了嗎?並沒有。

在他們下手前,店主把麵包送給了他倆。

作為條件,店主要求兩人陪他聽一張唱片。

於是打劫變成了交易——聽歌換麵包。

餓的人吃到了麵包,喜歡**的人分享了所愛的**,犯罪消失於無形,不是皆大歡喜嗎?

然而,並沒有。

打劫不成的陰影,一直如魔咒般潛伏在他心裡,使他難以安寧。

妻子說:“要消除心魔,只有再搶劫一次。”

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

然後,一直困擾他的飢餓感神奇地消失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非常荒誕,但說的正是“六大原生影響力”中的乙個——承諾一致性。

何謂承諾一致性?

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作出艱難的選擇,人就很樂意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然後自發地去尋找理由,來說服自己把這個承諾繼續下去。

之所以稱為“原生影響力”,就是因為這是扎根在骨子裡的影響力,一旦發生,就不太受大腦的控制。

如果行為無法與之前承諾達成一致,人就會變得心情抑鬱、焦躁不安。

那些陷入**的人為什麼出不來?

因為他們為了避免心情抑鬱、焦躁不安,就不斷用“承諾一致性”來強化自己的冒險:

我做的事情是對的,我做的事情是對的。”

下次一定會贏回來,下次一定會贏回來。”

就這樣不斷說服自己一直堅持下去。

因為損失憎惡——我們做出冒險行為——為了冒險行為得以持續,我們用承諾一致性來欺騙自己。

於是,我們就這樣越陷越深。

如何才能跳出可怕的不甘心呢?

及時止損。在講“及時止損”之前,我們得先弄懂經濟學的另乙個著名詞語——沉沒成本。

什麼是沉沒成本?

就是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會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會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而不可收回的投入,如時間、金錢、精力等,就稱之為“沉沒成本”。

我講乙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花50元買了張票,興高采烈地跑去看電影,但看了20分鐘你受不了了:

拍得太爛了。”

這時,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很多人會選擇繼續:

不看,我就損失了50元。”

為了50元,你選擇了遭受120分鐘的罪。

針對這種情況,經濟學家提出了“沉沒成本效應”:

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擔心新的決定會讓以前的投入付諸東流,於是不願改變現狀,從而導致了更大的損失。

我們人生的困境,大多源自於此。

好了,再回到前面的話題:

如何才能跳出“不甘心”的困境?

只有乙個辦法——及時止損。

所謂及時止損,就是我們在做決策時,不要糾結於已經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而是要壯士斷腕,捨棄沉沒成本,把自己從那個爛泥坑里拯救出來,去追求更有利於自己的其他選擇。

因為無論你怎麼死纏爛打,也不可能挽回你的付出了,你越不甘心越不放手,那付出的沉沒成本就會越大。

遇到一部爛片,正確的做法是立馬起身離開,把剩下的時間花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而不是為了挽回“成本”,再把乙個多小時浪費在忍受和煎熬上。

知名投資人段永平說得好:

“要立即停止做不該做的事,

對於錯誤的事情,

越早停止,代價越小。

發現錯誤馬上就改,

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很喜歡作家晚睡的一段話:

人生總要經歷各種失敗。

走錯方向、愛錯人、選錯路,都是常會發生的事情。

行到半程,愛到半生,才發現一切都是錯誤,而且是解決不了的錯誤。

這時候,‘止損’就是關鍵時刻用來救命的人生大智慧型。”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失去的東西要不回來,執著於“過去”和“失去”,除了造成更大虧損、喪失新的機會以外,並沒有任何卵用。

一句西諺說得好: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當你陷入人生大困境時,請記住一句話:

有一種救命大智慧型,叫及時止損。”

上面這些話,一部分人可能聽得進去,但一部分人一定聽不進去。

所以,接下來的三句話,我想送給另外一些朋友。

第一句:談戀愛和結婚之前,一定要考察對方的嗜好,如果遇到嗜賭的,請有多快跑多快,請有多遠跑多遠,永遠不要妄想改變別人,永遠不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第二句:永遠不要相信賭狗的人品,成為賭狗之前的人品,和成為賭狗之後的人品,是兩個時空的。

不論之前下限多高,之後都會沒有下限。”

第三句:如果你親友不幸有賭狗,請記住,金錢上一定要切割清楚。

你給他錢,緩解不了他的危機,他轉手就會捐獻給**。

再親近的人,都不要心軟。

勸了不聽,就由他們去吧。”

#**熱點情報局#

孤注一擲說明的問題

電影孤注一擲 主要集中在境外詐騙集團的幾個點 1.娶安娜。在安娜神奇地完成了當初制定的業績目標之後,陸經理丟擲了乙個新的餅,留下來跟他。安娜其實是有點動搖的,陸經理順勢見狀就再次定了乙個更高的業績目標。安娜才回過神來,而接下來,陸經理讓他跪下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沒有拍這些落入詐騙集團手裡的美女,怕是...

天道酬勤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天道酬勤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這一觀點提出了一種懷疑 努力即會得到回報 這一信念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也存在一些侷限性。在接下來的評論中,我將從多個角度來解析這一觀點。首先,儘管存在運氣和機遇,努力和付出仍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往往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建立在長期的努力和持續的...

這棵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楓樹王

高田村千年楓樹王 廣西藤縣新慶高田村驚現一棵千年楓樹王!楓樹高達數丈,三個成年人攀手才能合圍,樹芯已空到樹頂,從樹洞往上看,可見天。常有小朋友從樹洞裡往上爬可達樹頂,樹洞裡可容下四五個小朋友在裡面打牌玩遊戲。楓樹王樹皮粗獷,形如龍鱗!楓樹旁邊還有一棵同根連理的龍筋樹 龍筋樹是本地叫法,詳細學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