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掀起關停潮,未來十年 雞娃 要消失了?

2023-08-14 00:36:25 字數 2404 閱讀 9891

最近15年來,中國幼兒園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曾經,家長使盡渾身解數去“搶學位”,未來,又是否會顛倒成各個學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來保證招生人數呢?

如今如火如荼的雞娃熱潮,隨著生娃率的斷崖式**,又是否會有改變呢?

**雞娃狠,**就生不出娃。

這是乙個被反覆證明的定律,不僅僅在中國,而是在整個東亞地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出生率連續兩年跌破1%,2023年淨增人口創60年新低,跌破900萬的警報已經拉響。在全球位居倒數第二,僅次於南韓。

梁建章認為,“中國正面臨著世界上最緊急,最嚴峻的獨特的人口挑戰。

過高的育兒費用和教育壓力,已然稱為逼退年輕人結婚生娃的利刃。

所以南韓的雞娃盛況帶來的生育率觸底,與我國當前的情況非常相似。可以說,如果雞娃之風繼續愈演愈烈,南韓的今天,就會是我國的明天。

生得起,養不起,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娃的重要原因。

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下,高額的雞娃費用,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頭號支出。培訓機構不斷營造焦慮,用赤裸裸的危機感,掏空父母兜裡的人民幣。

2023年央視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報告中顯示,教育培訓支出儼然超過了住房支出,成為家庭中最大的開銷。

只有當你養了娃,才能深刻體會,乙個家庭最大的奢侈品,是那個用金錢供養出來的娃。

千萬別算賬,一算心就滴血:從出生的尿不濕、奶粉,到上學時期的跳舞、鋼琴、程式設計、語數英培訓,再到孩子畢業後的戀愛、結婚、房子、裝修、買車……

過來人用血淚史總結出來的規律:

孩子越大,開銷越大;碎鈔的速度基本和娃的年齡增長成正比。

把乙個孩子撫養到18歲的養育成本,在各國佔人均gdp的倍數:中國是6.9倍,僅次於南韓7.79倍,位居全球第二。

倍數越高,意味著養育壓力越大,生育率往往越低。

還沒等到“金子發光”,兜裡的“金子先花光”。

面對戰鬥力這麼猛的碎鈔機,許多年輕人都望而卻步。加上近些年的物價**,就業環境不穩定,入不敷出的經濟壓力,已然讓這代年輕人的生育意願一降再降。

連自己都快養不起,還談什麼養娃呢?

正如兩個美國經濟學教授在《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寫到的,“想要給孩子提供最好教育的家庭敏銳地察覺到,高等教育潛在的高額成本,很有可能打消他們再生乙個孩子的念頭”。

從80後這代人進入社會開始,大環境進入經濟下行期,物價飛漲,房價火箭式上公升,獨生子女的這一代,肩上承擔著四個老人的贍養,懷裡抱著國家二胎三胎政策“催生”的一雙兒女,人生過半時,還面臨延遲退休,養老金縮水……80後就像夾心餅乾,瞻前顧後,有心雞娃,但又壓力山大。

到了90後,所面對的經濟環境愈發進入低谷,不是想不想雞,而是沒能力雞,乾脆躺平,選擇佛系育兒。

所以,如果說70後雞娃尚有餘力,80後是苟延殘喘,那麼來到90後、00後當家長的時代,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技日新月異,填鴨式教學已然過時;學歷貶值,不再等同於光明的未來;階級固化,靠雞娃也很難打翻身仗;經歷過被雞的痛苦,不願孩子重蹈覆轍;人生苦短,過好自己的人生,對孩子的疼愛就是手放開………

從雞血沸騰到佛系從容,新晉家長的心態變化,既有大環境下的無奈,也有父母觀念轉變的理性。

新一代雞娃:佛系育兒,做好“自己”

雞娃的本質,是父母焦慮之心無處安放後的內捲。

與其打雞血,不如吃“維生素”,德育體美勞多方位發展,身心健康擺第一位。

人生很長,世界很大,成功的定義不是只有一種。

最好的雞娃,是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給予足夠的自主和發展空間。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提供適宜的資源和機會支援他的成長。讓孩子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幼兒園關停潮,摔碎教師行業「鐵飯碗」

近年來,幼兒園和小學關閉的現象在各地不斷湧現。這一現象背後,反映出出生率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正日益凸顯。教育部資料顯示,2022 年全國幼兒園數量下降了 5611 個,小學數量也減少了 162 個。幼兒園和小學關閉潮的到來,意味著未來每年的學生人數都會出現減少的情況。這將給學校帶來巨大的招生壓力,甚至可...

幼兒園入學裝備清單 備好必備物品,為幼兒園生活做好準備!

夏天生活圖鑑 上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 舒適和學習需求,準備適當的裝備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上幼兒園需要準備的一些裝備 原因以及購買建議 1.書包 孩子可以用來一些日常所需物品。可以給孩子乙個上幼兒園的儀式感,也可以讓孩子適應書包選擇適合孩子背部健康的款式,不要選擇過大或...

幼兒園老師坦言 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都來自這“4”類家庭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幼兒園生活是乙個重要的階段。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乙個新的環境,需要適應和熟悉。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孩子會哭鬧,表現出不適應的情緒。然而,在這些哭鬧之外,還存在著一些不哭不鬧的孩子。他們適應能力強,性格開朗,表現出優秀的能力和成就。這些孩子多來自於某些型別的家庭,這篇文章將介紹這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