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不,是《掄語》!孔子?不,是恐子!

2023-08-09 07:22:26 字數 4076 閱讀 1522

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後輩儒生弱不禁風,不堪一用的表現,導致人們對於孔子,這個儒家最早的聖人也產生了輕視,認為是儒家導致了中國國民的懦弱和麻木,“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絡繹不絕,但實際上歷史真正的孔子可能不僅不會被後輩們打倒,反而可能一拳打倒這些叫囂的後輩們。

1.孔子身高十分高大。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司馬遷所處的時期是西漢,漢承秦制,一尺合今23.10cm,一寸為2.31cm,,所以在史記中孔子身高為2.21m,幾乎和姚明差不多高,而假如根據西周時代,一尺合現在的19.91cm來推測,孔子身高也在1.91m,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大約是在1.6—1.7m之間,而像諸葛亮,周瑜這樣身高八尺,容貌甚偉的帥哥,身高差不多在1.85m左右,這一點,古人看帥哥的眼光和現代人是一樣的。

2孔子長相十分怪異。

現在的影象上,孔子都被描繪成乙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而歷史上的孔子長相十分怪異,《史記》上記載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根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所以孔子是天生的頭骨畸型,頭頂中間低,四周高,好像一座倒過來的屋頂。這一點來說,其實孔子的長相是比較恐怖的,現在的畫像大多是不準確的。

3孔子是乙個完美的六邊形戰士。

印象裡的儒生好像都是文弱書生,百無一用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孔子和他的學生們武力值都非常高。

淮南子·主術訓》: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巨集,勇服於孟賁,足躡效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漢·劉安《淮南子·泛論》:萇弘,周室之執數者也,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律曆之術,無所不通。

東周列國志》描述:“有齊人孟賁字說,以力聞,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

萇弘是古人公認的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存在,而孟賁是可以用雙手分開兩頭憤怒的公牛,徒手掰斷牛角的猛男,孔子的智慧型超過萇弘,勇猛可以讓孟賁服氣,速度能追得上郊外的野兔,力氣可以舉起重達四百斤的城門門閂。

而且,孔子還精通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樂、書、數”為文科,禮儀,**文學,數學,“射、御”為“射箭和駕馭戰車”《禮記》中記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意思是說,孔子表演射箭,引來**的粉絲像一堵人牆。

而比起射箭,孔子更喜歡的是飆車,《論語》記載: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達巷黨有人說:“偉大呀,孔子!學問廣博,卻不以此出名。”孔子聽到後對**們說:“我精通什麼呢?精通駕車嗎?精通射箭嗎?我還是精通駕車吧!”

據《論語。鄉黨》記載孔子駕車:“開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所以孔子駕車的時候是十分認真嚴肅的,不會左顧右盼,指手畫腳的,展現出老夫子良好的駕駛員修養,肯定不會有路怒症。孔子在63歲仍然可以親身給**們示範駕車的技藝。

4孔子的**戰鬥力強悍。

子路在拜孔子為師之前,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小混混,出了名的不良少年。甚至想上門霸凌孔子。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記·仲尼**列傳》

翻譯:子路性情粗樸,喜歡逞勇鬥力,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欺凌孔子。

經過孔子的教育之後,子路上門拜孔子為師,《史記·仲尼**列傳》中記載“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這裡的委質並不是一般的認服,宋王安石《招呂望之使君》詩:“委質山林如許國,寄懷魚鳥欲忘形。”國語詞典:古時始仕,必先書其名於策,委死之質於君,表示必死之節,忠於國君,稱為「委質」。所以這裡的位置就像桃園三結義了之後一樣,表示從此忠心耿耿,為大哥出生入死才行。

孔子曾經在衛國匡地被圍,剛剛脫險離開,倉促上路,又到了衛國的蒲地。衛國乙個貴族名叫公孫戌,在國內與衛靈公***被衛靈公驅逐後,跑到蒲地策動叛亂。正好孔子一行走到這裡,公孫戎希望孔子一行也參加叛亂,以壯大自己的聲勢,孔子當然不同意。於是蒲人就又把孔子等人圍困了起來,同行的**公良孺非常生氣,率領自己的五乘之眾,還有子路等其他**,同蒲人對砍起來。一陣衝殺,嚇退了蒲人,達成了盟約。放孔子等人離開。

所以孔子在春秋戰亂的情況下,周遊列國,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才學,也有自己和學生們的武力,畢竟三千**都是上可騎馬射箭,下可駕馭戰車的全能型戰士,輕易也沒有人敢惹他們。

6,講完了歷史上的正型,下面的是網友們對《論語》新的解讀: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掄語:有人不懂我的意思,可我居然不生氣,這已經很君子了。

正譯: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掄語:君子下手不重就樹立不了威信!

正譯:君子不自重就不令人敬畏。

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掄語:我喜歡錢,所以拿走你的錢,這是很有道理的!

正譯: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4.既來之,則安之。

掄語:既然來到了這裡,那麼就安葬在這裡吧。

正譯: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

5.子不語怪、力、亂、神。

掄語:夫子不想說話,施展起怪力將人打的神志不清。

正譯:孔子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

6.朝聞道,夕死可矣。

掄語:早上知道怎麼去找你,今晚你就可以死了。

正譯:如果早晨明白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掄語:你父母在我手裡,你跑不了的,就算你跑了,我也有辦法把你抓回來!

正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8.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掄語:這件事的主謀,已經被我打的絕後了。

正譯:第乙個用陶俑(代替人殉)的人,難道沒有子孫後代麼?

9.敬鬼神而遠之。

掄語:孔子一旦發威,連鬼神見了都得敬畏的遠離他!

正譯:敬之而不親近鬼神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掄語:社會上的事少打聽,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正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11.子曰:暴虎馮河者,吾不與也。

掄語:僅僅是能徒手打虎,隻身過河的人,還不配與我交手!

正解:赤手空拳打虎、赤腳過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

朝鮮的主要敵人是誰?金正恩一語道破,不是美韓,是戰爭

朝鮮半島問題 根源何在?朝鮮半島問題是全球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讓多個國家的利益在這裡交匯。朝鮮經濟的衰退導致國內危機不斷,而外部壓力也讓半島局勢不斷公升級。然而,面對這一切,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卻表示,真正的敵人並不是美國或南韓。那麼,朝鮮半島問題的根源何在呢?歷史遺留,複雜敏感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