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通城人,可是我卻不會說通城話!

2023-08-09 16:22:50 字數 2254 閱讀 8707

通城,這座城市很小。乙個偏僻的小山城,11個鄉鎮50多萬人口,扒去外出務工經商的,留在通城的估計也就30來萬。但在這裡生活的通城人,說著那最淳樸的通城話。

通城地處湘鄂贛交界處,是中國“中部之中”,南來北往的人匯聚於此,語言豐富多樣,通城方言被稱為“研究古代文化歷史的活化石”,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之一。

很多人常年生活在外,好像唯一能和家鄉連線的便是那一口“通城鄉音”,不過現在,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我有乙個高中同學,北港莊前的,在武漢讀的大學,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去年十一回老家結婚,去車站接他,開口就是一口“老北京”,從頭到尾愣是沒有聽他講過一句通城話。陪他去菜市場買菜,菜市場裡的大爺講的是通城話,他挑選問價的時候出口的卻是一口普通話。他聽得懂通城話,但是在北京呆久了,口音已經完全變了,說的通城話四不像了,別人聽著吃力,於是慢慢地就懶得說了。

有一次在廣州出差,在一家小超市買水喝,隨口問了前面結賬的人是**的,他一開口,通城話就飈出來了,但是那一瞬間卻忘記了怎麼去回應老鄉了,感覺特別尷尬。

其實,不管你身在何方,如果能偶然聽到通城話,那一定是倍感親切的!不僅僅是通城話,其實任何乙個區域的鄉音,都值得被“傳承”被“珍視”。

現在通城,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一家五口都是通城人,小孩只會講普通話。小朋友不會說通城話也不是一天兩天造出的,孩子不學方言,老人在學普通話,大多數小朋友在上幼兒園之前主要讓爺爺奶奶帶著,儘管家裡人都會通城話,但沒有刻意教孩子說,老人卻嘗試學著講“通城版”普通話,用不熟練的普通話加上地道的方言。孩子們儘管能接觸少量通城話,也依然不會說,父母無所謂,孩子不願意學。年輕一代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特長,對於他們而言掌握一門外語比學通城話更重要,而語言只是一種交流方式,現在人人都講普通話,也沒必要再刻意學習通城方言,甚至有的認為說通城話是文化素養低的一種表現。也有從小用通城話交流的,但在學校長期說普通話,回家也懶得改回來了。

現在的城市長得越來越像了,一樣的高樓一樣的街道,一樣的裝扮還說著一樣的話,那些代表地方文化內涵的語言卻漸漸走向統一。

和通城人說通城話變得越來越尷尬,難以想象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在外拼搏回到家鄉和親朋好友扯扯家常時,卻發現年輕一代的通城人早已不會說通城話。

覺得學習通城話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可別讓它在我們這裡消失了!

這些這些簡單的通城話你還會說嗎?

做壞事就會說他“不嬲毛”

不中用就會說他“冒卵用”

無奈感嘆時說“搞卵”

不敢相信時說“卵落”

形容坐立不安“豬婆打圈”

覺得對方撒謊時說“賊銀”“打賊”

形容人聰明時說“挖眼”

羞羞的親嘴叫“捉幾”

漂亮的人或物要感嘆“牌子”

回家說成“切漁”“切歸”

歡迎遠客時說“拔特步”

送客再見時說“嗯哪噶切噠章”

請客謙虛地說“冒莫特洽”

客人回敬主東“把嗯哪噶忙得麼特樣”

韓天 我是文學追夢人

播種夢想扎根腦海 提到文學,第乙個要感恩的人就是父親韓井泉老先生,是他帶領我邁進文學的大門。當時他曾在綦江縣東溪鎮蠶桑中學 東風小學初中部 可招初中生的 戴帽中學 從事過多年語文教學工作。孩提時代,除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外,他還專門給我幼小的心靈播下了詩歌的種子。記得他給我一本 唐詩三百首 教我背誦的...

故事 我是癌症晚期,他卻對我不離不棄

本篇包含虛構創作,內容版權為及版權方所有。第一章。自從林沫得知自己是淋巴癌晚期之後,便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再也不出門,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電腦上,不停地找人聊,發洩對生活的不滿,她不會隱瞞病情,她喜歡看別人驚訝。聊熟之後就把對方拉進黑名單,然後再找新的聊友,再重複她的發洩。天堂夢是林沫最近新加的,...

特斯拉 Model Y,我是狂熱車主,我要發表的心聲

大家好,之前已經分享過一些關於用車和改裝硬體帖子,比如說固特異e銳乘輪胎,因為我是一位狂熱的特斯拉 model y車主,所以在我擁有這輛電動車之後,我對汽車的認知和體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今天,我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分享我的開車故事和對這款車的熱愛之情。首先,讓我談談特斯拉 model y的外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