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佳阿桂 乾隆朝名臣之冠,出將入相,四次繪像紫光

2023-08-10 01:33:10 字數 3257 閱讀 4221

喜歡文史、山川地理、名著**的朋友們,點點關注,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謝謝!

在康乾盛世之際,封建君主**達到頂峰,**密摺制,思想禁錮,大**集團出現,**不斷激化……在此時,有一人力挽狂瀾,為清朝出生入死,出將入相四十年,對乾隆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當面起到積極意義,他就是章佳阿桂。今天就讓大白為大家講講,乾隆朝名臣之冠章佳阿桂吧。

阿桂,章佳氏,字廣庭,號雲巖,滿洲正藍旗人。清朝中期重臣、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大學士阿克敦之子。阿桂於乾隆三年中舉,累授戶部郎中、軍機章京。乾隆十三年,隨徵大小金川,遭劾被貶。後復公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因辦事勤慎而受重用,歷任參贊大臣、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工部侍郎等,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二十四年,參與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後移駐伊犁,建屯田之策。回朝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四川總督等。乾隆三十三年,以副將軍之職隨經略傅恆領兵征討緬甸。乾隆三十六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役,歷時五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為平定金川首功。此後多次前往地方辦理欽案、督築河堤,兩次率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並以領班軍機大臣身份提出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的進兵方略,累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嘉慶二年,阿桂逝世,享年八十一歲。獲贈太保,諡號“文成”,併入祀賢良祠。道光三年,配饗太廟。阿桂屢次統領大軍東征西討,為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立下了重大功勳。四次被繪像於紫光閣,兩次列名第一。是乾隆朝出將入相的少數重臣之一,被稱讚為“乾隆名臣之冠”。

他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阿桂自幼聰敏過人,聽人談論史事,已能明了,“記其大略”。雍正十年,十六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兩年之後補為稟生。乾隆元年,為副榜貢生,隨後以父蔭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阿桂科舉中式,考中舉人,次年補授兵部主事。此後,他春風得意,步步高公升。乾隆八年,以戶部郎中的身份,充任軍機章京。

乾隆二十五年初,阿桂率滿洲索倫兵五百名、綠營兵一百名和三百回部農民開赴伊犁,此為伊犁屯田之始。乾隆二十七年正月,阿桂訂立約束章程,在兵員的補充、錢糧的徵收、**的任選、產量的分配和屯軍家屬的養贍等五個方面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同年八月,固勒札和烏哈爾里克兩地的城堡相繼建成,乾隆帝親自定名為“安遠”城和“綏定”城。這兩城完全是按照內地城市的模式建置,軍營和民房以次分別。這些新城鎮既是屯田管理的中心,又吸收四方商人來此交易,成為商業**的中心,乾隆二十六年,阿桂被授予內大臣、工部尚書、議政處行走和鑲藍旗漢軍都統等職。乾隆二十七年,又授予騎都尉世職,並返京“供職詢問方略”。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後,被授予軍機大臣,給予在紫禁城內騎馬的殊榮。六月,乾隆帝頒旨:“阿桂在軍營殊為出力,且在伊犁辦事亦甚妥協,著加恩將阿桂一族由正藍旗抬入上三旗。”七月,又被補授正紅旗滿洲都統,晉太子太保。從乾隆三十年三月至八月,清軍猛攻五個月,竟不能克。阿桂和明瑞只得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斷絕烏什和北界的一切聯絡,最終破城。阿桂和明瑞將額色木圖拉等處死,而赦免了一般民眾。乾隆帝以阿桂和明瑞“剿辦遲延,(向叛軍)示怯損威”和擒獲主犯後又不能審訊出“起釁緣由”,辦事“草率錯謬”為由,將他們“交部嚴議”,後被從寬留任。然後,又以阿桂“辦理烏什事務毫無章程,革尚書任”,留在伊犁協助明瑞治事。當時伊犁屯墾有進一步發展,人口也增加很多,乾隆帝要明瑞制定長久安置之策。阿桂遂建議將雅爾城移往楚呼楚,以便利用該地“田土膏腴,形勝亦便”的優勢,改變雅爾城原址離牧場遙遠,近城地畝不夠耕種的狀況。朝廷批准了阿桂的請求。乾隆三十二年,阿桂被委任為伊犁將軍,一躍而公升為封疆大吏。

乾隆三十三年,新任雲貴總督明瑞徵緬兵敗,自盡身亡。大學士富察·傅恆自請出征,乾隆帝即授傅恆為經略,阿桂、鈕鈷祿·阿里袞為副將軍,第四次進攻緬甸。三月,阿桂奉召回京,四月授兵部尚書,六月又出任雲貴總督。初,清軍三路攻緬,但因緬軍持續抵抗和水土不合,士卒大量病亡,阿里袞病故,傅恆身患重病,乾隆帝令阿桂籌籌畫撤軍事宜,並於乾隆三十四年底與緬甸方面議和。

正當阿桂因辦理緬甸事務屢遭貶斥時,四川金川地區的形勢再趨緊張,清朝的注意力從緬甸轉向金川,這就給阿桂提供了洗刷舊恥、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自乾隆十四年清軍平定金川後,該地區仍歸土司管理,各土司之間時起爭端。乾隆中期以後,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已老,主持土司事務的郎卡不聽清廷勸誡,不斷侵掠鄰近土司。後期,大小金川土司攻擊清軍,破壞統治。阿桂先出奇兵攻取小金川,後又於乾隆三十九年兵分三路向大金川進攻,經過兩年的鏖戰和圍攻,在多拉爾·海蘭察等將士的奮勇衝殺下,終於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逼令索諾木出降,阿桂安置大小金川“歸順”的藏族頭領和一般人員,設副將、同知分駐其地,不久設懋功廳,廢除了原來的土司制度。阿桂征伐大小金川的勝利,也使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乾隆帝封其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處行走。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清軍班師回朝。乾隆帝親自到北京城南良鄉“行郊迎禮”,進城後,“御紫光閣,行飲至禮”,並賜阿桂紫韁、四開褉袍。

阿桂回京後,其地位繼續上公升: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吏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六月,調鑲白旗滿洲都統,充玉牒館、國史館、四庫全書總裁,文淵閣領閣事經筵講官。十月,調鑲黃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兼管理藩院事。七月署兵部尚書。十一月為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在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于敏中死後,阿桂位居大學士班次第一,並成為領班軍機大臣。短短數年時間,阿桂已成為清廷“綜理部務,贊襄樞要”的第一重臣。

乾隆五十年,清廷舉辦千叟宴,阿桂奉命領班。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於其子愛新覺羅·顒琰,自己則稱太上皇。嘉慶元年,顒琰正式即位,是為嘉慶帝。阿桂在禪位儀式中負責“奉冊寶”。同年,清廷再次舉辦千叟宴,阿桂仍領班。八月,阿桂八十壽辰,太上皇乾隆帝賜“介眉三錫”匾額,並賜“純嘏懋勳延帶礪,耆齡碩望重絲綸”之聯。九月,阿桂以耳聾為由,上疏辭領兵部尚書。十一月,因病乞休,正式結束了仕宦生涯。

嘉慶二年八月,阿桂病逝,終年八十一歲。嘉慶帝聞訃訊,先派使者前往祭奠,追贈阿桂為太保,到九月時又親臨其喪,賜祭葬,贈諡號為“文成”,並允准他入祀賢良祠。

乾隆時期,四次(定伊犁回部、定金川、定台灣、定廓爾喀)在紫光閣圖畫功臣像,只有阿桂與海蘭察“四次皆前列”。乾隆二十年,定伊犁回部,阿桂列名前五十功臣的第十七位;乾隆四十一年,“平定大小金川之役”,阿桂排名前五十功臣之首;“平定台灣之役”,阿桂是首輔,仍名列第一;廓爾喀之役,阿桂仍以爵高而名列第一,但被他謙讓給主帥福康安,因而列於第二名。道光三年二月,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命阿桂配饗太廟西廡,位居福康安之上。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