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銀杏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2023-08-27 13:18:14 字數 7324 閱讀 6623

做強銀杏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英山縣石頭咀鎮涼亭村調查。

英山縣老區建設促進會。

英山縣石頭咀鎮涼亭村是全縣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也是縣老區建設促進會開展“結對共建,攜手發展”活動的聯促點。近年來,涼亭村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按照縣委、縣**關於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總體布局,引導和組織村民大力發展銀杏產業,創辦英山縣眾惠專業合作社、湖北省幸生康食品***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延長銀杏產業鏈條,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如今,銀杏產業成為全村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的支柱產業,涼亭村現已成為山山皆綠色,處處見杏林的銀杏專業村。先後榮獲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黃岡市“文明建立先進村”、英山縣“發展經濟重點村”、全縣“村級先進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綠葉變金銀,不愁不脫貧;人在家中躺,錢在樹上長。”這幾句在涼亭村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通俗易懂,貼切生動,是對涼亭村做強銀杏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現實寫照。

一、基本情況

石頭咀鎮涼亭村位於鄂皖省道旁,地理優勢明顯,堪稱石頭咀鎮的南大門,全村版圖面積5.78平方公里,16個村民小組,580戶,1872人。耕地面積1600畝,山林面積6000畝,是乙個典型的山區村、老區村。近年來,在國家惠農政策扶持下,在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幫助下,涼亭村積極實施“思源回報”專案,以優化銀杏利用方式為目標,以提高銀杏利用率為重點,大力發展銀杏特色經濟,有效地把山區銀杏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乙個漫山新綠,清流如練,杏林遍地,小樓掩映的秀美新涼亭正在崛起。目前,全村種植銀杏約86萬株,總面積470畝,其中連片種植基地和銀杏園13處,共240畝。2023年6月,成立“英山縣眾惠專業合作社”,這是一家以銀杏為主題,融合研發、生產、銷售、旅遊等產業為一體的農業村辦企業。2023年11月,銀杏加工龍頭企業——湖北幸生康食品***正式竣工投產,主要生產“杏臻食品”品牌銀杏深加工系列產品,品種有銀杏養生面、白果風味熱乾麵、銀杏醬、銀杏休閒食品、銀杏紅茶和英山手工油麵等。2023年,全村銀杏系列產值達到1800萬元,其中,村民採摘銀杏葉、果收入35萬元,龍頭企業通過加工、銷售銀杏系列產品實現總收入1121萬元,銀杏產業系列收入佔村總產值40%,村民依靠銀杏產業人均收入近40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41%。走進涼亭村,映入人們眼簾的是遍布山野田園的杏林,可謂是“銀杏的世界、銀杏的海洋”,在這裡,春看綠染枝頭,夏採蒼翠杏葉,秋賞金黃杏林,冬摘累累白果,銀杏樹成為涼亭村的“風景樹”、 搖錢樹”、“致富樹”。通過做強做大銀杏產業,不僅綠化、美化了荒山、荒坡,而且使農民群眾走上了致富路,出現了“大地披綠、村莊添景、農民增收”的喜人景象。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資源優勢,選準“產業路”

涼亭村是乙個典型的老區村、貧困村,也是距離縣城較遠的邊遠山頭村。村集體曾經負債400多萬元,村級基礎建設較差,群眾思想較陳舊,幹群關係比較緊張,是個出了名的“上訪村”。如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找準適合涼亭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如何尋求發展村級經濟的突破口,實現全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目標?在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幫助下,通過對村情的客觀分析和特色資源的正確評估,村兩委深刻地認識到,發展特色經濟,是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所在;做強支柱產業,是打基礎、管長遠、強村富民,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經過討論、比較、篩選、分析,村兩委把發展特色經濟的重點放在銀杏產業上,這是基於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有國家政策扶持。國家高度重視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繼續實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政策,為“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特色經濟發展創造了大好機遇和良好環境。隨著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惠農扶農政策的落實和實施,發展銀杏特色經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能夠得到專案、資金等方面扶持。尤其是在老區實行“思源回報”專案,為壯大銀杏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轉型公升級帶來了發展契機和廣闊空間。二是有優越發展條件。涼亭村丘陵崗地較多,土地肥沃,河通渠暢,水清泉洌,有“桃花水母出涼亭”的良好生態環境,非常適宜銀杏樹的生長。同時,涼亭村農民勤勞善良,吃苦肯幹,部分群眾還有銀杏種植經驗,大家對栽植銀杏的積極性較高。三是有廣闊市場前景。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又名白果樹,銀杏渾身都是寶,具有較高的觀賞、經濟、藥用價值。杏葉、白果經過加工提煉,製成藥食同源產品,具有活血養心、斂肺澀腸功效,可**胸痺心痛、喘咳痰嗽、洩瀉痢疾等疾病,市場需求量較大,具有良好開發價值。為此,近年來,特別是扶貧開發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村兩委圍繞建設“全縣銀杏產業第一村”奮鬥目標,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以銀杏有效利用為前提,以生態優化為目標,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把銀杏當作“資產”來運營,不斷擴大銀杏種植規模,延長銀杏產業鏈條,不斷開拓和搶占市場,促進銀杏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轉化,不斷把銀杏產業打造成強村富民的“綠色銀行”。

二)堅持提檔公升級,建好“產業園”

推進銀杏產業化,擴張基地規模是基礎。一是堅持合理布局。在建設銀杏基地過程中,涼亭村在通盤考慮土地利用、村壪環境、種植習慣、生態保護和歷史傳承等因素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籌規劃銀杏“產業園”。一方面,先後投資700多萬元,通過流轉農民土地,連片建設銀杏苗圃園、採葉園、觀光園、示範園,形成了“一去二三里,處處見杏園”的區域規模布局。另一方面,引導和組織村民在路旁、河旁、塘邊、壪前屋後廣栽銀杏樹,利用餘基空坪、田間地頭、荒地荒坡等小塊土地發展“小杏園”,全村零星栽種銀杏近20000株,約計80畝。此外,涼亭村還帶動周邊16個村發展銀杏園近1000畝,使湖北幸生康食品***原材料生產基地現已達到1400畝。二是提供優質服務。眾惠專業合作社主動對接銀杏種植戶,採取送政策、送訂單、送技術、送資訊、送種苗、送農資等方式,為銀杏種植戶提供系列配套服務,促**眾依靠銀杏產業增收。在提高銀杏種植水平上,合作社以“約定有合同、服務有標準、過程有記錄、人員有培訓、質量***的社會化服務,向種植戶推廣矮化銀杏等良種,普及滅害、修剪等良法,使銀杏基地一年栽種年年收益,投資年年少,收益年年高,銀杏每畝每年採葉收入約5000元,大大提高了農民家門口的收入。村民李鳳芝開心地說:“我每年都要到這裡採摘銀杏葉,一年兩季,累計天數30天左右,每年採摘葉子可得收入5000多元。”三是創新運營方式。眾惠專業合作社發揮銀杏種植引路人、基地利益代言人、產業振興擔保人作用,推廣“流轉返租、訂單銷售、託管服務”經營服務模式,形成“生產在戶、服務在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地運營方式,把流轉建成的基地反包給農戶承包經營,村民流轉土地得租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就近務工得薪金,形成了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規避了過去農戶分散經營、盲目生產的市場風險。2023年,眾惠合作社流轉土地160畝,為農戶年發放租金2.4萬元,每年僱傭30餘人在基地務工,佣金增收10萬餘元,每年保底價**貧困戶銀杏鮮苗葉15萬斤,戶平增收1萬元。合作社還採取上門收購的方式,與農戶簽訂訂單,先後為周邊的16個村168戶無償提供60萬株很矮化銀杏樹苗,形成“小白果大產業”發展態勢。

(三)適應市場需求,延長“產業鏈”

一是壯大龍頭延鏈條涼亭村以培育產業關聯度高、輻射範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為目標,不斷補齊銀杏精深加工短板,持續做大、做優、做強銀杏加工龍頭企業。2023年11月,湖北幸生康食品***在涼亭村正式成立,這家企業秉承“產業第一,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以“富農、興企、活市”產業龍頭為願景,實行“基地+農戶+企業+市場”互聯模式,讓龍頭圍繞市場轉,農民跟著龍頭幹,堅持不懈推進銀杏產業化發展。公司現已投資680萬元,建成加工車間3個,廠房建築面積達到近2000平方公尺,購置先進銀杏加工裝置18台套,2023年產值達到1300萬元,安置農民工就業38人。2023年爭取國家專案資金扶持,擬投資350萬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公升生產能力。二是開發精品強鏈條。圍繞銀杏特色藥食同源產品深層次開發,公司與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學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聘請食品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學東、食品專家李慶龍等教授學者到企業進行專業指導,特聘食品學院常憲輝博士為公司產品技術顧問,依託武漢輕工大學最新研發的食品高新技術,多維度、深層次開發銀杏加工新產品,不斷提高銀杏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精品搶占市場,拓展市場。公司研發生產“杏臻食品”品牌的銀杏產品,有白果養生面、英山油麵、白果風味熱乾麵、銀杏醬、銀杏酒、銀杏果(五種口味)休閒食品、銀杏枕頭等多個品種,投放市場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搶手貨”。如今,“杏臻白果養生面”已經被中國紅十字會推介到中南海,“白果風味熱乾麵”常年暢銷,銷售連年創歷史新高,逐步實現從“賣資源”向“賣品牌”的轉變。三是拓展市場活鏈條。公司堅持拓展市場活流通,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多管齊下,多措並舉,不斷開發市場,占領市場。一方面,採取進超市,進食堂,進學校,進景區,進百姓家等不同形式,培植和組織一批**商、經紀人,讓他們成為線下銷售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多方聯絡,主動出擊,採取“結對幫扶,合作共贏”方式開展線上銷售。先後在“學習強國平台”、國家扶貧832平台、天貓***鐵路12306”、中國社會扶貧網湖北特色館等網路平台開設**網點,網紅直播帶貨,掛網銷售“杏臻食品”品牌的系列銀杏加工產品,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了良好的銷售業績。2023年公司銷售額達到1121萬元,其中網上銷售實現795萬元,佔總銷售額71%。

(四)啟用振興力量,培育“產業人”

一是培養“帶頭人”。對那些思想好、技術精、懂管理,在發展銀杏經濟中發揮帶頭作用的鄉土能人,涼亭村予以重點培養,注重把他們培養成中**員,把中**員培養成村組幹部,把村組幹部培養成“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雙帶之星”。通過採取看苗澆水,挑擔子爬坡等方式,既提高專業技術才能,又提高經濟管理能力,著力建設一支扎根農村、貼近農民、服務農業,能夠帶領農民依靠銀杏產業致富的帶頭人隊伍。二是扶持“播火人”。對那些具有一定技能、一定專長的專業型、技能型、實用型方面的鄉土能人,涼亭村突出專長,用其所長,充分發揮其技術示範、結對幫扶、輻射引導等方面作用,著力實施“能人帶動”工程,讓科技星火燃遍山鄉。在推進銀杏產業化程序中,付孝臻就是這樣的“播火人”,他到湖北隨州學習銀杏種植技術,到江蘇邳州採購矮化種苗,在村里他全程負責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為鄉親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較好地發揮了“人才、市場、科技、農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真正實現了扶持一名鄉土能人,推廣一項實用技術,培植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一方農戶致富的發展格局。三是培訓“明白人”。涼亭村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堅持不懈地開展培訓銀杏產業鄉土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眾惠專業合作社、幸生康公司採取以會代訓、專題講座、專家授課、到銀杏種植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等方式,先後培訓和推廣了銀杏栽種、修剪、施肥、除蟲滅害等方面實用技術,全村受訓農民近1000人次,使75%的農民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基本上實現了“一戶培養乙個科技明白人”的目標。

二、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咬定青山不放鬆

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任何乙個成績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輕而易舉的,而是歷經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實現的。涼亭村建設銀杏支柱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上了鞏固提高、發展壯大的振興之路,給人們最重要的啟發是: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在發展銀杏特色經濟過程中,涼亭村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既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又有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既有產品**的上下波動,又有企業效益的下行壓力,既有土地流轉的矛盾碰撞,又有經營執行的利益衝突……,這些困難和問題,可謂是孫悟空打妖怪,乙個接著乙個。但村兩委始終堅定發展銀杏產業的意志和信心,遇到困難撐得住,面對挫折扛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不搞“熱一陣、冷一陣”,也不搞“緊一時、松一時”,更不搞“張書記栽、李書記挖”,堅持不懈地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真抓實幹、埋頭苦幹,乙個任務乙個任務去落實,乙個堡壘乙個堡壘去攻克,乙個節點乙個節點去推進,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下大力氣抓好銀杏生產經營,積量變為質變,積小勝為大勝。

啟示之二,強鏈補鏈不動搖

龍頭企業內聯千家萬戶,外聯縣內外市場,具有引導生產、深度加工、搞活銷售、促進發展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涼亭村銀杏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銀杏經濟顯現勃勃生機,一條重要的經驗是:堅持強鏈補鏈不動搖,提公升銀杏全產業鏈價值。通過強化資金鏈,不斷加大投入,支援湖北幸生康食品***添置先進生產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和公升級,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補齊創新鏈、開發科技含量高的銀杏綠色精品,做到人無我有,靠品種取勝,人有我優,靠品質爭先,人優我精,靠品牌出彩,讓銀杏產品提高附加值。通過提公升價值鏈,賦予銀杏產品文化內涵。深度挖掘民間故事《孝子灣和白果面的傳說》,聘請專家創作,上演黃梅戲《白果情緣》,使銀杏產品的“原汁原味”變成了“多汁多味”,讓消費者品嚐銀杏食品美味的同時又享受精神上的愉悅。正是有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和強化,龍頭企業才有生機和活力。正是有銀杏產業全鏈條公升級,銀杏系列產品才有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正是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扶持,廣大農民群眾才有了當家產業,收入有了穩定**,銀杏產業發展才有穩固的基礎和長遠的後勁。

啟示之三,頭雁引領不迷航

乙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在於是否有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建設的好壞,起決定作用的是“領頭雁”,是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和技術人才。涼亭村培植銀杏產業成功的實踐證明: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以人才賦能產業建設,產業就能發展興旺。近年來,涼亭村堅持實施“頭雁領航”計畫,聚焦培育產業領軍人才,實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鄉村人才隊伍,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發揮“頭雁高飛群雁跟”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農民投身鄉村振興,依靠發展銀杏產業走上致富路。村黨支部書記葉漢友被老百姓公認為有經濟頭腦、有創新思維、有實幹精神的好支書,是當之無愧的銀杏產業發展“領頭雁”。2023年高中剛畢業後,葉漢友先後任村蠶技員、民兵連長、村主任,2023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他勤於學習,善於創新,敢於擔當,吃苦在前,有開拓精神,一心一意為涼亭村謀發展,在銀杏支柱產業建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村黨支部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頭雁領航產業發展,注重選好、育好、用好銀杏生產、加工、流通等多個環節的人才,依託人才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銀杏產業全鏈條公升級,帶動村民從全產業鏈各環節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從而使銀杏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發展壯大,呈現出“人才興、產業旺,產業強、人才聚”的良好局面。(執筆 胡天堂)

涼亭村杏林秋景。

幸生康公司網上直播帶貨,售賣銀杏系列產品。

村民在採摘銀杏葉。

涼亭村培訓銀杏採葉實用技術。

公司員工在包裝發貨白果面。

秉承“鄉村振興”,中農七朵(七朵集團)助推大蒜產業全面公升級

七朵作為中國農副全鏈服務商之一,以大蒜產品為核心,致力於建立行業內農產品批發的系統化標準,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 安全和健康的農產品。我們持續增加投入,推動大蒜種植 收儲和加工等環節向現代化邁進,逐漸形成了獨特而先進的運營模式。剛剛過去的一整個七月都是山東金鄉豐收的季節,大蒜成串堆積在田間地頭,散發著濃...

三向發力助推鄉村振興

歷史長流中,一代代農民用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的 人倍忙 忙出了廣袤土地的生機,在鄉村撐起了生活的 食為天 也是人民群眾,在革命時期用小車推出來 用小船劃出來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 更是陝北人民用小公尺哺育出來的延安紅色政權。如今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的付出,反哺鄉村發展不僅是回報,更是時...

調整產業結構 帶動鄉村振興

櫻桃掛在枝頭,通體鮮紅。在汶川縣甜櫻桃成熟上市的季節,威州鎮布瓦村裡甜櫻桃熱賣。今年全村甜櫻桃種植面積1000餘畝,產量能達到60萬斤左右,估計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人均收入近2萬元。威州鎮布瓦村黨支部書記 平說。近年來,汶川縣全面落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策部署,精準補鏈延鏈強鏈,推動農業多做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