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大灣區十策 灣區稅收協同建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023-09-05 11:08:11 字數 4981 閱讀 2278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為深化拓展稅收協同共治格局提供了良好機遇。**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提出,持續深化拓展稅收共治格局,加強稅務執法區域協同,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隨著全球化程序的推進,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絡更加緊密,政治生態環境也隨之不斷變化。作為與世界溝通的視窗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湧現。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乙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特殊制度下,由於粵、港、澳三地的徵稅範圍、徵管方式和申報流程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容易存在稅率不協調、稅收利益分配不均等問題,從而限制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入,不利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共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減稅降費

在著力服務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協同建設方面,需要充分發揮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自由**試驗區(簡稱“自貿區”,涵蓋深圳前海片區、珠海橫琴片區及廣州南沙片區)近年就財稅優惠政策方面,陸續推出了利好措施。

(一)企業所得稅

前海、橫琴和南沙等自貿區,均對符合產業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具體要求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自貿區對於企業所得稅享受減按15%稅率優惠政策的納稅人都有“實質性運營”的要求,企業在享受政策優惠時需要注意各地對於“實質性經營”的判定。

(二)增值稅

自2023年10月1日起,對以珠三角9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南沙保稅港區和前海保稅港區為離境港的貨櫃貨物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大大減少了企業資金佔壓成本。

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對於灣區內企業資金的注入、健康流動起到了關鍵性的激勵作用,資金壓力的減少有效調動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同時一定程度上對於跨域稅收差異問題也起到了協調作用。

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政策設計方面,除了賦予灣區各項有利條件以外,對於個人所得稅的跨境問題也進行了規範。自貿區通過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給予財政補貼,幫助人才、資金等要素在灣區內流動更加通暢。具體政策如下:

相關政策對比及分析

上述區域性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實質內容相似,即納稅人的實際稅負對標指定稅率15%或按香港和澳門的稅制所計算的稅負,就其超出部分的稅負給予優惠,但三個優惠政策在具體政策執行和適用範圍上存在一定差異。

就目前而言,“大灣區”優惠政策的適用區域範圍最廣,涉及大灣區珠三角九市,具體為以補貼形式發放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金額,實際執行中香港稅負按標準稅率15%計算,但其優惠物件僅為境外高階緊缺人才;

相比之下,“橫琴”優惠政策適用區域範圍較小,僅限於《橫琴方案》規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範圍,但其適用物件範圍是最廣的,涉及境內外高階緊缺人才及澳門居民,優惠形式是分別對應超過應納稅所得額的15%和澳門稅負的部分免徵;

而“南沙”優惠政策在適用區域範圍及適用物件上都比較侷限,僅針對《南沙方案》規劃的廣州市南沙區全域港澳居民,優惠形式是免徵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

鑑於“大灣區”優惠政策的區域適用範圍與橫琴、南沙的存在重疊;納稅人選擇優惠政策適用的時候,應多方面考慮,選擇更加合適的優惠政策。

如:優惠政策適用上,大灣區的優惠政策需先完成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後申請補貼,納稅人需要在**指定**上傳指定資料進行申請,經相關部門審核批准後補貼才予以發放,因此時間耗費可能較長;而橫琴、南沙的優惠政策是以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的形式給予,相對而言更加便捷。

而在申請條件上,橫琴對於高階緊缺人才有繳滿6個月社保以及與當地實質經營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要求,而大灣區個人所得稅補貼政策則對於申請人的工作天數、誠信承諾等其他方面做出了要求。因此,納稅人可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雙15%”所得稅優惠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施行,不僅有利於灣區資源整合、激發活力,更有利於改善粵港澳不同地區之間的稅率不協調問題,促進灣區在稅收協同共治領域內深度融合。

“雙支柱”全球稅收新規

由於“兩制三關稅區”的特點,粵港澳大灣區在稅收共治問題上,不可避免地需要將國際稅收改革作為關注點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為應對經濟數位化對現行國際稅收規則帶來的嚴峻挑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包容性框架成員國努力**如何行使稅收管轄權並對國際稅收規則進行改革,提出了跨境稅收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2023年7月召開的“g20**和央行行長會議”就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宣布支援“雙支柱”稅收改革方案。2023年10月oecd發布《關於解決經濟數位化帶來的稅收挑戰的雙支柱解決方案的宣告》(以下簡稱《宣告》)稱,為應對經濟數位化帶來的稅收挑戰,包容性框架下的130個國家和地區就國際稅收規則形成“雙支柱”方案的《宣告》。2023年12月oecd在其官網公開發布《應對經濟數位化稅收挑戰——支柱二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則立法模板》,標誌著支柱二方案設計基本完成。

“雙支柱”方案的《宣告》關注要點:

雙支柱”方案包括支柱一和支柱二。支柱一包括金額a和金額b,金額a還有配套的稅收確定性機制;支柱二包括基於國內法的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則(由收入納入規則和低稅支付規則構成)和基於稅收協定的應稅規則。

雙支柱”對於灣區企業未來發展可能存在的影響:

跨域稅收數位化徵管服務

隨著數位化經濟的發展,資料協作、以數治稅逐漸成為稅收徵管的主流。針對於灣區地域上的特殊性,要構建跨部門、跨區域、多方參與的稅收共治格局,就需要打通資訊壁壘,實現資料共享,讓資料成為驅動協同共治的強大力量。

近年來,廣東、深圳稅務部門圍繞高質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立常態化溝通聯動機制,就合作機制常態化聯合制發工作方案,積極推動灣區稅收管理服務“聯通、貫通、融通”,先後創設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機制,優化“國際稅收事項確定性協同服務”等,促進稅收管理服務銜接,區域稅收協同治理效能顯著提公升。

粵港澳大灣區“灣區通辦”服務示範區正式啟動

2023年2月24日,廣東省稅務局與深圳市稅務局聯合舉行涉稅事項“灣區通辦”服務示範區啟動儀式。

廣州、深圳、珠海、惠州四地同步啟用“灣區通辦”服務示範區。“灣區通辦”以智慧型櫃檯為服務載體,集電子稅務局、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智慧型社保、遠端辦稅系統等為一體,互相嵌入雙方同屏幫辦、線上諮詢、遠端辦稅等服務功能,為灣區跨區域納稅人提供“一站式”徵納互動服務,包含資訊查詢、證明辦理、社保費辦理等5類共計57項第一批“灣區通辦”業務,以及兩地全量電子稅務局和**辦業務。

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協定待遇協助管理工作機制

2023年4月26日,廣東省稅務局、深圳市稅務局聯合舉辦“便民辦稅春風行,粵深合作惠民生”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工作機制啟動儀式暨《稅收協定待遇協作管理備忘錄》簽署活動。

符合條件的非居民納稅人在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地區僅需向一地稅務機關報送後續管理資料,實現“資料一次報送,資訊高效共享,執法標準統一”,還可享受稅務機關提供的跟蹤服務,以及諮詢和輔導服務。

國際稅收事項確定性協同服務

2023年5月,廣州、深圳稅務部門聯合發布《國際稅收事項聯合事先裁定管理辦法(試行)》,為大型跨國企業跨境投資運營提供稅收確定性。

國際稅收事項確定性協同服務,是廣州、深圳兩地稅務部門對企業申請的擬實施跨境交易複雜涉稅事項、確定應當如何適用現行稅收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和稅收協定(或安排)等推出的個性化納稅服務,目前國際稅收事項確定性服務已推出“線上辦”功能。

國際稅收事項如需要申請聯合事先裁定的,也同樣可以登入電子稅務局完成國際稅收事項聯合事先裁定線上申請流程。

“雙城記” 服務大灣區

2023年3月,深圳市稅務局、廣州市稅務局日前在深圳召開廣深稅收“雙城聯動”工作會議,並正式簽署《雙城聯動稅收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2023年深圳市稅務局、廣州市稅務局將在推進執法區域協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稅費業務通辦、開展稅收管理合作、開展稅源培植分析、維護良好稅收秩序、促進稅收協同共治、開展國際稅收管理協作、開展人才文體交流等領域,推動10大方面33項措施的深入合作、共建共享。

建立基於數位化平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稅務資訊互聯互通機制,簡化稅收程式辦理流程,探索三地納稅人數字身份互認、電子辦稅系統關聯業務的資料標準協同,幫助協調破除粵港澳三地法律、稅收、貨幣上的機制障礙等一系枚舉措,對於推進粵港澳三地多部門間涉稅資料匯聚聯通、提公升稅收協同共治效能意義非凡。

稅收共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稅務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不僅有利於促進“精誠共治"稅收協作形成長效機制,資訊通暢、資料共享,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稅收現代化,同時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大更便捷的發展平台開創了新局面,還能更好地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為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本文作者為致同深圳稅務合夥人化豔豔)

化豔豔致同深圳稅務合夥人

中國註冊會計師、中國註冊稅務師、中稅協行業高階人才。具有超過20年的財務、審計、稅務工作經歷,熟悉中國稅法及企業會計準則,在稅務合規、稅務諮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理**底和實務操作經驗。其專業領域主要包括架構與**鏈籌畫以及爭議解決,包括但不限於: 轉讓定價稅務爭議與海關估計爭議解決方案、轉讓定價合規服務、合規性審核、風險評估等。

中美敏感時刻,大灣區航空訂購百億波音!

新的經濟局勢於三月呈現。二月十六日,美國兩大軍工巨頭洛克希德 馬丁和雷神公司在台灣問題上持續進行軍售,嚴重挑戰中國底線。中國迅速做出回應,對這兩家公司開出有史以來最高額的懲罰性罰款,高達九百九十億元人民幣。要求洛克希德 馬丁和雷神公司在十五天內支付罰款,最後期限定在三月四日。然而,這兩家公司似乎對罰...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臨深片區的打造程序

粵港澳大灣區共11個城市,分別是香港,澳門,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門,惠州,肇慶。那麼,大灣區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中心城市呢?有人認為是廣州。主要原因是廣州廣東省的省會,也是千年的商都。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體其實是廣東的九個城市,因此廣州才是中心。也有人認為,是香港。因為廣東之所以有這...

安永“2023聚能大灣區”首日論壇活動圓滿成功

左起 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香港 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中共深圳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深圳市人民 外事辦公室主任曹賽先,安永中國主席及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全國政協委員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深圳市人民 港澳事務辦公室 深...