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一定要彩禮嗎?

2023-09-14 14:49:07 字數 2186 閱讀 2051

結婚彩禮一直以來都是乙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有的人不在意,可以做到不要。有的人卻格外看重,甚至一再加價。這個話題很敏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我個人而言,結婚是一定要彩禮。有人說彩禮是中國婚俗文化的陋習,其實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也必定有他的智慧型。我們不主張天價彩禮,也不提倡零彩禮。我認為彩禮並不是陋習,這是每個女性應該去爭取的婚後生活的一種保障。

別讓彩禮"討價還價」,誤解了彩禮的真實意義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禮節彩禮,既男方拿出乙份可管的財產,包括房產、金銀等不限。這些資產以彩禮的形式交由女方娘家保管,婚後由女兒帶至新家,用以保證女兒女婿在新家庭的後備資金。彩禮和嫁妝如果是兩個家庭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乙個新家庭更從容地開啟新生活,如果是這樣,女性可以坦然接受這樣的祝福。

彩禮是對女人的尊重和承諾。男人主動給彩禮,不僅是對女人的承諾,還是對女人的尊重。因為男人主動爽快給彩禮的行為在女人看來,自己就是有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對女人而言,彩禮的意義,是一種安全感。網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男方父母給自己的兒子出主意讓女朋友未婚先孕,這樣就可以少給彩禮錢。也看到了很多因為女人太懂事不收彩禮反而被婆家嫌棄廉價。人性也真的是如此,你要錢他覺得你物資,你不要錢他覺得你廉價。這種事情我身邊也是真實存在的。

當然也看到過很多要天價彩禮的,女方父母為了給女孩兄弟買房子而索要高額彩禮。如果彩禮是男方父母給到女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女兒的彩禮給兒子娶媳婦兒的,那這個彩禮有點像女兒的賣身契,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這些「賣女兒」式的父母,以及投機取巧的男方父母,如果在結婚這件事情上,雙方都各懷鬼胎,把婚姻過程當成一種交易:乙個不想給,乙個想多要,那彩禮過程就是一塊試金石,能測試雙方家庭的三觀。

其實對於我來說,如果男方能拿出誠意,坦然說出我們家不是大富大貴,可也絕對不會虧待你;女方家庭也坦坦蕩蕩,說我們女兒會有嫁妝陪嫁。那麼彩禮收或不收也就變得純粹和簡單了。

很多獨立女性覺得為什麼要彩禮?我又不是商品又不需要買賣。愛情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話說的沒錯,愛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是婚姻一定要有物資做基礎。獨立女性不是標籤也不是枷鎖,我們沒有必要向別人刻意證明自己不用別人一分錢人的某種品行,不花別人一分錢也從來不是衡量女性是不是獨立的標準之一。我們可以自己賺錢,也可以心安理得花伴侶的錢,這才不失為一種坦蕩和自信。如果決定收彩禮,那就不要在意旁人的指責,遮蔽掉各種質疑的聲音。如果這筆彩禮是男方砸鍋賣鐵湊上的,你一旦決定不收,那也應該守住自己的原則,不後悔也不羨慕別人。敢於思考,理智決策敢於對自己負責,這才是真的獨立。

對於彩禮這個還是有幾點要注意的:

1.彩禮應該根據對方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定,而不是漫天要價。但是一定要看到男方對女方的態度,不能一說到彩禮,男方就一直說沒錢,如果因為彩禮而鬧得雞飛狗跳的男方家庭,那麼說明兩家人的三觀真的有分歧,所以不在一起或許會是兩個家庭的解脫。

2.嫁人一定要嫁乙個有經濟實力的這無可厚非。彩禮在一定程度上會顯示男方家庭的經濟實力,如果連最基礎的物質生活條件都不能滿足,那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

3.一定要談彩禮,可以不用多,但不能沒有。談彩禮可以看出老公和公婆對你的態度,你為他們考慮不要彩禮,公婆並不會因為你的懂事而感激你,只會覺著自己的兒子厲害。

4.不要下嫁,因為下嫁並不只是經濟差別這麼簡單,還有認知層次,水平和教養和消費觀的不同。

其實彩禮不能真正決定什麼,決定你幸福與否的是:你和伴侶的價值觀是否一致是否有承擔家庭的責任和態度,雙方之間是否足夠深愛。女孩們,希望你們能在婚前擦亮自己的雙眼,祝所有的女孩們都能嫁對人。

結婚前一定要記住這幾個忠告

結婚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步,它牽涉到兩個人的未來和幸福。在做出這個終身承諾之前,我們需要仔細考慮一些重要的因素。在選擇伴侶時,人品要比對你好更為重要。乙個人的品質決定了他們的道德觀念 責任感和忍耐力。雖然對你好的人可能會給你帶來短暫的幸福,但是乙個善良 誠實和有責任感的伴侶才是我們在婚姻中真正需要的...

一定要聽!一定要看!一定要警惕!

天上不會掉餡餅 不要給陌生人轉錢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 這些防騙 秘籍 還管用嗎。近日,一條剖析詐騙套路的 在社交網路走紅,引發關注。中的這些騙術。你都能一一識破嗎。如今,詐騙 套路 愈發逼真。讓人防不勝防。電信網路詐騙究竟離我們有多近。如何識別對方到底是不是 海外 高薪招聘 勿輕信!近年來,不斷有人...

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嗎?

喜歡乙個人是一種很特殊的感覺,它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但是,喜歡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永遠在一起。有時候,兩個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分開,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再喜歡對方。我曾經有乙個很好的朋友,我們從小學就認識了。我們一起上學 一起玩耍 一起成長。在高中畢業後,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大學,雖然我們還是保持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