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介面新突破 AI讓失語者“發聲”,語速快三倍 AI前哨

2023-08-25 18:20:20 字數 766 閱讀 9438

鳳凰網科技訊 8月25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史丹福大學的兩個獨立研究團隊使用新的電極陣列和人工智慧程式開發出了大腦植入物,將失語者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和語音。該裝置取得了新的突破,失語者的交流語速是此前類似裝置的3.4倍,更加接近自然對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還設計了乙個栩栩如生的虛擬人物來說出解碼後的言語。

這兩種大腦植入物在設計上存在顯著差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小組在大腦皮層表面植入了乙個薄如紙片的長方體,上面有253個電極,用來記錄大腦中乙個對語言至關重要區域的腦活動。史丹福大學的植入物則將兩個更小、總共有128個微電極的陣列更深入地插入大腦。

每個研究團隊只與一名志願者合作。史丹福大學與68歲的帕特·貝內特(pat bennett)合作,他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則與47歲的中風患者安(ann)合作。儘管植入物和研究參與者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兩項研究的結果大致相似。在腦機介面的幫助下,他們達到了每分鐘60到80個單詞的平均說話速度,幾乎是正常人談話速度的一半,但比之前任何腦機介面所達到的語速至少快三倍。

該裝置在50個單詞的詞彙量下錯誤率為9.1%,比此前最先進的語言腦機介面裝置低至約1/3。在使用12500詞彙量時,錯誤率為23.8%,團隊認為這可能是首次成功演示大詞彙量解碼的研究。這一成果展示了在幫助嚴重癱瘓人群恢復溝通能力方面的技術進步。

探索腦機介面的潛力和影響 進展 應用和未來前景

植入式腦機介面 bci 是一種將大腦與外部裝置連線起來的技術。理想的腦機介面形態能夠直接與大腦的神經網路進行高效 穩定和安全的通訊,從而達到更好的功能和效果。以下是為什麼乙個與大腦神經自動對接的腦機晶元被視為理想形態的原因 1.高效性 與大腦的神經直接對接的晶元可以更精確地讀取和刺激神經訊號。這種高...

科幻作品中的腦機介面與現實技術之間的差異與挑戰

現實世界中的植入式腦機介面與科幻作品中所描述的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想象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因為目前的科技和我們對大腦的理解還遠未達到那樣的程度。首先,大腦是乙個極其複雜的器官,其內部結構和功能遠超過我們目前的理解。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關於大腦工作原理的進展,但我們對大腦的運作方式仍然只了解一小部分...

未來主流的植入式腦機介面會是無線傳輸的嗎?

植入式腦機介面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 的研究和發展仍然是乙個非常活躍的領域。無線技術對於bci有很大的吸引力,原因如下 1.便捷性和舒適性 無線bci可以減少使用者的不便,並提高他們的舒適性。有線連線可能會限制使用者的活動或增加外部硬體的重量。2.更少的感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