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英國教育大比拼

2023-09-14 16:24:13 字數 1430 閱讀 2640

早在2023年中國英國教育工作者進行過一次大膽嘗試從中就能體會中國英國教育的差別。5位中國教師用中國式教學法教導英國中學生。其中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碰撞,哪種教育模式更好,被廣泛關注並討論。

中國式教育靠的是權威、管教和殘酷的競爭。

這跟英國學校裡以人為本的教育文化是兩個極端。

南京外國語學校的省特級教師李愛雲是五位中國老師之一。她在英國課堂上那句「不要說話,不要提問,現在聽我講」,被作為中國式教育在英國遇到挑戰的典型,被bbc剪進了預告片。「no talking,no question,now」

英國國家班主任協會的常任副秘書長嘉芙蓮·詹姆斯認為,英國的教育比中式教學方式要有優勢:「學生的提問能力、對自身發展的獨立思考,這在中國教學方式中見不到。」

英國學校缺乏紀律性,不等於中式教育方式更勝一籌」

英國專欄作家西蒙·嚴金斯毫不客氣地稱中國學校為「考試工廠」,並質問:「英國何以那麼迫不及待地去模仿呢?」嚴金斯繼續質疑中國傳統學校教育:「中國孩子的家長都盼著英式的私立學校在中國多開幾家。中國的學生都搶著要擠進美國和英國的大學。他們看得到,長遠看來,在乙個經濟蓬勃發展的開放社會中,機械的競爭式教學對於創造力、挑戰力和幸福感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而英國孩子這樣說:"我覺得我們就像是機械人,希望我們像軍隊一樣,就是吸收老師傳授的一切資訊,然後就會拿到好成績。實際上我並沒有學會什麼,只是抄板書而已。"

中國教師按照國內的教學進度教學然而英國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完全跟不上。

同樣在教學管理上「班主任」也是乙個有很大區別的角色中西方因文化背景和社會結構的不同,以至於班主任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中國,每個班級都有一位班主任全權負責和管理這個班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他們會關注班上每一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在校表現的好壞。而在國外,管理這個班的人叫「班導」。他們不像中國的班主任一樣,不會時刻守著這個班。從來不會管學生的學習,最多負責點名、整理學生檔案和與家長交流,也不會管學生談戀愛,而且班導會時常更換。所以,如果你問他們,他們的班主任是誰?他們都不知道該說誰。

中式教育的目的是整齊劃一,突出集體,取消個性,把每乙個人訓練成適合國家挑選的標準件。乙個剛剛站起來的唯一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很難去「享受」英國式的以學生自我,興趣發展為首要的教育之路。畢竟中國人能放開肚皮吃上肉不超過30年。打過復興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至於創新問題在中國教育中是個軟肋,作為教學論壇的我卻有另一番理解。當未來的技術革命進入乙個相對放緩的時期創新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的重要,而在現有範圍內的競爭才更有意義。舉個例子,在網際網絡界有乙個很好的現象就是小公司創新,當時複製。看看騰訊就知道創新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可笑。

中國特色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國家篩選有智慧型、有知識、有背景的人才。逐年降低的大學就業率和逐年攀公升的高考公升學率其實都是在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中國教育正在從流水線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倒逼成以學生興趣愛好為驅動的教育方式。從而減少學生的競爭。

一北大重回榜首,中國教育質量再挑高

2023年,首批國家優秀大學計畫名單正式公布,讓全國各界為之振奮。北大榮登榜首,再一次展示了其卓越的教育實力與聲譽。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頂尖高校之一,北大以其豐富的學術資源 卓越的教學質量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而聞名。北大的排名成績再次證明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斷提公升。與此同時,清華大學緊隨其後,位列第...

探尋中國教育系統的挑戰 學生壓力的深層根源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系統一直備受關注,而其中存在的學生壓力問題更是引起廣泛關注。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和競爭壓力,這背後隱藏著一系列的根源。首先,中國教育系統的學業競爭激烈是學生壓力的主要根源之一。中國的高考制度讓千千萬萬的學生參與到同一場競爭中,他們為了能夠進入理想的大學而付出巨大的努力。高考成績被視為...

STEAM教育與培養中國教師人才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迅速變革,steam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如何培養適應未來教育需求的中國教師人才也成為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steam教育在其中既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steam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跨學科知識和綜合能力,這對中國教師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