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歲「女國醫」 的「長壽秘訣」 藥補不如食補,重在堅持

2023-09-19 02:04:31 字數 5751 閱讀 1975

每週六上午,位於上海市青海路的岳陽醫院名醫特診部人頭湧動,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患者紛紛排隊等待就醫。

在這家醫院的一間診室裡,坐著一位已過百歲卻精神矍鑠,紅光滿面的老人。她穿著白大褂,耐心地為每一位患者「望聞問切」

許多80後、90後女孩向眼前如祖母般親切的老中醫訴說自己飽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老中醫一邊安慰她們,一邊給她們開藥方,還輕聲囑咐這些女孩好好吃飯、慢慢吃藥,不要過於憂慮。

朱南孫**)

從早晨8點到11點半,整整3個半小時,直到送走最後乙個病人,她才有時間站起來活動一下,喝一口水。這位鶴髮童顏的老中醫,就是著名的**中醫大家朱南孫

朱南孫教授如今已經103歲,但依舊氣色紅潤,口齒伶俐,身體硬朗,甚至依舊每天去醫院坐診,一點都不想一位快百歲的老人。

很多人問朱南孫教授的養生秘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長壽老人,看看她究竟有什麼生活習慣造就如此的福壽安康~

1、壽命與疾病有關

如果過早患上了各種疾病,那麼我們的壽命肯定會「大打折扣」。

2、壽命與受教育程度有關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他們會定期檢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會隨便糟踐自己的身體。並且他們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來讓自己過上更有品質保障的生活。

3、壽命與基因有關

有的家族很幸運,有長壽基因,往往後人都比較容易長壽。相反,有的家族則有癌症基因,所以往往容易過早地患病。

4、壽命與好習慣有關

在所有影響壽命的因素當中,健康的好習慣是佔據最大比重的。那些長壽的人通常都做到了這幾個好習慣:它們分別是不喝酒不吸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合理

誤區一:熱衷於吃補藥養生

近年來,人參、鹿茸、靈芝、冬蟲夏草等高檔滋補品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受到很多養生愛好者的追捧。

但專家表示,一方面,像肥胖、三高、心血管等疾病,本就與平時的飲食滋膩密不可分,因而這些人群其實並不需要滋補;另一方面,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人來說,虛不受補,服用滋膩的補品,不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胃腸負擔。

建議:對於普通人來說,均衡膳食足以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另外,若是要進補首選那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藥、紅棗、花生、黃芪等,而且一定要辨清體質,最好吃前詢問藥師。

誤區二:老年人要每天吃鈣片

人老之後對鈣質的吸收與利用下降,而且在代謝過程中流失也會比較嚴重,所以相對更容易出現缺鈣的現象。而為了避免骨質疏鬆,很多人都熱衷於吃鈣片補鈣,甚至有些人還總覺得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對骨骼越好。但凡事過猶不及。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但是這並不代表人老之後就一定需要通過服用鈣片來補充鈣質。一般來說,每天喝一杯奶,吃乙個雞蛋,1斤蔬菜保證營養均衡,基本可以保證鈣質充足;平時也可以多曬曬太陽、合理鍛鍊,減少鈣質流失。

而過量補鈣,不僅不會強壯骨骼,還可能危害健康。如長期高鈣地補充,會明顯抑制鐵、鋅、鎂、磷的吸收;過量補鈣可能導致血液中鈣含量增加,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增加血管鈣化、心臟病的風險。

是否需要吃或者說適合吃鈣片,最好還是先諮詢一下醫生

誤區三:油鹽不進降壓降脂

研究發現,長期攝入過多食鹽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而食用油吃得過量,容易造成血脂公升高,加速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出於對這兩點的擔心,一些「健康意識強」的人索性不吃油鹽了,想要徹底杜絕風險。

但這樣的做法反到適得其反:

過度限鹽,會造成鈉攝入不足,使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導致水分進入細胞內,誘發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率加速、噁心嘔吐等問題

完全不攝入食用油,不僅會導致一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的缺乏,也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有平穩血壓、血糖等作用,但它只能從外界獲取。

建議:減鹽、控油才是真正的養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間。而三高人群可以再低一點。

其實,養生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做好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即可,具體有哪些呢?

我們拿著名的百歲女醫生朱南孫先生來舉例。朱南孫醫生認為,養生主要要做好4件事:養心、多動、好習慣要堅持、藥補不如食補。

朱南孫醫生表示,所謂養心就是想得開、放得下,讓內心保持平和即可。

中醫認為,過喜傷心、過怒 傷 肝、憂 傷 脾、悲 傷 肺、驚 恐 傷 腎,所以保持正常的七情非常重要。

每天保持好的心情甚至比你用**昂貴的補品效果來得更好,不少女性會有**問題,其實根源就是情緒不好。

朱南孫睡前不會忘記的3件事:

①手指梳頭,可以疏通身體五經,血液迴圈通暢,髮質得到營養滋養,梳個3分鐘就可以。

②溫水泡腳對大腦具有鎮靜的積極作用,讓身體放鬆更快更好的進入睡眠。水溫保持在左右,每次浸泡15—20分鐘,也可以在裡面放一點中草藥,但也要是適合自己的體質的,可以諮詢中醫再放。

③捶捶後背的話可以疏通靜脈穴位,防止靜脈堵塞,中醫上有「不通則痛」的說法,就會導致大小疾病的發生。

養重於治:提高生活質量,追求高品質健康長壽,朱南孫提倡預防為主,預防重於救治,幫助指導人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強身健體的愛好,疾病自然會遠離。

動靜結合,靜而養心:朱南孫說,心主神明,可以駕馭控制自身的精神情緒,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保證肌體健康,日常生活中除了養神外,朱南孫還習慣通過冥想,靜坐等方法靜養。靜坐的要點是:單腿交換盤之,穩坐在板椅上,上身自然放鬆,眼睛自然緊閉,兩手放於腹前,按平常呼吸節奏,靜坐30分鐘左右。

養生不是吃各類各樣保健品,也不是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簡單方便的就能擁有乙個健康好身體。

每當有人問及養生方法,朱南孫直言不諱,說自己的健康長壽,離不開良好的生活習慣。

諸多習慣當中,「飲食清淡」名列前茅。

在飲食方面,朱南孫堅持食物多元化的理念。她沒有什麼忌口的東西,每天的膳食都很均衡,包括肉、菜、蛋白質和維生素。

朱南孫有兩樣東西是絕對不碰的,一是油炸品,二是補藥。

在沒有營養不足或營養不平衡的情況,那麼就不需要吃任何保健品營養品。這些食品在加工和貯藏過程中有新增劑和色劑成分,而且現在市場上的很多產品質量沒***最好不要吃。

此外,油炸食品易導致血糖高,血脂高,可見油炸食品並不是健康的食品,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飲食為主。

對更年期女性,朱南孫主張要怡情,「快樂的事記住,不快樂的事都忘掉」。同時,豆類對於改善女性**暗淡、色斑暗沉的問題,也很有幫助。朱南孫推薦一款驗方「三豆飲」:用綠豆、赤豆、黑豆各15克,加生甘草6克,煎湯代茶飲,並將煮爛的豆子揀出食用,可以利水消腫、補充營養,改善**狀況。

三豆飲原料)

果然要想健康又長壽,還得看飲食搭配這方面!

中國人在吃食方面的講究,編者認為若是國人認了第二,恐是少有人來坐這第一的寶座了。

食療自神農的時代便開始悄然發展,在中華飲食史上是璀璨的一筆,飛禽走獸、野菜蔬果皆可入饌且烹飪出一道滋養的美味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傳襲和發展,食療也有乙個越來越完善的體系。然而清朝之後在炮火聲裡,誰又有心情和時間去講究養生呢,連溫飽都要擔心,食療在此一時期便有些蕭條了。

那麼,什麼是食療?

食療又稱「食治」,從中醫的理論上說,這是一種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人體極致的功能,讓人身體獲得健康或者愈疾防病的方法。

胃病、失眠、感冒、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的病人可以通過進行食療輔助**,這樣能讓疾病更快、更好的痊癒。

一、蘋果加上小公尺煮著喝,血氣一下就上來了。

二、菠菜豬肝湯喝兩天,眼鏡第二天就亮了。

三、公尺醋泡上核桃,堅持吃幾天,記憶力增強了。

四、豬心配上蓮子,堅持喝幾天,晚上就睡得踏實了。

五、雪梨加兩勺貝母,咳嗽痰多的不用再花錢去醫院了,還有很多的食療食譜在這本書裡。

除了《中老年食療養生一本全》外,還有《中老年自我治病全書》和《中醫養生秘訣》,都是中醫老前輩歷時數十載把民間大部分流傳下來的實用小方子整理而成的,前輩們說,我乙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方子推廣出去,能夠幫助到大家,我這輩子就值了,建議家中有中老年人的,常備一套,以備不時之需。

中華食療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食療文化在現今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仍不失光彩,對現代人來說仍然是一門必修課

擁有一定的食療文化修養,對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小店做活動,全3冊《中老年食療養生一本全》+《中老年自我治病全書》和《中醫養生秘訣》只要169元,點選下方即可購買↓

因「好色」出名的抗日將領,終年103歲,生下一子成知名巨星

孫元良,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他以其貪財好色而廣為人知,活到了令人驚嘆的103歲,並且生下了一位知名巨星子女。他的故事充滿了曲折和爭議。孫元良出生於1904年,成長於乙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孫廷榮是清朝清廷知縣,而他的叔叔孫震則是一位 將領。這樣的家庭背景為孫元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為他的未來鋪...

賈靜雯49歲,依然美得無可挑剔 顏值巔峰的秘訣是什麼?

在娛樂圈中,有這樣一位女神,她的名字叫賈靜雯。當年在 倚天屠龍記 中飾演的趙敏,無人能超越,美麗大方,依然那麼漂亮。如今,已經49歲的她,狀態依然保持得非常好,美得無可挑剔。賈靜雯的美,不僅僅是顏值的巔峰,更是氣質的體現。她的優雅與從容,讓人感到舒服和放鬆。這是一種內在的美,是一種歲月沉澱的美。她的...

美女房東42歲,新婚當天隔壁奶奶揭露她的秘密

我是李浩,乙個剛從省裡的大學畢業,帶著it工程師的夢想踏入這座繁華都市的年輕人。家裡有父母和乙個小我五歲的妹妹,我們是個簡單的家庭。爸爸是個學校的老師,媽媽是家庭主婦。我一直渴望著自己能走出小城市,所以當我拿到這座大城市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offer時,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新城市 新生活,一切都是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