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什麼意思?今年年景如何?

2023-08-09 22:03:03 字數 1334 閱讀 7606

俗語“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意味著夏至與端午相距時間較長,可能會影響當年的農作物產量。當夏至和端午節相距較遠時,作物面臨減產的風險。夏至代表著潮濕和多雨的季節,而小麥的收割需要晴朗的天氣。如果夏至與端午相距太遠,可能會導致收割小麥時遭遇陰雨連綿,這樣會導致小麥倒伏、發芽、發霉,從而嚴重減產。夏至帶來的降雨可能對下茬作物的播種有利,但如果夏至和端午相距太遠,則可能降雨會延遲,影響下茬作物的生長。因此,夏至與端午相距較遠會對年景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俗語“夏至端午近,莊稼滿倉囤”表達的是夏至和端午相距較近,說明當年莊稼的收成將十分豐收。如果夏至和端午的日子接近,這意味著小麥在夏至之前已經收割完畢,而雨季剛好降臨,有利於下茬作物的播種,這樣一年就會豐收。與此相對,夏至在端午後面到來,人們已經預料到了雨季的到來,提前做好防澇準備,這樣莊稼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農民的生活也會變得比較幸福。因此,夏至與端午相距近會預示著莊稼收成的好壞。

另外,俗語“端午逢夏至,百年龍花會”描述了端午和夏至在同一天的難得場景。這樣的日子並不常見,因為端午節和夏至各自在農曆和陽曆上的時間都有一定的浮動性,概率非常低。然而,一旦端午與夏至重疊,就意味著百年一遇的“龍花會”即將到來。這是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人們紛紛參與龍舟賽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保住豐收的神龍。而夏至節是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之一。端午逢夏至的龍花會可謂是非常的喜慶和罕見。

總結,今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而端午節在6月22日。根據俗語的描述,夏至在端午前到來,意味著今年的年景可能不太好。最近河南地區遭受了大雨的襲擊,導致大片小麥減產,所以根據俗語,今年的年景可能不太理想。夏至將至,意味著炎熱而潮濕的夏季即將到來,人們需要做好防暑措施。不過,雖然夏至和端午的時間差異會對年景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最終年景的好壞還是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我們對未來年景的判斷無法僅僅依靠一句俗語,需要結合更多的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