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後“投入生產”,台積電首腦對美發聲,美方媒體 非常需台積電

2023-08-10 02:33:12 字數 1811 閱讀 5317

最近,台積電在美國設立工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由於美國缺乏半導體技術人才,美國晶元產業的弱點暴露無遺,台積電的建廠進度被嚴重拖延。

早在2023年,美國商務部就曾向台積電施壓,並在與部分美國客戶的私下溝通中,要求他們在美國進行投資,並一再表示對台積電的期待。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我認為現在是台積電實現國際化的時機”,這促使台積電決定在全球各地建立工廠。

八月四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積電總裁劉德音的專訪報道,標題為《台積電為什麼要在全球擴張而不放棄台灣》。

對此,劉德音也直言不諱:“台積電雖然在美國建廠,但要在美國複製台灣的生產水平,難度實在太大,非台灣莫屬”,因為台積電在美國建廠所需的技術和裝置,也要從總部調派,要想完美無缺地複製台積電,在美國幾乎不可能。

台積電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晶元製造商,在國際市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幾年來,美國方面也曾表達過對台積電的過度依賴的擔憂,認為這會給美國的***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曾公開表示,美國有必要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性,提公升本土的晶元生產能力。

紐約時報》則認為,台積電近幾年在美國、日本等地建廠是為了回應美國官方“降低對台灣晶元的依賴度”的要求,因為美國在晶元產業上確實“離不開”台積電,所以才撥款數百億美元,以推動《晶元和科學法案》的通過,並提供台積電在美工廠的資金支援。對於台積電而言,“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他說,“只有在美國才能建立一家工廠。”

嗯?”雖然台積電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廠,但劉德音仍然堅持說,它不會放棄任何乙個市場。事實上,這也是因為半導體材料的特性。

要知道,一種新的技術至少需要三千多名專家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而現在世界上最缺乏的就是技術人才。這也是為什麼台積電不可能把自己的專家派到海外去工作的原因。

早在2023年,台積電就已經答應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投入120億美元建廠。後來台積電又“加碼”,將120億美元的投資增加到400億美元,並計畫在2023年底開始在美國生產高科技晶元。

但是到了七月二十日,台積電卻宣布,由於缺乏技術工人和美國本地生產成本的原因,它將把生產時間從最初的2023年底推遲到2023年。

台積電能在國際上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它擁有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和一批最先進的生產裝置,這些都是台積電成長壯大的基礎。因此,台積電“推遲投產”的訊息,也暴露了拜登“本土化生產”的策略的困境。由於技術人才不足,導致生產延誤,這對台積電來說是乙個巨大的挑戰,但這也印證了張忠謀當初說的話,在美國建廠將會面臨巨大的難度和考驗,因為美國根本無法實現“本土化”的“晶元生產”。

美國半導體協會在七月二十五日發出警告,稱美國的工程師、計算機專家、技術人才已經不足以支撐未來十年的新的工作崗位,可能會增加58%的就業需求。因此,他們還得依賴台積電的晶元**。

而據劉德音所說,在美國生產出台積電在台灣的產品水平,難度將非常之大。除了台積電在工藝、技術上的領先外,還有乙個原因就是美國在晶元產業上的薄弱環節。

總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晶元就是一種先進技術,也是一種備受關注的技術。從手機到電腦,再到衛星,再到航空航天,再到雲計算。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高科技的出現,晶元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最後一款阿爾法羅密歐 4C 投入生產

阿爾法羅密歐剛剛宣布了一項特別的新專案,以慶祝阿爾法羅密歐10c跑車問世4周年,名為 4c designer s cut 該專案是與該品牌的傳統部門和設計師亞歷山德羅 馬科里尼 alessandro maccolini 合作開發的,亞歷山德羅 馬科里尼 alessandro maccolini 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