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怕事是天生的?父母做好這3步,孩子變大膽 自信

2023-08-14 19:27:03 字數 2817 閱讀 1048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旅遊,其中芳芳也帶上了四歲的女兒一起去。芳芳見到我們,就對著女兒說:“叫阿姨好。!”小女孩怎麼也不肯打招呼,躲在媽媽的身後,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衣角。

吃中午飯的時,我們都坐好,準備開飯,誰知芳芳的女兒突然放聲哭起來,怎麼也不肯和大家坐在一起。芳芳抱著女兒離開座位,用盡方法終於哄好了她,誰知,一回到位置,孩子還是忍不住,躲進媽媽懷裡大哭。芳芳終於忍不住,生氣地對女兒說:"你再這樣膽小,媽媽不要你了!“小女孩哭得更加傷心了,緊緊地抱著媽媽,生怕媽媽真的不要。

這樣的情況是否也會發生在你家孩子身上呢?孩子膽小怕事是天生的嗎?其實不然,父母的正確引導很重要。那麼,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改變孩子膽小的性格?

1、父母要學會放手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手,讓他們自主獨立地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不管事情做的怎麼樣,首先要肯定孩子的付出,肯定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的對的一面,然後再以家長的角度一起跟孩子**怎樣才能做到更好。

其實很多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自己獨立做事,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孩子受傷或者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但成長的路程都是要從失敗中總結,從摸索中成長過來。就是因為一直以來不斷的經驗,所以才能在學習中獲取自信。

所以家長朋友們要善於發現並且肯定孩子們的成果,只要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學習和做事才能提高,同樣對孩子們以後的生活也是至關重要的。

2、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是大腦的先天本能,在童年時期,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對情緒的調節能力不足,一旦負面情緒,很難讓自己及時恢復平靜。

簡單地說“別怕”或者逼迫孩子面對,不僅於事無補,還相當於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並不會因此而減少恐懼。

我們大人要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當孩子產生負情緒時,及時幫助孩子恢復平靜。所以在孩子覺得害怕時,要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到底怕什麼,給予適當的安撫以及科學的解釋。孩子在講述的過程中,也會釋放一部分恐懼情緒。

3、給孩子適當的幫助

當孩子願意做出嘗試以後,父母不能立即抽身離開,因為膽小懦弱的孩子通常不會輕易打消恐懼的想法,除非有十足的把握。所以,父母要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孩子打氣加油,並在適當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孩子幫助。

當然,父母要盡量採取語言鼓勵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援孩子,而不要過多地干預孩子的行動。因為父母參與過多,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確認自己的能力不夠。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不具備某些能力,只是自信心不足,只要父母一直用語言向孩子傳遞正能量,孩子就能勇往直前,克服自己的膽怯心理。

其實所謂的教育,就是從細節上著手,讓孩子規避錯誤,減少走歪路的幾率。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以性格和品質的培養為主。因此及時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培養優秀的性格習慣,擁有自信樂觀的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合理化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技能。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多花心思,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其實是很容易的。

在孩子情緒管理方面,很多家長推薦這套《媽媽我能行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大主題,分別對應培養孩子的自信、情緒管控、勇敢、自律等等,有助於孩子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養成良好的性格!

本套書中寫到很多家庭溫馨和溫柔的畫面,散發著各種有愛的氣息,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力量。其內容主要以親人與朋友之間的生活為出發點,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同時也離不開兒童的實際生活,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出發,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真諦。

在培養孩子的性格方面,很多孩子一般不會聽進去刻板的大道理,但從故事中就很容易理解,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所以這套《媽媽我能行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是不可多得的兒童益智遊戲書!

喜歡的家長們可以點選下方商品卡購買:

孩子的成長是與父母剝離的過程

當父母後,前10年大概都是幸福的,孩子10幾歲後,開始自我意思變強,這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想法開始與自己的想法發生衝突,同時父母會發現,用道理之類的方法對他們來說已經失效了。孩子會跟你爭個對錯,但實際上很多事並沒有對錯,只是父母跟他的認知不一樣了。這時候父母往往會用權威來讓孩子屈服。即便孩子覺得自...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父母要怎麼做才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 人生第一課 協助扣上人生第一粒鈕扣。真真正正的文化教育,幾乎就不單單是學校的事兒,也是家庭 學校和社會發展一同的義務。尤其是家庭文化教育,發於童蒙 啟於稚幼,是以小孩潛意識時便耳濡目染,深層次其脊髓的,是真真正正性情培養 品行端立的基石,...

容不下乙個孩子?是人心在變,還是孩子的父母不作為不管教?

並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跟孩子發生衝突的事情。起因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孩子在公共場所調皮搗蛋,最後矛盾公升級到了大人,最後進局子的也不少。每次出現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有一類人要出來當和事佬,指責有些人容不下乙個孩子,甚至還拿以前的人來比較。說自己幾十年前坐火車,車上也是很多小孩子調皮搗蛋,也沒見大家現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