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全開放高校屈指可數,有限開放卻藏無限“商機”

2023-08-15 13:27:53 字數 3928 閱讀 9917

暑期臨近結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相繼發文,結束異常火爆的暑期開放,轉為週末和法定節假日開放。

教育部7月初曾發文,鼓勵高等學校向社會開放參觀,主動服務全民學習。記者實地走訪調查北京市約10所高校,發現開放程度非常有限,多數僅向校友和師生親友開放。而有限的開放,卻暗藏著無限的“商機”,單人收費千元的高校研學團,在網上熱銷。

稀缺

向全社會開放的高校屈指可數

搶不到‘票’,進不去,門口拍張照吧。”記者在暑期多次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附近走訪。很多外地遊客,因為搶不到預約進校名額,只能在校門外打卡拍照。清華大學8月7日結束暑期開放,北京大學8月14日結束暑期參觀,兩校將在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繼續開放校園參觀。

清華和北大的開放,面向全社會,這在北京高校中已屬非常罕有。記者調查了北京約10所高校,這些學校都在2023年春天恢復對外開放,但多數是有限度開放。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對持校友卡的校友開放進校,對師生親友開放邀請進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對師生親友開放邀請進校。北航博物館,也僅對師生、師生親友和校友開放預約。對全社會來說,進高校參觀的機會,依然稀缺。

除了北大、清華,另一所在暑期面向全社會開放的是北京科技大學。記者在8月9日預約成功了北京科技大學的進校參觀。和火爆的北大、清華相比,北科大的開放,鮮有人知。

在校門刷身份證,核驗人臉,閘機顯示訪客姓名,自動開門。創辦於2023年的北京科技大學,前身是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建校初期,主樓、辦公樓、理化樓、外語樓組成的建築群,參考了當時莫斯科鋼鐵學院的建築設計。至今,這些建築仍然保持著鮮明的“蘇式”建築風格。2023年,北科大的體育館,成為奧運會柔道、跆拳道等比賽場館。2023年,北科大近現代建築群,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專案”。

在學校的主樓前,記者看到了遊客的身影。“我們一家是從福建來的,特別想到北京的大學看看。”林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的行程中,也包含到清華、北大打卡,但僅限“外觀遊覽”。開放又不熱門的北科大,滿足了全家進學校參觀的願望。

在北科大參觀時,正值午餐時間。記者發現,學生們活動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學校東部的宿舍區、餐飲區。遊客則集中在學校西部的主樓參觀。彼此之間交集很少。有學生說:“沒感覺遊客有什麼打擾的地方,畢竟是暑假,學校裡人本來就少。”

需求

有人找暗道有人邀請互逛

相對稀缺的高校參觀機會,讓很多人開始自己想轍。

在社交**上,有很多網友交流北京高校進校參觀的秘密通道。有的高校東門,保安不嚴。有的高校連著家屬區,可以穿行。有的高校海淀校區很嚴,但房山校區,可以嘗試“突破”。

也是順著網友們提供的線索,記者通過乙個對外開放的酒店,走進了北京郵電大學(本部)。北郵校園不大,但古樹參天、綠草茵茵,很適合漫步。暑假留校的學生們,三三兩兩,從宿舍樓走出來。

學校好像很少有遊客來參觀。”有學生對記者說:“我自己倒是挺喜歡去別的學校轉轉的,比如隔壁的北師大,以前經常去。”

臨出門時,記者詢問北郵保安學校開放的情況,他說,學校也只對師生親友和校友開放。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東校區,記者看到保安非常嚴格,學生訂的外賣,也只能放在門外。

有網友提示,西校區可以隨意進出。果然,記者從敞開的閘機,順利進入西校區。這裡有世界語言博物館可供參觀。

有北外學生說:“學生們都住在東校區,所以管理還是比較嚴。西校區主要是老師辦公區,出入自由一些。”

除了找“暗道”,還有人邀請“互逛”。在中國人民大學門口,記者見到了剛剛參觀完校園的四個年輕人。“我們是從廣東來的,有同學在人大讀書,就通過他,邀請我們進校。逛了逛,還吃了頓飯,人大食堂真不錯。”小鐘告訴記者,四個人是好友,暑期結伴,從廣州出發,先到上海,再來北京。除了景點,這趟“北上”之旅的重要打卡點,就包括各大著名高校。

參觀完人大,四個人打了個車,下一站是北大。“不過北大我們就沒有同學了,只能站門口拍照。”

在社交軟體上,“北京高校互逛”的帖子,非常火,動輒幾百上千條評論。“北電可以去嗎?”“我是北電,歡迎。”“中農大表示不好意思帶人來……”我想去,聽說農大食堂很好吃。”“清華,換所有!”“想去清華。”

各個高校的大學生,在這裡互相邀請,再以親友的身份,實現逛大學的願望。

生意

有償“親友”和**研學氾濫

互逛,已經成為北京大學生交流的新方式。而另一些人,則開始利用稀缺的入校機會,做起了生意。

在社交軟體上,記者就看見了有償帶人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的帖子。發帖人表示,以親友身份邀請入校,每人收費20元。

在網購平台,銷量最火、**最貴的還是清華、北大的入校機會。儘管這兩個學校的社會開放參觀早已約滿或已暫停工作日預約。

有店主給出的參觀北大的**是469元/位,大人兒童同價。另乙個店主在記者詢問後,非常熱情地自我介紹:“我是pku(北京大學縮寫)研三學生,每日有進校名額,需要提前訂。”這位店主開出的**是280元/位,大人兒童同價。他還一再向記者推薦附加服務——北大學生講解,會陪同參觀未名湖、博雅塔等校內景點,並且講述學習心得等,收費600元/次。“講解我不掙錢,都是給學弟的。”

此外,各種以研學為賣點的清華、北大“一日營”也處於熱銷的狀態。這些專案,多數都強調“每週可約”“學長帶你飛”等誘人元素。有組織者向記者推銷1280元/位的清華研學團,並表示8月份還有8次參團機會。他介紹,參觀全程有清華學生陪同講解,甚至包括到清華食堂就餐。

記者注意到,清華大學此前宣告,不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收取參觀費用。北京大學同樣宣告,校園參觀不收取任何費用,請拒絕以任何名義提供參觀服務的有償預約行為。

而且,就在這個暑假,北大已經兩次通報違規預約入校行為,涉事機構均為校外研學團隊。8月4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等部門,專門對北大清華校園周邊、頤和園景區研學旅遊團隊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即便如此,各種平台上,以高校研學為主題的**旅遊專案,依然在肆無忌憚地招攬客戶。

手記

“懷念可以隨時去鄰校聽講座的日子”

現在,清華、北大對全社會的開放,僅限於暑假、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在這個旅遊市場異常火熱的暑假,清華、北大湧入大量遊客。有學生抱怨:“食堂裡有很多小孩。”有學生向學校投訴,校園秩序遭到破壞。

一邊是稀缺的入校機會,一邊是火熱的參觀需求,供需失衡是否直接滋生了旁門左道,尚無定論。但有人利用稀缺資源,違規牟利,卻正在發生。

在更多學校,要麼鮮有遊客參觀,要麼開放程度有限。

高校與社會,教學秩序與公共屬性,埋頭學習與體驗生活,本無根本矛盾。相信每乙個讀過大學的人,都體會過校門敞開時的和諧統一。那麼,是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規則,讓熱門高校參觀更有序,其他高校開放更包容。

有正在讀研的大學生對記者說:“我記得剛來北京的時候,學校還沒有封閉管理。那時候,去附近的學校很方便。吃完晚飯,就當是散步了,不管有沒有認識的同學,都可以去看看。現在想想,我挺懷念可以隨時去鄰校聽講座的日子。”

*:北京**客戶端 記者 孫毅。

流程編輯:u022

150自建木屋,近乎全開放式,連個正兒八經的入戶門都沒

現代感十足!國外的150座獨立木屋一樓布局極為開放,幾乎沒有實牆,甚至沒有傳統的入戶門。與國內的裝修相比,我們也要時常關注國外的設計風格。首先,木屋的外觀呈現前後兩面不同的造型,一樓是開放式的客餐廚區,四周沒有實牆。在這個區域,使用區域性鏤空磚牆作為分隔,餐桌能滿足會客 休閒和閱讀的需求。繼續向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