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很重要!這7類人群必須做

2023-08-09 13:22:42 字數 1493 閱讀 8101

近日,大便次數變多,且已反覆便血3個月61歲的陳大爺帶著乙份20年前的腸鏡檢查報告來到醫院。

這份20年前的檢查報告顯示:陳大爺直腸有一處約5公釐乘5公釐的腺瘤樣息肉,發紅短蒂,無活動性出血。在這之後,陳大爺沒再做過腸鏡複查,就像是忘了這塊息肉。

醫生根據陳大爺目前的狀況開具了腸鏡檢查。檢查發現原本5公釐的息肉,如今足足長大了10倍。檢查報告基本可以確定,直腸息肉已經癌變為直腸癌而且已經不是早期!

*源自網路,侵刪。

直腸息肉成癌之前

曾給過2次機會

第1次機會

在息肉發生癌前病變之前,陳大爺都沒有及時去醫院切除。如果及時把息肉切掉,便不會癌變。

第2次機會

就算息肉剛剛發生癌變,早期還是可以通過內鏡**性切除。如果陳大爺早點去醫院,就可以直接在內鏡下切掉早期癌變的息肉。

可惜,因為忽視,陳大爺不得不為了保命切掉了包括腫瘤在內的腸段,後續的**也不得不承受著腸道缺失和較大的創傷,醫療費也高出許多。

*源自網路,侵刪。

醫生提醒

40歲後一定做一次腸鏡

一般在臨床上,醫生都會建議超過40歲的人,即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做一次腸鏡檢查。原因其實很簡單:

結直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不典型,息肉更沒有症狀,只有腸鏡檢查時才能發現,ct、彩超、核磁等其他手段是查不出來的。

大多數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及時發現並切除息肉,是預防腸癌的有效手段。

發現息肉和早期腸癌,在內鏡下就可以把這顆“定時炸彈”切除,創傷也小,對預期壽命幾乎沒有影響。

*源自網路,侵刪。

這7類人趕緊去做個腸鏡

一次至少保5年安心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強烈建議這7類人要及時做個腸鏡:

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歲以上,持續兩周有以下肛腸症狀人群: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3、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5、大腸腺瘤**後的人群;

6、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腸鏡檢查後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腸鏡檢查是一種常見的醫學檢查方法,用於觀察和診斷消化道疾病。在接受腸鏡檢查後,適當的飲食調整可以幫助恢復身體,並減少不適感。下面是一些腸鏡檢查後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 1.避免進食大量食物。在腸鏡檢查後的第一天,你可能會感到些許不適,消化系統也需要時間來恢復。因此,建議避免進食大量食物,可選擇吃一些...

腸鏡檢查後脹氣是怎麼回事?應該如何緩解?

胃腸鏡是胃腸癌篩查的標準,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可見,大家的防患意識都逐步提高,進行胃腸疾病篩查的人也越來越多。腸道脹氣是腸鏡檢查後常見的反應之一,而這種感覺常常出現在16小時以內。這些不適感典型的表現為惡心,胸口的氣感,以及脹鼓的感覺。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脹氣感在短時間內會消失。一 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